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来人神色威严,身穿一身儒袍,眉目间充满正气,正是掌管户部的当朝尚书,方则仕。“爹,您来啦。”方多病从何晓惠身后,探出一个脑袋来,看向方尚书的眼神,有些尴尬。这小子倒是不惧他这个爹,虽说在皇城的时候,经常受到方尚书碎碎念式的言传说教,可毕竟是亲爹,方多病哪怕不想听,也得竖着耳朵,装装样子。“你还知道我是你爹?真是翅膀硬了啊,都敢离家出走了!”方尚书指着方多病,噼里啪啦说教一通,方才解气,随后看向何晓惠,态度急转,脸上浮现出温柔笑意,“夫人,许久不见,夫人气色更好了。”何晓惠白了他一眼,旋即道:“小辈都在,老爷也不知收着点。”李莲蓬在一旁看的有趣,随即笑道:“见过方尚书。”方则仕这才转过头,看向李莲蓬,“这位是?”何堂主在一旁解释道:“这位便是李莲蓬李公子。”方则仕听闻过他的名字,当即也不摆尚书的架子,笑道:“原来是公子,果真如夫人所说,李公子一表人才,乃人中龙凤啊!”李莲蓬笑容满面,道:“这话怕也只有方尚书敢言了。不过,在下确实一表人才,这话方尚书断然不曾说错。”“哈哈哈。”方尚书一阵长笑,指了指坦然受之的李莲蓬,“李公子真乃秒人。”一番寒暄之后,方尚书以主家姿态,邀请李莲蓬落座,方多病则被赶去端茶倒水。看着一年多不见,个子窜高不少,快要认不出的方多病,方尚书感叹道:“我这个儿子,从小体弱多病,为了他的事,我和他娘,可没少操心,一眨眼,这小子就长这么大了。”“这为人父母者,苦心孤诣,都希望儿女学好,这臭小子,却一点不让人省心,不知为何,偏偏对这江湖,好奇的不得了,在皇城时,拿着一柄木剑都敢学着人家行侠仗义。”“等着年龄再大一点,更不得了了,竟然学会了离家出走,孤身一人闯江湖,让我和夫人好生焦虑。”“也是这臭小子运气好,有福气,遇到了李公子你们,这才安然无恙,若是遇到那些不讲规矩的江湖莽夫,有这小子苦头吃的。”何堂主瞪了他一眼,“小宝可在呢,你就这么说你儿子,也不怕他心里埋怨你。”方则仕讪然一笑,“夫人说的是。”说罢,看向默不作声的方多病,道:“方多病,你是如何想的?”被问及的方多病点了点头,“爹和娘说的对,都是儿子不懂事,让爹娘担心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方尚书见状,诧异不已。他儿子何时这么乖巧懂事了?李莲蓬在一旁露出莫名笑意。看了眼和一年前变化颇大,判若两人的少年,倍感欣慰。如今的方多病,历经磨砺,早已今非昔比,不同以往。少年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且不说从李莲花那里学到了超出同龄一大截的高深武功,单单他的耳提面命,从上个世界带来的那些为人处事的经验,都够他体悟了。李莲蓬曾经也想过,尊重他人命运,享受自由人生。可若是想要享受这辈子的人生,周围的人不作出改变,就不行。李莲蓬只好带着身边之人,一起做出做出改变。与原本的命运抗争,一起将这个世界,变成另一幅样子。无论好坏,不会更坏。……在方府上用过午膳,李莲蓬便告辞了。他来到了落安山庄。山庄这里,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一众少年,换上新裁制的新衣,嬉笑玩闹,稚嫩的脸上,喜悦之情,毫不掩饰。见到李莲蓬,少年们围了上来。他们看向李莲蓬的眼神,很明亮。李莲蓬笑道:“怎么样,这两日玩的开不开心?”“开心!”几十名少年异口同声道,声音无比响亮。一张张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脸庞,让李莲蓬心中豪气顿生。“来,谁上来和本公子搭个手,让本公子亲自校检一下你们的所学。”李莲蓬话音方落,便有一名少年应声道:“公子,我愿!”李莲蓬朝着声音看过去,只见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李莲蓬记得他的名字,这少年名叫鹿十二。之所以记得,是因为这少年和丁十三两人,经常一起帮忙跑腿,他年纪虽小,根骨却是不俗。用李莲花的话说,这小家伙天生神力,力大无比,最适合练拳。神拳门出来的梁九,单就自身力气而言,都不及这个不足六尺的小家伙。李莲蓬当即兴致勃勃,挽起衣袖,朝着一旁的校场上走去。一旁跃跃欲试的少年,呼啦啦跟上。他们虽然也想在公子面前表现一番,可是心底里对公子的恭敬,却使得他们不好意思向公子出手。惟有这个鹿十二,力气很大,可脑瓜子却有点拎不清。大家都说他瓜,然而他却不以为意,甚至每次被说时,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让人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因此,他的人缘还不错。说起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一点都没错。这些少年所在的落安山庄,也是如此,六十名习武的少年,因着各自性格喜好不同,从而分成了一个个小团队。团队之间,彼此竞争,相互超越。李莲蓬乐于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只要是良性的竞争,在这样的少年之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会加强他们之间的凝聚力。以后等他们长大成年,褪去青涩,成为一方人物之后,依然会记得这里发生的一切,记得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些孩子,他是当做栋梁来培养的。习武修身,学文养性。二者兼顾,便是栋梁。他们虽说一直在此地习武,可仍旧也在读书。不过,读的不是这方世界一成不变的所谓圣贤书,而是他让几名读书人誉写出来的十几本书籍。这些书之中,讲的是德智体美劳,恭谦礼孝忠。故事,自然也是他根据记忆里的典故,亲自改编的。这对他而言,并非难事。记忆里育人的典故,实在太多了,抄都抄不过来。他就捡着几十个意义深远的故事,让那些拿钱办事的落魄读书人,将其用这个世界的方式,融入进去。可谓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