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建文元年六月初二,北方大多也以进入仲夏时节。正午十分,百姓都在家中吃饭休息,路上行人寥寥。涿县王家宅院门口确实另一番场景,仆人从早晨便忙碌起来在院中搭起凉棚,门口挂起两盏红色灯笼。院中已有数十人分成数桌落座。王老爷子二子与涿县一带数位绿林豪杰坐于主桌之旁,此时桌上觥筹交错,已有两个空酒坛放于一旁。旁桌,王老爷子三子正与一众商贾富户闲聊着什么并未动筷。余下还有数桌多是亲朋好友、街坊邻里。
王老爷子和长子则是立于门口迎接客人。此时不远处有五六个人身着绸缎衣袍,正缓步向门口走来。王老爷子看清来人,忙上前两步行礼道:“知县大人大驾光临,老朽未曾远迎,失礼失礼。”对面居中之人,约莫四十来岁,身材微胖,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下挂着两撇小胡。面带笑容开口道:“王老板客气了。今日贵府贤孙满月之喜,我与几位同僚前来讨杯喜酒喝。”王家长子说到:“李县爷与众位大人能来,弊院蓬荜生辉。院中略备薄酒,众位大人里边请。”王老爷与长子将县官一行人引至主桌,众人分宾主落座,宴席正式开始。
席间主桌之上乡绅富贾多有前来,借着向王老爷祝贺之际,与县丞等人敬酒聊上几句。李县蔚却是看着旁桌之人不由皱皱眉头,只是今日喜宴之上也不好多说。
李县蔚所看之桌,便是由王老爷二子作陪的涿县附近武林豪侠、江湖游侠。桌上众人多有察觉到李县蔚目光,却也未放在心上,仍是喝酒吃菜说笑着,并无半分拘谨。说来庙堂与武林关系自古便是微妙,总体来说还是井水不犯河水。今日能共聚一席,传扬出去也算是一桩奇谈。
半个时辰后,席宴已过半。王老爷子端起酒杯起身说道:“感谢诸位前来家孙的弥月宴席,招待不周之处,还望海涵。”说罢喝完杯中酒正要坐下,仆人却是急冲冲跑来禀报道:“老爷,龙兴观的云清道长前来道贺,现在门口等候。”王老爷子放下酒杯,告罪一声,便向门口迎去。
龙兴观,北平府、保定府一带武林中的翘楚。当代观主清虚真人早在十几年前便以是名动武林的人物,如今修为更是高深莫测。只是清虚真人潜心修道,少理俗世,观中弟子行事也是低调,少与附近武林中人过多交往。王老爷子年轻时,去往边关运粮,路过龙兴观时曾在此休整。后来每过必登门拜访,讨杯茶喝,也常与龙兴观布施供养,一来二去便与清虚道长相熟。近年来,逐渐上了年纪,家中事物多交给二子,三子打理。与清虚道长也是书信多余见面。
王老爷子来到院门口迎接,门前三人头盘太极髻,身穿蓝色道袍,为首之人三十多岁,气宇轩昂,面庞清瘦,剑眉之下一对星目炯炯有神,见王老爷子前来忙领着身后两人打了个道门稽首,开口道:“贫道,龙兴观清虚真人座下三弟子,道号云清。奉家师之命前来道贺,这两人是贫道四师弟云虹、五师弟云静。”王老爷子抱拳还礼道:“三位道长能够前来,敝院蓬荜生辉。”云清又道:“贫道交代完观中琐事,便动身前来,不成想还是来晚了些,还请王老爷不要怪罪。”王老爷子答到:“道长多礼了,院中以备好素斋。还请三位道长不要推辞。”说罢便将三人向院中引。
王老爷子将三人带到主桌之旁的空桌。期间江湖豪侠多有起身抱拳示意,云兴三人也是一一还礼。见到主桌众人,也是点头微微行礼。四人先后落座,便有仆人端上饭菜。王老爷子开口道:“清虚观主潜心修道,老朽则是忙于俗事,算来已有三四年未喝过清虚观主熬煮的青花茶,不知观主近来身体无恙否?”云兴道:“多谢王老爷关心,家师身体康泰。家师本打算亲自前来道贺,只是前几日接到少林方丈了空禅师的信帖,便带着贫道两位师兄赶去少室山了。”
王老爷子闻言心中暗想,清虚道长近十余年皆在观中清修,少有理会武林之事,难道武林中又有大事发生。于是开口问道:“清虚观主向来少理俗事,这次出山难道武林又有盛事将近?”云兴听罢,微微皱眉说到:“了空禅师给家师的信贴,家师也转与贫道师兄弟几人看过。想来事情不久就会天下皆知,如今告知王老爷料也无妨”云兴扫视周围众人一眼,接着说到:“了空禅师得知那莲教教首林单童与一众莲教骨干聚于云阳山中,适才写信邀各派掌门前去少室山商议对策。”
云兴此话说完,习武之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聪目明自是将云兴的话一字不漏的听了去。洪武十四年时,莲教实力强大,教首林单童更是提出“先统武林,再灭大明”的口号。武林中各派大都被莲教上山挑战,武林中大派为求自保只得封山。小帮派却是无法躲避这场祸事,不少帮派在听到极乐帮被莲教灭门为求自保只得依附莲教,亦有不少贪图富贵的逐利之人纷纷投靠。林单童见武林中大派犹如缩头乌龟,小帮派或投靠或被灭,江湖之中再无阻碍。便开始着手布置,起兵反明。虽然莲教收拢了武林大批高手,又有众多普通教众。然那时明军平定天下未久,军中多是在战场厮杀已久的悍卒。朝中许多大将也都是方将刀收鞘,正手痒痒。在他们看来莲教叛乱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最终用了两年时间,将莲教中精锐高手杀的十去其八九,镇压了叛乱。武林中因为莲教叛乱一事,也是多被牵连。明军大将蓝玉在班师回朝之时,还率军攻了沿途数个帮派的山头。还是路过武当山时,武当派掌门下山劝说后,归途才有所收敛。桌上众豪杰亦有当年避险来到此地之人,适才闻言脸色皆是变得铁青,阴沉了下来。
王老爷子听完脸上却无变化,自己只是一个商人,江湖之事自有江湖中人解决,事情闹的大了还有朝廷去管。又开口问到:“传闻那林单童当年不是被朝廷诛杀了吗?”云兴闻言微微摇头道:“此间事,江湖多有传言。如今看来当年此人定是逃过一劫,如今再次现身怕是和当下时局有关。”这次却是主桌之上知县等人放下竹筷,神情严肃。原来建文帝登基以来,任用亲信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出台一系列削藩政策。已有数位藩王或被贬为庶人或被杀。几日前,燕王朱棣曾秘密派人会见知县赵承燊令其归顺,赵承燊尚未看清时局,只得推诿考虑几日。今日听到云兴之言,又想到下次燕王再派人来便是必须要有个答复,不由得心中烦闷,叹息一声。
王老爷子却是不知此事,见赵知县叹气,以为其心系百姓。天下若乱,百姓必先遭殃。不由得也是轻叹一声。随后开解道:“老朽虽不是江湖中人,却也听闻少林了空方丈,佛法精深,武功更是高深莫测,更有武林中众多高手同在,想必那莲教再难生出事端。”随后又转开话题道:“云兴道长,老朽拜托清虚观主给我那孙儿起名一事?”云兴道:“云兴一时疏忽,还望王老爷莫怪。家师尚有一封书信。”说罢忙从怀中取出书信递上。王老爷子打开信封,几行楷书小字跃于眼前:申知贤弟,见字如面。欣闻贤弟府中喜添麟孙,奈何贫道被俗事缠身,无法亲至道贺,与贤弟一叙旧谊。贤弟托我起名之事,贫道不敢怠慢,结合贤孙生辰取得二字,梧狄。不知老友意下如何。
王老爷子读到此处时哈哈大笑道:“梧狄,梧狄坚韧不拔,顶天立地。好,好,好啊!”众人闻言也是纷纷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