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也许嘉靖帝是听进去了谢平的话,也许是还有其他的谋划,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嘉靖帝还没有提大礼议的事情。
在这样的条件下谢平以为平静的日子还会有一段时间,没想到事情来的这么突然。
这一天,天郎气清,阳光微微倍白云遮住,BJ紫禁城养心殿内朱厚熜召见了内阁各位大学士、礼部尚书、翰林院翰林学士以及侍读侍讲学士。
“今日将诸位爱卿一起叫来是有事详询,朕欲追封父王为皇帝,加封母妃为母后皇太后,加封伯母为圣母皇太后,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封号。”朱厚熜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诸位大臣听到嘉靖帝这样说心里都有些暗暗腹诽,你都不问我们的意见,能不能追封,直接就问追封的封号,这不好吧,但是由于这是新帝提出来,大家还不好直接反驳。
一个是新帝刚刚登基,就和新帝闹别扭容易落人口实,说老臣欺新帝年幼,刚登基就给新帝下马威,在座的都是文臣,就还是要点脸的,不想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另一方面是嘉靖帝提出的事情不是特别过火,虽说有些不太合适,但也不是利益有关或者涉及底线的,这就看出正德帝的遗照作用了,要放在历史上朱厚熜的继位没有皇帝遗照,只是大臣和太后推举的话肯定不会同意这事。
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最终还是首辅杨廷和出列回答道:“陛下,臣等也没有考虑过,是不是可以等我等下去议一下,将结果报给陛下决定?”
“也好,那就有各位爱情下去议一下吧。”
就这样诸位大臣来到了文渊阁侧殿,“一起商议一下刚刚陛下交代的事情吧。”杨廷和主持廷议道,这些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再加上翰林院翰林学士这些人一起,也可以称为一次小型的廷议了。
“我认为兴献王可以称为睿宗”内阁大学士蒋冕说道。
接下来每个人都发表了一番看法,最终有杨廷和总结道“那好,就按大家议的兴献王追封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庙号定为睿宗,升兴献王陵为显陵,兴献王太后蒋氏加封为兴国慈孝母后皇太后,张太后加封为安国慈寿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尊。”
接着杨廷和就在众人的面前执笔开始写奏折,不愧是自小就有神童之称,又加之辅政多年,奏折写的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盏茶功夫就完成了,交给内阁的下人送进了宫中。
众人又和各自相熟的人寒暄一会儿,就各自回各自的衙门了。
..........
嘉靖帝收到内阁的折子,看到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将杨廷和又叫到了宫中,只有君臣二人,嘉靖问道;“杨师傅,这里没有别人,朕和你说说两个人的私密话,朕若是想将父王牌位升袝太庙,有可能实现吗?”
杨廷和微微一愣,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现在大明朝经过之前刘瑾的霍乱百废待兴,再加上说句大不敬的话,大明立国日久,一些问题又累积了很多,正是需要陛下励精图治,革除旧弊,这就需要陛下和阁臣齐心协力处理国政的时候,万万不能闹出其他乱子啊。”
“难道朕把父王牌位升袝太庙就会闹出乱子吗?”嘉靖帝面色有些难看的追问道。
“陛下,刚刚登基人心未附,正是收拢人心,革除旧弊兴盛大明的时候。一旦陛下提出将睿宗皇帝牌位升袝太庙,必然会引起阁部大臣、御史言官的反对,如果陛下要是一意孤行必然有一部分幸进小人会支持陛下,这样朝廷就会陷入两相攻讦之中,甚至会因人非事,党争再现,陛下切切要以北宋新旧党争为戒啊,要不然发展到不分是非你支持的我反对我反对的你支持,以后朝廷就不用干事情了。”杨廷和着急的说道。
嘉靖帝听杨廷和说的恳求,虽然杨廷和说教的语气让嘉靖帝很是不满,但考虑到说的事情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再说谢平在上次陛见时也说了这件事情,嘉靖帝年轻也是有着远大抱负的,想要革除积弊,再次使大明兴盛起来,让史书上记载自己的功绩,而不是记载自己是因皇兄正德帝没有子嗣而捡的便宜。
也就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纠结,想按照谢平说的,先不要提这个事情了,先做出功绩来,这样能在群臣中树立威信,等在朝中一言九鼎时再提就没有人会反对了。于是就起身对着杨廷和微微一躬身说道“多谢杨师傅提醒,要不然朕就会误入歧途了,来带大明陷入党争,那就是朕的过错了。”
杨廷和赶忙站起身来回礼到,“陛下万万不可,匡正君王是我等臣子的本分,再说陛下天资异禀,纯孝已及,只是涉及到睿宗皇帝没有认真思考,等陛下自己冷静下来就会想明白的,臣只是将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这样两人又互相吹捧了一会杨廷和就告辞了走出皇宫。
朱厚熜将杨廷和送到门外,看着杨廷和远去的背影,久久没有回神,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