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黄泉路,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一首五言绝句,浑厚有力,悲壮哀婉,道出了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意。
这首悼亡诗,出自一位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红颜之手,诗中讲述了她三年来试图力挽狂澜,救故国于危难,无奈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
三月初七,这是属于大明王朝最后一天。
整个京城早已被李自成的流匪围困的水泄不通,皇城内早已乱做一团,宫女太监四散而逃,此时的大明天子崇祯皇帝披头散发,挥剑狂砍,嘴里嘟囔着:“朕,宁可你们这些皇家宫眷死了,也不能被贼军践踏,辱我大明气节。”崇祯皇帝把宫嫔公主一一砍倒。
宫城内哭喊声响彻云霄,周皇后正准备自缢,崇祯皇帝怒气冲冲的冲入坤宁宫内,见皇后准备自缢,以殉社稷,崇祯皇帝流着泪,朝着周皇后道:“皇后,朕自登基以来,一心功于国事,没有顾及你的感受,朕自觉心中有愧于你,如今,贼军破城之日近在迟尺,大明社稷不保,朕愧对列祖列宗,所以,所有宫眷嫔妃,绝不能被贼军糟蹋,毁我大明气节,难得皇后你深明大义,朕对不起你,是我们朱家亏欠你的,朕代大明的列祖列宗感谢你。”
皇后见皇帝如此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皇上,你千万不要如此,臣妾自知道,皇上这十七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操劳国事,可是大明积弊已久,已经不是陛下您能够力挽狂澜的,皇上这些年操劳,虽然才三十三岁,但陛下的鬓发已经生下了白发,臣妾只恨不能替陛下分忧,臣妾愧对大明的列祖列宗,愧对陛下。”
崇祯皇帝登基十七年来,直到此时此刻才发现,皇后是如此的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只感叹这些年来是冷落了她,他抱着皇后,深情的亲吻,周皇后自十三岁嫁给崇祯皇帝,从信阳的信王府,才在千金一帖彭小葵,追风剑张淑宜等江湖朋友的拥护下继承皇位,接下了这千疮百孔的江山,自打登基之时,崇祯皇帝呕心沥血,他何尝不希望中兴大明,再创辉煌,无奈性格使然,自打登基后,朝廷的忠直有为的良臣,为了大明的江山,殚精竭虑,向袁崇焕,孙承宗等忠贞之士,都是因为他猜忌过重,自毁长城,陷江山社稷于危难。
崇祯皇帝望着日渐苍老的皇后,她也是为了大明江山日夜操劳,维持着后宫的安宁,缩衣减食,节俭开支,使得崇祯皇帝不为后宫琐事烦扰,可以安心的操劳国事,往事历历在目,崇祯皇帝道:“朕有皇后如此,夫复何求,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
周皇后道:“陛下千万不要这么说,臣妾最为您的皇后,大明的国母,自当以身作则,为天下人做榜样,这些年皇上你每天操劳国事,无时无刻不是批阅奏折,日理万机,可是如今的大明江山,只依靠陛下是无法扭转乾坤,如果陛下当初不杀袁崇焕,孙承宗,如果彭大侠现在还在,咱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一些活路。”
崇祯皇帝悔不当初:“都是东林那帮奸臣庸碌之辈误我,这帮奸臣,误国,误民,误天下。”
崇祯皇帝自觉如今的危局,都是诸臣耽误,才导致社稷危难,江山不保,其实走到如今的局面,除了朝臣庸碌之外,崇祯皇帝的性格也是导致大明如今的危局,他猜忌过重,疑心疑鬼,逼死了许多忠臣良将,更加上他忘恩负义,甚至要杀与他有救命之恩的彭小葵,使得彭小葵对其失望透顶,带着妻子远走海外。
自打彭小葵与张淑宜远走海外之后,他们的女儿彭心兰加入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一心助他成就大事,这都是为了天下百姓,有太平日子才辅助闯王,希望他将来能够给百姓带来太平。
如今,大顺军把京城团团围困,大明覆灭近在眼前,进城之前,李自成约定手下官兵,进城后奸淫掳掠的,一律严惩不贷,彭心兰,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一齐高呼,闯王万岁,闯王英明,他们给崇祯皇帝足够的时间,希望能够兵不血刃,拿下京城,避免不必要的流血。
皇宫内,周皇后与崇祯皇帝互诉亡国之痛,周皇后原来悬梁自尽,看到皇帝手里的长剑,周皇后一把夺过宝剑,向皇帝作最后的道别。
“陛下,臣妾先走一步,来生来世,臣妾还要嫁给你。”
周皇后举起宝剑,一把刺入腹部,一瞬间,鲜血染红了皇宫的地板,鲜血顺着皇后的腹部一直流出了坤宁宫外,崇祯皇帝看着皇后先他一步而去,内心无比悲痛,他跪在皇后身边,抱起周皇后,这是一直与他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的最知心的人。
“慧儿,朕这就来陪你。”
崇祯皇帝直呼皇后的乳名,这是当年他们相识时崇祯皇帝对她的爱称,当年他还是信州的信王,朱由检自十岁就藩信王,天启二年(1622)天启皇帝把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封为信王,驻藩信州。
天启六年(1626)信王朱由检大婚,王妃是原工部侍郎周振长女,乳名唤慧儿周瑾慧,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听到宫内的哭喊声,年仅十八岁的长平公主冲入坤宁宫内。
“父皇,母后,怎么了。”
看到爱女进入宫内,崇祯皇帝上前质问:“长平,你为什么不跟着周世显逃命去,为何还有跑回来。”
长平道:“我是来接父皇母后一齐逃命的。”
当长平公主看到周皇后倒在血泊中的尸体,长平哭喊道:“父皇,母后怎么了,是谁杀死了母后。”
崇祯皇帝对女儿道:“是你母后自尽的,你母后是忠贤烈女,无愧于大明气节,无愧于我朱家的列祖列宗,如今叛军马上就要攻破皇城了,你马上跟着周驸马离开京城,离开这里,找一个世外桃源,平安一生,过你们的太平日子。”
原来,长平公主已经于两年前于驸马周世显完婚,驸马府就在西苑,当跑出皇宫的太监宫女从皇宫逃出来时,长平顿觉大事不妙,匆匆忙忙赶往皇宫内,还好西内还未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围困,长平公主就从西华门进入皇宫内,刚刚进宫就听说,父亲挥剑砍杀嫔妃公主,她大感不妙,便冲入了后殿,一直来到坤宁宫。
长平看到母亲倒在血泊中,她误以为是父亲所杀,因为她一路上听了宫女太监说,皇上追着嫔妃公主狂砍,虽然崇祯皇帝一直解释说,周皇后是自刎而死,但是长平就误以为是父皇杀死。
“父皇,母后与你是二十多年夫妻,你为什么要杀母后。”
崇祯此时也懒得再解释,就告诉女儿,跟着驸马逃命。
长平不愿意弃家国逃生,她哭着道:“不,父皇,我是你们的女儿,大明的公主,我要与父皇母后一起死,父皇你不要再劝我了。”
崇祯皇帝气愤道:“女儿,你听话,你现在是大明唯一的血脉,好好跟周世显活下去,生个一儿半女,那也是咱大明的遗脉,听话长平。”
“不!我不走。”
长平公主也是很执拗的性格,她是绝对不会走的。
崇祯皇帝恨声道:“罢!罢!罢!既然你想以死殉国,朕就成全你。”
说罢,崇祯皇帝捡起地上的宝剑,举剑向长平公主砍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的用左手格挡,长剑划拉一下,只见长平公主倒在血泊中,长平左手被宝剑斩断在血泊中。
“父皇,你为什么不杀了女儿,国破家亡,女儿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的,请父皇再刺我一剑吧。”
崇祯皇帝掩面痛泣:“你为何要生在皇家,你为何要生在我家。”
望着血泊中的女儿,崇祯皇帝终究是下不了手,他悲痛的要以死谢天下,正当他举剑要自戕的时候,一把长剑打掉了崇祯手里的宝剑。
一个身影出现在皇宫内,崇祯看的清楚了,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原辽东经略蓟辽督师袁崇焕儿子,袁承志。
另外还有一个少女,她也不是别人,她正是千金一帖彭小葵与追风剑张淑宜的女儿,彭心兰。
袁承志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长平公主,怒斥道:“狗皇帝,你这昏君简直是丧心病狂,居然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放过,你简直不可理喻。”
崇祯道:“好,你骂的好,朕是无道昏君,朕是丧心病狂,朕自觉对不起你父亲,但是有谁能够明白朕的苦楚,朕自问这些年,兢兢业业,操劳国事,无奈诸臣误朕,祖宗基业不保,朕是愧对列祖列宗,朕愧对天下百姓。”
这是彭心兰怒道:“你放屁,要不是你疑心疑鬼,刚愎自用,残害许多正直的大臣,如今大明也不会是如今的杨子,你嫉贤妒能,忘恩负义,我父亲母亲拼死保你登基,他们二老原本以为,为天下百姓保下一位中兴雄主,想不到你嫉贤妒能,志大才疏,断送了大明的江山,你比当年的万历皇帝,天启先帝还不如,他们二老就一直好后悔,当年不该接受萧老前辈托付,居然让你当了大明天子。”
彭心兰这是替她的父母抱不平,因为辅错一个人,受害的还是大明的老百姓。
崇祯道:“也许你说得对,朕真得是算不上有道明君,如今落得如此下场,朕是咎由自取。”
“袁英雄,你要杀朕那你就来吧,但是在你杀朕以前朕求你一件事,希望袁英雄答应。”
崇祯用央求的眼神看向袁承志。
袁承志道:“什么事。”
崇祯道:“你要杀朕,朕亦不求饶,只希望袁英雄你带着朕的女儿,把她和周驸马一齐送出京城。”
袁承志道:“好,我答应你。”
“如此,多谢了。”
崇祯皇帝向袁承志鞠了一躬,就逃出了皇宫。
崇祯皇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一齐登上煤山,他们一步步挨上山岭,在东岭的一株歪脖子树旁停了下来,站在煤山顶崇祯望向紫禁城,崇祯想不明白,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十七年,为何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崇祯皇帝道:“我大明自太祖皇帝(朱元璋)群雄逐鹿,鄱阳大战,消灭陈友谅,荡平张士诚,北逐蒙古,开创基业,世代相传已经二百七十六年,想不到会断送在朕之手中,朕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向列祖列宗谢罪。”
崇祯皇帝望向一旁的老太监王承恩,他对王承恩道:“大伴,你自朕六岁一直陪伴身边,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二十八年,想不到最后居然还是你陪朕到最后,有你这样的朋友知己,是朕的幸事,如今趁贼兵还未攻破宫城,你也快些逃命吧。”
王承恩扑通一下跪倒在地:“陛下,老奴自陛下幼年陪伴身边,一直把陛下看成自个的亲人,老奴看着陛下成长,这些年老奴自己个也是寝食难安,为了陛下的抱负,为了大明江山,老奴看着陛下尽心尽力,废寝忘食,老奴万分痛心,如今陛下要去见咱大明的先祖,老奴怎能看着陛下一个人孤单,这辈子能够服侍陛下,老奴万分感激老天,就让老奴送陛下一程吧,老奴随后就来陪你,下辈子老奴还要服侍陛下。”
崇祯皇帝痛不欲生,向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友伙伴拘礼,朕如今才明白,我大明第一忠心之人,原来一直陪在朕的身边,而不是那些该杀的东林佞臣。
崇祯皇帝吃力的系着白绫,王承恩跪地让崇祯皇帝踩着这个忠心的老太监身躯上路。
崇祯皇帝把头套进白绫系的口里,王承恩撤去身子,他看着崇祯皇帝苦苦挣扎,放声高呼:“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随后,崇祯皇帝贴身太监王承恩也在主子旁边上吊而死,主仆二人共赴黄泉,也算善始善终。
过了不一会,崇祯皇帝停止了挣扎,结束了自己悲壮且苦难的一生。
崇祯皇帝的死,标志着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彻底告终。
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下,还有留给闯贼李自成的绝命信。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昭昭报应循环,愧对天下苍生。
李自成读着崇祯皇帝的绝命信,也不免感叹。
“崇祯皇上非暗弱昏君,绝非万历、天启此二人可比,无奈生不逢时,如果他生于盛世安平之时,定会是个很好的守成之君,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