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曹庆在路上找了个路人打听了一下县衙的位置。
没多久曹庆就出现在了县衙的大门前。
根据真县令的遗书所言。他来到这里才短短一个月,跟县衙的人并无太多接触。
而且曹庆被贬所带来的护卫也都死于那场与金兵的斗争当中。
也就是说现在的县衙没有跟曹庆相熟的人。有着真县令的记忆,曹庆不怕别人能够看出不同。
直到现在曹庆也不知道,到底他是哪一个曹庆。但那份记忆却是切切实实的在他脑里过了一遍。一时之间他甚至有些难以区分开这两个人。
曹庆来到县衙的大门口,门口有两个看守的衙役。曹庆学着印象中原本县令的样子走了进去。
两个衙役也没有丝毫怀疑。反而是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县尊”。
曹庆点点头来到了县衙内部。他先要找到一个人。思泽县的二把手,县丞苗同之。
曹庆顺着记忆来到苗同之的办公室。这个点,县衙的人都在当差。没有人会在应卯没多久后就擅离职守的。
一个长着国字脸,看起来很是方正阳刚的人出现在了曹庆的面前。此人正是县衙的县丞苗同之。苗同之看到曹庆先是一喜,随后又是一惊。
“大人,您这头发是怎么回事?”
“我遭了金贼。”
简单的一句话让苗同之神色大变。思泽县地处大楚的边境,虽然平时也有小股金兵入境劫掠,但是让一县之长都差点没命还是第一遭。
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大楚国力强盛之时少不了是一阵兴兵。但是自从三十年前的那场何山之战后,大楚的被金打的元气大伤。从此只能够龟缩在国界线之内。年年岁币不断,绢匹不绝。
现在遭上这种事情,天高皇帝远的。即使是一位县令险些身死,也只能够庆幸自己的命大。活了下来。除此之外别指望朝廷能够做出什么特别反应。
顶天了就是给你的俸禄发多一点。
对此,苗同之也只能够感慨这位新上司的福气确实是大。毕竟他又无武功傍身,身边的随从也不是什么强手。
“苗大人,我觉得金兵很可能准备再起战事。”
“此话怎么讲?”
自那场何山之战后,金兵已经足足有三十年没有大举兴兵入境了。纵然有小股流寇偶然间掠夺边境小镇村庄。但是要说再掀战事。苗同之并不那么相信。
年年岁币,绢匹不绝。要是战事再兴,那么这些东西自然是不可能在给了。
况且虽说大楚的国力逐年衰微,但是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看见苗同之的神情,曹庆知道他可能并不相信自己的断绝。曹庆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
他通过系统看到了真县令走马灯般的一生。
土地兼并严重,吏治腐败,内部流匪丛生。老皇帝毫无心气可言,若是在太平盛世说不定是个守成之君。但是放在这种年代。只能说无决心毅力者断不能中兴王朝。
而相反,在送往劳役的途中,根据传来的消息新上任的大金皇帝野心勃勃。在老皇帝去世后以雷霆手段整合内部各王的纷争,在大体上将他们拧成一股绳。这位新君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日暮西山的大楚无疑是他即将挥军的地方。临近的金朝一直在秣兵历马,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信号。
而且最重要的事,大楚边军实在是太过孱弱了。而思泽县正是边境上的县城。若是金军挥师南下,思泽县首当其冲。
因此无论金军到底会不会在这几年兴兵。他都要提醒上头做好准备。不然一旦开战。不堪一击的边军一旦溃败。边境百姓将面临的就是惨无人道的生活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边境上的百姓。纵然那位知府是当朝宰相如过江之鲫的弟子之一。也断不至于为了讨好宰相而弃自己的政治生涯于不顾吧。一旦边防失守,不仅仅是他,就连总督都难逃一死。
看着苗同之略带凝重的神情,曹庆说道:“此次我看到了金人的王旗。并且极大可能是直属与那新蛮子的旗下。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苗同之额头上的皱纹肉眼可见的又加深了一点,随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等必须速速上报裴知府,让他上报朝廷。”
“苗大人所言甚是。”
一阵讨论过后,曹庆决定让苗同之起草一份文书,将此事上报给上级。至于为什么不是曹庆自己来起草?
那也得他会才行啊,依靠系统走马灯般看了真县令的一生,但也只是一些记忆,一些人事能够大体通晓罢了。真让他写一份这样文绉绉的汇报。他还真写不来。
作为当地的一把手,把这些事情交给下属来办也很正常嘛。
苗同之也没怀疑什么,直接领了差事照办。通过短暂的接触,曹庆还是可以看出这位县丞还是有着相当的爱国热情的。而且在记忆中,他的办事也是可以放心的。
正当两人准备要去探讨一些细节时,一阵不和谐的鼓声打断了两人的话头。
这是放在县衙门口的鸣冤鼓被人给敲响了。
自两位曹庆上任以来,这都还是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