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
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写过滥情文字了,好像已经过了很久了。
现在偶尔还是会想起那些幼稚的曾经,真的是又气又笑。很偶然的机会,又打开了久久没有看过,快要被时代淘汰的QQ空间。每个人都说QQ空间埋藏了很多自己当时“见不得人”的事情、“简直就是社死现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相信每个人心中的那个她(他),应该或多或少地曾经出现在他(她)的QQ空间里,或仅某人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条条文字也随之消逝在了数据的重复与删除之中,唯一留存的备份可能只有在自己的内心已经不可察觉的深处了……
曾经,有一个故事写到了三年之期就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残缺的结局。他和她的故事也一直停留在了那里,莫名其妙。后来,在事情和压力越来越多地催促下,也就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回事了,包括讲故事的人。
如今,距离那个所谓的“结局”已经过去接近十年了。快十年了,敲下这个数字都不敢相信居然过了这么久了,那时候觉得三年的时间都很漫长,如今九年弹指一挥间,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却寥寥无几……
2
话说回来,现在也是时候补上这九年的空白了,也算是帮某个人回忆一下这九年间错过或遗忘的一些事情吧。
九年前,面对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她“帮助”懦弱的他做出了选择,一个原本就应该很清楚的选择,要是现在的他能够回到那个时候,相信应该会毫不留情地一个巴掌拍在当时的他脸上,接着鄙夷地甩下一句:“呵,矫情。”
确实,当时的他真的是矫情,总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事实上屁能力没有,只知道“曾经如是”(看来现在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自从那年毕业后,仿佛有些事情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他听说她没有能够继续在他的学校念高中,他也忙于开始应付传说中的“关键期”,迎接新的学段,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因为是保送的,所以他被安排在了年级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面对着一群学霸,好像他也不应该有精力去想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了。
随着摸底考、半期考等各种考试的接踵而至,他也确实觉得压力的随之而至。一张张成绩统计表已经让他喘不过气,各种升降排名让他心烦,关于她的消息他已经无暇顾及,心想可能以后不太会有机会再见了吧。这半年就在匆匆忙忙的身份转换中匆忙地过去了……
第二学期开学报名时,他刚在教室收拾好桌面,从教室后门走出来,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时间有点没有反应过来。她和她妈妈往教师办公室走去,他打了个招呼,她短短地回了一下,他一脸懵,滞留在原地。
原来,她是从其他学校转读过来的,关于这件事他也只是浅浅问了几句,没有过多的情绪,只是知晓而已。
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对于他来说是比较痛苦的,成绩的大幅波动也让他有点猝不及防,每天除了禁锢在座位上温习知识点以外,已抽不出其他什么时间思考其他的事情了,没有了几年前的感性,只有漫无休止的题海。
他偶尔还是会和朋友在吃饭的空闲时间提起她,轻描淡写,“客观陈述”罢了。有时候,朋友还会打趣地说道:“看来是上天安排,让你和她还能在同一个学校呀。”他只会苦笑一下,就此打住。
有些事情看似是天意,其实不过是诸多人为因素交织导致的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一直不太相信“缘分”这个玄妙的词汇的原因之一吧。也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从那一年开始,他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了,感性的情绪已渐渐消逝,像夕阳西下时的那一抹红光,终将被黑夜所取代。
度过平淡无奇的高二,又迎来了大人们口中“最重要”的高三。他换了教室,搬到教学楼的顶楼。高三真的是让人喘不过气来,每科老师都拼命输出着各种必考点,我们也竭力吸收着听到的一切,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他能想到的好像只有这样一个主旋律,其他的“琐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当时他们学校实行的考号排列顺序是按照上一次考试的排名排列的,男生那时候的成绩也基本上趋于稳定了,基本都是在一考室考试,而一考室又一般是女生所读的班级,所以,男生还记得,在有几次重要的考试之前,女生都会偷偷在他的考位桌盒里放一张小纸条,或鼓励、或安慰,让男生感觉很心安,很温暖。女生还会在男生生日的时候托朋友交予自己写的信,其实信的内容只是普通的祝福和调侃而已,但男生也很欣慰,因为在那样一个唯“学习论”的“冷漠”的班级,男生并没有什么朋友,所以,男生倍加珍惜自己还能有三两知友留存这么久。在这里,再次感谢女生,这么多年我们依旧还是朋友,虽交流已疏,但庆幸我们依然可以彼此祝福。
那时候年级有一个制度,即在大考中获得单科第一或者总分第一的会拍照做成公告栏进行宣传。自从文理分科后,他选择了理科,而她选择了文科,两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虽然是在一个学校,见面次数三年也屈指可数。他觉得,能让她看见自己的为数不多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个所谓的“光荣榜”了吧。于是,他便每次大考都铆足了劲冲单科第一,别人以为他是为了出风头,其实,对于成绩从来不怎么看重的他来说这样的上榜并没有那么功利的思想,只是为了让她“看见”而已,因为这个榜也会在文科班的那层楼张贴……
从那以后,除了枯燥无味的刷题之外,放榜成了他最期待的时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班主任总会非常详细地标注出单科的年级排名以及其他分类排名,他的语文成绩还过得去,所以还拿了几次语文单科第一,得以享受到“个人照”的待遇。他不知道她会不会关注到这些,或者有没有看到过这些。
高三,更多的只有无尽的题海,其他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仿佛都是“罪恶的”。他的教室被安排在了教学楼的顶楼最角落的位置,而她的教室是在下一层的对面。随着课程压力的加大,下课也来不及出教室在走廊上休息片刻,在他印象中,他很少在走廊上停留,向下望一望,只是偶尔匆匆从走廊经过,会看到她在教室外与朋友聊天,或者和老师讨论什么事情。他也不想和老师有什么纠葛,很少去办公室,秉承着“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原则,偶尔得机会去下一层办公室拿资料,会遇到她也在,只是彼此互相看一眼,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高考前一两个礼拜,年级会组织一天拿来拍摄毕业照,那时候他没有把手机带到学校,所以也只能和别人一起合照几张而已。那天,他希望能和她合照一张,毕竟认识五年多了,他俩竟然还没有一张合照。远远地,他看到她在操场那边的看台上,与她的闺蜜们合影,这次,他好像又退缩了,只是远远地看着,然后又卑微地走开了,真是可笑,像是一个表演失败的小丑下了台。
回到家,看到她的空间更新了她那天拍的照片,笑靥如花,那么纯真,渴望未来……他觉得,那一张张照片上的她,是他认识她以来,心目中最开心、最美丽的时刻,触动内心。
高考前一天下午,吃完晚饭,他和两个朋友在操场上散步,享受着三年来从没有过的悠闲惬意。其中一个朋友问他,这三年这么快就过去了,你们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吗?他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目光偷偷瞥向了那个在夕阳下被映照得金黄的看台,上面俯躺着的三两片落叶被炎热的晚风吹向了悬崖之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在时光河流上漂流,把每个日子刻在舢板上,已经记不清楚那些刀痕为什么如此深,深到一切波浪都无法抹平。
青春就是匆匆披挂上阵,末了战死沙场。你为谁冲锋陷阵,谁为你捡拾骸骨,剩下依旧在河流中漂泊的刀痕,沉寂在水面之下,只有自己看得见。
高考两天的夜晚,有人彻夜失眠,有人兴奋难止,有人睡得像死猪一样……没错,他那两晚睡得很安稳,这可能也是他高考有点超常发挥的原因。因为她需要去另外一个考点考试,所以那几天他和她没有任何交流。
其实,在高考前大概有两个多月他都没有遇见过她了,有时候,在狭小的学校里、在简单的三点一线中,一个人也会很难偶遇另一个人,有时候归结于缘尽,或许也可以归结于逃避……
高考完等成绩的那段时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和兄弟们都没有怎么通过消息,或者讨论志愿填哪里的事情,好像大家都忘了还有这样一件事。成绩出来那天,班级群里从上午出成绩的那一刻就炸开了锅,疯狂讨论这次全市的成绩怎么样,状元多少分等等。他没有着急查成绩,直到下午三点多他才登陆官网查询,分数既有点出乎意料,也还是情理之中。他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在和爸妈说起的时候,从他们的反应中有些感触而已。
在填报志愿的那几天,他没有和他最好的哥们儿交流过应该报哪里,也没有和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交流最多的人或许就是她了吧。他简单的问了问她的成绩如何,准备填报什么专业,去哪里的学校。当然,面对可能足以影响一生的选择,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女难免会困于选择,短暂的聊天之后,以双方均无定论而终止。
又过了一天,她向他推荐了财经类专业,说是有亲戚推荐还可以,其实当时的他对财经金融之类专业的根本没有了解过,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就读。当时他的兴趣集中在了设计类的类别,可能是因为CQDX的影响吧,从小他的理想也是那个地方,没有特别远大的目标。到了提交志愿的那天,他坚定地写好了自己的六个志愿选项,关闭网页没有任何修改,面对小事他可能有选择困难症,面对大事他的选择从来都是坚定无悔。
其实哪怕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具体到底填了什么样的志愿顺序,他也没有和任何人具体提起过,或者说真实提起过,当然或许也没有人感兴趣。其实,最后他把他的理想放在了她的建议之后,当时的他,还是让自己的理想为她让步了,最初的想法还是不离开这座城,因为他不想离她太远,哪怕只是邻省。可是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弄巧成拙,最终录取结果出来,他去了八百多公里外的邻省,而她留在了这座城……接近一千公里的距离,可以隔绝很多东西,加上一个人逐渐转身向后走,方向的偏离亦撕扯着这弥远的路途,也许,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条线已经出现了分叉,被牵引至不同的方向。
前段时间看了各种各样媒体的采访,问题是高考结束的这两个月你打算怎么安排?视频里有人说想利用这两个月出去旅游,好好放松放松;有人说要尝试一下一直被禁止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比如烫头发、学会化妆;有人想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学会一门乐器……然而当时他高考后的两个月是单调的,一个半月是在医院度过的,一半是因为家里人,一半是因为自己;剩下半个月就是收拾行李,准备奔赴远方。在那一个半月里,他看到的东西仿佛都是黑白的,面对的是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褥、白色的枕头、白色的大褂、白色的输液袋;黑色的等候室、黑色的CT、黑色的病历报告、黑色的走廊……
人长时间面对悲观的事物,难免会“融情于事”。隔壁病房传来心率检测机的滴滴声,时而急促,时而缓慢,仿佛是在艰难地祈求死神把它遗留在人世间,不要带走;频繁传来的“xx病床呼叫”总是让人在昏昏欲睡时被惊醒,随之而来的就是护士急促的脚步声;偶尔也会听到细微的啜泣声,来自走廊尽头的公共卫生间……有人说,只有去过最危急的病房,才会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他经历过这一个多月之后,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健康是多么的宝贵。
有时候,我们以为长大后可以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慢慢长大,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情却是越来越少……
有一天,他想要逃避现实一会儿,哪怕只是一小会儿。他来到医院旁边的CQDX,这个从小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却在即将开花结果的时候被连根拔起的大学。他第一次进入了这个校园,穿过四根石柱的大门,经过一段长下坡,来到深蓝色的塑胶跑道操场边,坐在看台上,看着酣畅踢球的大学生,一个人发呆。他在想,如果我也能就读这所学校,未来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会不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下去,而不是现在这样的一地鸡毛。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他应该是和这所院校错过了,也是第一次与自己曾经的理想擦肩而过。在那一刻,他觉得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它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犹如一只猛兽,撕咬着所有的一切,包括曾经拥有过它的他自己。一切来得都太突然了,像一阵风卷过,将他已经勾勒完轮廓的人生画纸吹翻在调色盘上,沾染上各种不和谐的颜料,原本的轮廓已分辨不出了……
当然,面对任何人,他还是一个乐观的人,其实有时候他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面对别人,他总是尽力把乐观与笑容相予,悲观和负面的情绪封存在内心深处,并强迫自己尽力忘记那个空间的存在。他不避讳和朋友们提及生老病死,也不避讳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他确实还是挺看得开的,经常与医院打交道,见过形形色色的生离死别,他也知道,人生短短几十年,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与其时刻担心未来那一刻何时到来,不如过好拥有的每一刻,真诚待人,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人心中留下的是真诚的笑容。
但是,这毕竟是会影响余生的事情,从那两个月之后,他的心中对于未来的规划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以前在心中预留的那个位置,渐渐地被取消了,只有一把简陋的单人椅在夕阳下拉长影子……
——写毕于202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