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入冬之后布雷斯劳就气温骤降,这一天终于下起了大雪,得亏庄园的仆人们每天都清理积雪,否则马车和行人都很难进出。这天早上,齐格弗里德和曼弗雷德守在壁炉前,听着拉斯维茨给他们上德语课。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还没落地就被风吹得四散。齐格弗里德突然看到两个人影从雪幕中走出,他们都穿着深色兜帽披风,一前一后的走进庄园主楼,有种绝地大师领着绝地学徒的感觉。当大门挡住外面的风雪后,那两人才脱下兜帽,原来是李林塔尔和谢缵泰,叔叔、婶婶也笑着迎了上去。
一阵寒暄后,李林塔尔把一堆礼物拿了出来,并笑着对齐格弗里德说:“小齐克,还好我们没有错过你的生日,这些是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蒙森先生、还有我和你父亲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你现在真厉害,那本《曼弗雷德历险记》漫画现在超级火,每周都能看到学生们拿着连载漫画的报纸进学校。还有你的钢琴曲谱也卖得非常好,书店甚至请乐手在店里弹奏你的那些曲子来招揽顾客。尤其是那首《德意志狂想曲》,听说连威廉二世陛下也每天都要听几遍。而且《天空之城》小说热度不减,出版社已经推出了英文、法文等不同版本,连带那些飞艇模型都快卖疯了,我听说甚至还有不少国家的外交官为了竞购模型都快打起来了,但这事也把我愁怀了。”
齐格弗里德有点惊讶的问道:“奥托叔叔,你为什么要发愁呢?”
“因为听说最近有不少国家都加大了对飞艇研发的投入,我担心比空气重的飞行器会输给飞艇,所以前段时间我已经处理好了其他工作,打算在布雷斯劳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飞行器研究。”李林塔尔转头朝谢缵泰问道:“小谢,你们中国那句下决心的古诗叫什么来着?”
谢缵泰回答:“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的。”李林塔尔继续对齐格弗里德说道:“上次你爸爸的学生斯文·赫定(SvenAndersHedin)也说过这句话,我觉得只有抱着这样的信念,才能把飞行器搞出来。”
“我相信奥托叔叔你肯定能成功的。”齐格弗里德很开心,终于等到李林塔尔来设计飞机了,【空骑系统】里不少任务和指标都等着点开飞机的科技树后才能快速提升呢。不过齐格弗里德不打算再经历一次半夜改图纸的尴尬了,他要更主动的引导,先从忽悠一个工具人开始。
“谢哥,听说风筝是中国发明的。”齐格弗里德觉得还是谢缵泰最好糊弄。
“没错。”说到中国发明,谢缵泰就来劲了:“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楚汉相争时期,一位名叫韩信的中国汉王朝将领发明了风筝。他在攻打一座宫殿时,利用风筝测量这座宫殿下面的地道长度。后来在另一场战斗中,他做了一个更大的风筝,并安排个子轻巧的军官乘着风筝飞上天,用唱歌骚扰敌军,中国有个“四面楚歌”的典故就是讲的这个故事。后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在返回欧洲时带来中国风筝,风筝才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
“那楚汉相争时期是哪一年呢?”齐格弗里德希望谢缵泰有足够的中国历史知识。
谢缵泰绞尽脑汁的想显摆一下中国的悠久文化:“好像是公元前200多年吧。”还好他小时候学《阿房宫赋》时问过老师,老师说项羽火烧咸阳大约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齐格弗里德很高兴谢缵泰这么配合:“中国的文明真是久远,那时候恺撒都还没出生呢。”然后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曼弗雷德,故意大声的说:“如果恺撒打仗的时候有风筝的话,我就能让漫画里的曼弗雷德乘着风筝去侦察敌人了。”
曼弗雷德果然上钩了,他激动的说:“齐克,如果漫画里的曼弗雷德能乘着风筝上天,肯定非常有意思,你就画出来吧。”
“我也想画的,但是我得知道什么样的风筝能带人上天,我们上次在柏林做的风筝飞得很稳,我们先拿小动物做下试验,没问题的话再做一个足够大的,然后看看风筝是否有可能带人上天吧。”
齐格弗里德把李林塔尔的设计暂时放在一边,先指挥谢缵泰和曼弗雷德继续进行在柏林未完成的风筝项目。他们找出在柏林制作的那只哈格雷夫风筝,换了更结实的风筝线,然后在风筝下面吊了一只鸡进行放飞试验,因为齐格弗里德觉得“飞鸡”比较讨口彩。由于哈格雷夫风筝的双翼结构,有比较大的升阻比,因此起飞很顺利。而且箱形结构也十分牢固,遇到风也很平稳,飞行很成功。
接着齐格弗里德按原先的计划,设计了一只科迪版的箱形风筝,当然现在应该被称为齐格弗里德版的风筝了。他在放大哈格雷夫风筝设计的基础上,在两只前后串联的风筝上增加了两侧机翼和尾翼,并在机翼和尾翼之间设计了类似边条翼的结构,另外还在风筝底下设置了单人吊椅。这次因为风筝尺寸较大,齐格弗里德特地找叔叔要了美国山胡桃木来制作,这种十分坚硬的木材能确保风筝的牢固性。
12月18日这天是齐格弗里德的生日,风筝也正好制作完成了,先吊重物试飞了几次都十分顺利,最大载重能到30多公斤,虽然不能承受成年人的体重,但吊起一个不到20公斤的小孩是绰绰有余了。齐格弗里德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要求搭乘风筝试飞,没想到曼弗雷德提出不同意见,他要求先试飞,理由也很合理,他是哥哥,理应先尝试,而且没有比他这个曼弗雷德更合适给漫画曼弗雷德当模特的人了。最后经叔叔、婶婶和李林塔尔的磋商,他们决定让曼弗雷德先上,齐格弗里德后上。
在庄园仆人们的谨慎操作下,风筝终于带着曼弗雷德慢慢上升,这是他生平第一次飞行,但却毫无畏惧,他感觉自己非常适应飞行。曼弗雷德兴奋的拿着望远镜四处张望,试图模拟出漫画里的场景,他一会儿低头在旁边树林里找寻动物,一会儿又张望远处市区里的教堂高塔,玩得不亦乐乎。
五分钟后,曼弗雷德依依不舍的从风筝上下来,终于轮到齐格弗里德试飞了,坐上吊椅的那一刻,【空骑系统】也照例加成了风筝的飞行性能。不像上次在托伦的意外气球之旅,在这次飞行中齐格弗里德能全神贯注的体会飞行的感觉。当风筝升上空中,齐格弗里德发现能更清晰的感受到气流的大小、风速,以及风筝在风中的飞行性能。他现在充分同意法国作家莫泊桑对于飞行的描述:“在飞行时会将一切遗忘,会对一切都不在乎,仿佛被一种深沉而陌生的幸福感包围。”
风筝带着齐格弗里德在这种美妙的静止中穿越天空,空气承载着他,给他灌注沉默、快乐和疯狂。虽然莫泊桑在飞行时会觉得自己变成了风的奴隶,但齐格弗里德却有一种莫名的信心,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控制住风。他还故意扭动身体改变重心,但风筝依旧十分平稳,即便遇到大风也一样。这也引起了地面上李林塔尔的注意,经过多次试飞,李林塔尔确认这种风筝的飞行性能十分优秀,如果能放大并解决动力、载人和操纵问题,就有机会成为合格的飞行器。
入夜后的里希特霍芬庄园热闹非常,叔叔和婶婶为齐格弗里德举办了热闹的生日晚会。除了拉斯维茨、卡尔爵士等庄园常客,还有很多齐格弗里德不认识的宾客前来,甚至有些尊贵的客人不请自来,比如布雷斯劳教区的主教格奥尔格·冯·科普(GeorgvonKopp)。这位出生在汉诺威的红衣大主教是一个狂热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他热衷于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并敦促布雷斯劳教区内的波兰裔教徒德国化。齐格弗里德作品中对日耳曼民族若隐若现的褒奖正好搔到了科普大主教的痒处,他也希望能借助齐格弗里德这急速蹿红的人气,帮助他在教区内推行去波兰化的政策。因此科普主教这次趁齐格弗里德生日过来示好,邀请他常去主教座堂走动走动。齐格弗里德对这位主教的民族同化政策毫无兴趣,他再努力也没用,因为等二战后这里的德国人就会被苏联和波兰人赶走。但齐格弗里德对教堂的管风琴和唱诗班都很有兴趣,也不介意利用宗教的资源宣传一下自己的作品,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晚餐后,齐格弗里德没放过这个提高【艺神】任务进度的机会,也弹奏了几首钢琴曲。科普大主教被一曲《圣母颂》深深打动,他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天降神童,心中打算一定要请齐格弗里德为教区开几场钢琴音乐会,多弹奏这些颂扬主高雅圣洁的曲子。但最能让齐格弗里德吸粉的还是他原创的曲子,尤其是今天他新抄的《绵雪》钢琴曲,这首上一世日本音乐家深町纯创作的曲子太应景了。那绵细柔滑的旋律,让来宾们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限的旷野雪地,一边欣赏着雪花纷纷飞落,一边又在聆听冰下的雪水淙淙流淌,浪漫和纯洁溢满在每个听众的心间。这一晚,齐格弗里德终于三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