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认异性兄长这么大的事情,陶菱哪怕再皮,也是要告知父亲陶益的。
而陶益得知后,不出意料地有些恼怒陶菱对如此大事居然先斩后奏,但看着自己女儿对自己这新认的兄长一口一个大哥的喊着,也不好再说什么,且陶菱告知了其韩的身份后,陶益也最终表示了同意。
只是,可能是其对十多年前的事情仍感到有些歉意,他最后不停地告诫自己这个唯一的女儿说:
“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个兄长失控了,别像你爹学习,记住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拉住他,一定要拉住他……”
而韩荡呢?
韩荡虽说对那个丫头确实不怎么放心,但对结拜这件事还是不抵触的,他也知道有些草率,但他却坚信自己自己识人的眼光。
这丫头皮是皮了一点,但为人却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她身为墨家子弟,权衡之下,韩荡觉得,把她拉过来,打理好关系,也总比分道扬镳的好。
综合所述,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而相比之下,某位驿馆内的陈姓女子,就闹心的多了。
陈昭昨天先是莫名其妙地被根本就没见过的韩荡给骚扰了一通,接着又和吕禄派来的人打了一架,接着又是被韩荡给一顿嘲讽。
这还没完,她都还没喘几口气,太守府的人都没到,吕禄的人却先到了,拿着各种东西嘘寒问暖,整的陈昭一阵恶心,却又不好发作。
接着,太守也来了,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她,而且由于是死了人。这太守也是一根筋,过来了以后直接就把陈昭给拉到了府衙,一顿狂审。当然,用刑是不会的,语气也不会过于严厉,毕竟人家姑娘是受害者,这太守轴是轴了点,但人还是讲道理的。
但这话却是被问了整整三个时辰,其中光各种陈情材料陈昭就写了不下十五张!
就这么一直折腾到了晚上戌时,陈昭才拖着疲惫之躯回到了驿馆,又重新找了一间客房,简单洗漱后,开始安歇。
问题是,这觉她也没睡好啊!这一晚上陈昭连做了三个梦,然后被吓醒了三回。
因为这三个梦全都是出现了同一个人。
韩荡!
其中最夸张的一个,她梦见自己大婚,前期一切都挺正常,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结果最后入洞房了,新郎掀开她的红盖头,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韩荡那张臭脸,不但如此,对方还如同白天那般,不顾她的反抗,强行把她给压在了身下……
“不行,”被噩梦惊醒的陈昭拍打着自己的额头,“那混蛋的事情不搞清楚,我连个安生觉都睡不了。”
但她却没这个时间了,第二天,丞相府里来人了,是她兄长陈恢。
陈恢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拿出了他们祖父,当今相国陈平的亲笔密信,交给了陈昭。
信上说国内要发生巨变,因此要求陈昭火速前往代国,稳住当地局势。
见是祖父亲自命令,尽管有些不甘心,但陈昭也不敢耽搁,第二天一早,跟那个让她觉得无比死脑筋的定陶太守郅都最后交代了一些问题后,便骑上马,火急火燎地向代国赶去。
当然,这些那对刚刚结拜的异性兄妹是不知道的,尤其是韩荡,在向导陶菱地带领下,顶着太守府发下的布告在定陶城里到处逛。
然后事实证明,陶菱对这定陶城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地理鬼,门清。可要是让她当向导,尤其是当她义兄的向导,这丫头的路子也是真的野。
完全不合格!
第一天陶菱说要带他去定陶城里最高的楼,结果到了以后,楼确实是高,里面的装饰也很漂亮,但这丫头唯独没有提一点。
这楼叫飘香苑,是定陶城里最大的青楼……
不出意料,韩荡把自己的这个妹妹给臭骂了一顿,但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第二天,陶菱带着韩荡悠了一上午,然后说今天去去定陶最大的饭庄,韩荡觉得这应该是没什么事了,就欣然前往。
但陶菱这丫头没提,这饭庄是没什么也问题,可她自己有问题,她们家的益信客栈一直以来都是这家饭庄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吃吃不下。
而陶菱这一去,虽然嘴上说地是带着朋友逛逛,但人家可是觉得这是挑衅,直接把两人给轰了出去。
一连两天,韩荡看着自己这个新认的妹妹,心里感到五味杂陈。
“妹妹,”韩荡无限疲惫地哀求道,“实在不行的话,我就不打扰你了,换个向导吧。”
“这哪行?”陶菱拍了拍胸脯,“你是我的大哥,我不去谁去啊。”
“呵呵。”韩荡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两声。
不过估计陶菱觉得前两天把自己的韩大哥坑的有些惨了,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她终于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项梁陵。
路上,陶菱也给韩荡道了歉,说这其实也并非她的本意,主要是现在的定陶城内除了这些销金窟,确实也几乎没什么好的去处了。
定陶是一座古城,这不假,但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军事咽喉,因此每一次天下大乱,定陶基本都是要挨最狠地打。
仅从齐国破宋这百年间,定陶就被毁了六次,只是碍于它的地理位置,每一次被毁都能极快地重建罢了。
但这种情况下,定陶城内的文物古迹,到底还能留下多少呢?
而最近的一次毁城发生就发生在秦末,距今还不到三十年。
当时,项王叔父,楚国将军项梁率楚军驻扎于定陶,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被秦将章邯偷袭,项梁战死,就埋于定陶城南。
“不过,”陶菱顿了顿,“也有人说那里埋的只是项梁公的首级,而尸身则是被秦军给直接沉入了黄河内,但那就不可考了。”
按照陶菱的说法,项梁的首级还是当时的刘邦不顾众人劝阻,带兵冒死抢过来的,然后为其修陵筑庙,夺得天下人还亲自派人为其翻修陵墓,派人看护,就是如今的项梁陵。
“也许项梁公也是高祖一生中少数能记挂在心上的人吧,”陶菱讲道,“当初高祖皇帝芒砀山斩蛇起义,听着很厉害,但其实一直为那些六国遗老们所看不起,包括项羽。只有项梁公,一直觉得他是个人才,听说两人还经常在一起喝酒,可惜了,这么一个大好人,却是倒在了黎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