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楚朝堂之上,满朝文武大臣一大早听说神出鬼没的剑仙济沧海昨晚在大明宫圣上寝宫头上动土,扬言整个京城都没有人能够接下剑仙一剑,就连剑宗副宗主都被狠狠揍了一顿。朝堂之上有人义愤填膺的劝圣上立马发兵,联合剑宗势力,追杀济沧海来挽回皇家颜面,有人在朝堂察言观色,一言不发;没看见内阁首辅张世明和大将军蒙泉都一言不发吗?瞎起什么哄啊?整个金銮殿就张得胜一个人跪着,就差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骂死了。如果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能够杀人,那这时候张得胜怕是得被推出大殿五马分尸好几十次了,还是被诛九族的那种。
恐怕这时候全天下最憋屈的就要属张得胜了,奶奶的,现在你们这群老小子骂得最狠,昨天晚上咋没看见你们啊?那时候济沧海在大明宫那声大喊怕全京城都听见了,咋不见你们来救驾?对方是普通人就算了,但是对面是谁啊?那可是剑仙济沧海啊,没看见连剑宗副宗主都吃不了兜着走吗?我一个二品高手,在他前面算哪门子的高手,我就是被你们五马分尸也拦不住啊。看着跪在大殿上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张得胜,许多人都在心里面会心一笑,那些真正骂得起劲的才是官场愣头青,以后可得和他们少来往。
之所以骂张得胜,那是得体现为人臣者对圣上安危的担忧,之所以不能真的骂他,随便说几句就糊弄过去是因为这事还真的不能怪张得胜,区区一个御林军指挥使,对上一个剑仙,这谁顶得住啊。想到这里,明眼人都开始有点同情这位御林军指挥使了。再说了,当今圣上何等英明,这位可是一统神州的人物啊,如果想处罚张得胜,昨天晚上张德胜就被拖出去斩首了数十次。何必等到现在?
圣上之所以张得胜跪在大殿之上,意图有三:其一,识百官。正所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武百官也是一样的道理,观察百官百态,义愤填膺者较为忠心,但是缺乏头脑或者官场经验,起码短期内不堪大用;那些洞若观火的老狐狸虽说可以担大任,却说不准其是否存有异心。其二,考百官。如今剑仙在皇城挑衅,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大处说,剑仙深夜在圣上寝宫图谋不轨,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这出事可还得了?圣上关乎国祚,岂能儿戏。况且剑仙济沧海神龙见首不见尾,突然半夜于皇城挑衅,这其中种种,不可谓不耐人寻味。往小处说,每天晚上进宫行刺的多了去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神州想要圣上人头的如同过江之鲫,你能一一抓完?每天都得因为这样子的事情劳心伤神,那圣上还不得被活活累死。所以啊,这事情说大可大,说小也小。可就偏偏是这样子的事情最能看出人臣的才干和为人处世,臣子不能有失偏颇。否则要么就是惹得圣上龙颜大怒,要么就是被百官看轻难有出头之日。其三,驭百官。借张得胜的事可以借机敲打京城那些心思不干净的官员,让他们看见圣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英明神武,可以让你们在朕的眼皮底下耍小聪明,不是因为你们真的聪明,而是朕不屑与你们计较,等着朕想计较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个个不要得寸进尺。当然,这也并非全是张得胜的过错,并且他可以顶着剑仙的威名而不退,不管他什么心思,光是这样子就已经足够了,朕想要到只是你张得胜的一个态度。恩威并施,方为驭人之道。说简单点,就是先打你一棒,再给你一颗糖吃。果然,在圣上冷眼旁观了百官百态后,让曹公公下了一个圣旨:“传陛下口谕,杨得胜护卫不力,即刻推出大殿领取五十大板;但朕念其忠心耿耿,面对剑仙不退,赤诚之心日月可鉴,赏黄金百两!”果然,杨得胜在听到圣上口谕后那叫一个感激涕零,连连跪谢圣上。
“无事退朝。”坐在龙椅上相貌平平却极富威严的中年男人中气十足地说道。就在圣上即将离开龙椅之时,穿着一品仙鹤朝服的一个白发老头颤颤巍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彻查。”龙椅上的中年男人心里面一笑,看来百官中也就只有你一个聪明人啊。“毕竟来人可是剑仙,来头不小。如若只是剑仙一个人无聊想来京城寻找对手那也任由他去,这和朝廷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老臣刚刚听杨得胜的讲述,说剑仙济沧海挥出那一剑是为某人挥出。而这某人又是谁?这某人的背后又是什么组织?这其中牵扯的可就广泛了。为了陛下的安危,为了朝堂的安稳,老臣张世明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朝堂之上噤若寒蝉,陛下没有回答,满朝文武也是一声不吭。这老臣可是张世明啊,在大歧和大孟那两位随着故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便结束了“三士谋天下”的局面,真正的成为了天下第一谋士,而且他还是当今圣上的恩师。张世明于二十年前整改内阁,推行科举,让天下寒士俱欢颜;想那十六年前“一计害三贤”直接让孟国元气大伤,这才让楚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孟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随后大楚铁骑踏平歧国,完成了一统,缔造了盛极一时的大楚王朝。然后真正的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圣上王渊开口道:“首辅所言极是,那就依首辅之言,彻查此事。因为涉及到江湖势力,那朕就让剑宗全力配合首辅,一切交由首辅决断,先斩后奏,王权特许。”就这样,今日的圣上就这样子早早退朝。
“老头,你说你十六年前帮助圣上完成了统一大业,这还不够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今还要在朝堂上如此谏言,是要再次引起一波腥风血雨啊?江湖自有江湖人来打理,你说你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庙堂之人瞎凑什么热闹。”一个虎背熊腰极具威严的人物拦住了首辅张世明的去路。敢拦首辅去路且穿着一品武将官服的人,不用脑子想也知道是何人——大将军蒙泉。
“家师虽身在庙堂,但江湖之事,归根结底也是大楚之事。恩师为了大楚国祚着想,江湖虽然应该由着江湖人来打理,可是江湖也总归得姓楚。”首辅张世明面对大将军蒙泉的追问一言不发,反而是张首辅的三徒弟图温为恩师张首辅来回答。蒙大将军看了一眼这个在张首辅身后半步远的年轻人,眼神有些恍惚:“倒是收上了一个好徒弟。”
风起了,天要下雨。不知道这一场雨和十六年前的那场雨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