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孩童们迁入地炉之后,食兽乳、饮兽血,再结合征集来的秘法滋补,准备喂养出一副副钢筋铁骨。
生食兽乳、兽血气味过于腥膻,初时,多数人闭嘴拒食。
守地炉的士兵奉令喂养,有定额任务在身,不得不强灌,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手上哪有个度,不少孩童被活活撑死。
又因饮食不洁,头一个月,男童相继出现症候,夭折半余。
为此当时的监事被处死。
经历两次生死考验后,地炉方对饮食做一些调整,挺过来的男童脱胎换骨,犹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为了便于操纵,所有男婴早早被摘了耳膜,个个都成了聋哑人。
待到三岁左右,男童们的个头已长至寻常孩童五六岁时那样高了,相比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脸上的神态更显呆板木讷。
这时又开始修习功法,所习功法出自一名太监之手,那人性情阴鸷,心无怜悯,怎会顾及一帮孩子的死活,撰写功法时只图效益,不讲人性。
由于男童俱已失聪,法不能言传,训练时便只能靠外物打熬。
朝廷每月都会派人来催促进度,为了交差,督办官需要收起他的同情心。
霸道功法,加上狠辣无情的手法,练功时出现死伤乃是家常便饭。
另外,顾虑到男童将来本事太强,难以管束,督办官往往会残忍处死倔强之人,以儆效尤。
日常摇旗演练时,若有差池,处罚向来极重。
久而久之,畏葸之意深烙于心,男童们渐渐变成了一具具性情冷漠,只对教官们怀有畏意的“人偶”。
从小就被刻意引导,长大了便习非成是,“人偶”对动辄打骂他们的教官只知道害怕,完全没有反抗之心。
但凡事总有另外,人傀中也有一个异端。
有一名男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桀骜不驯的一面,不论受多重的处罚,关多久的禁闭,始终不改,不听管制,屡屡犯禁。
小时候经常出现与卫兵互殴的境况,长大点就成单方面殴打,男童殴打教官。
偏偏此子各项能力从小就表现得优于众人,督办官为了向朝廷夸功,早早将他当做样品禀报给京城皇宫。
所以尽管性子多有叛逆,督办官却一直没舍得将其除之,反让他在京都有了赫赫之名,备受魏帝垂青,还特赐名“炉揆”。
谕旨宣读时,督办官心中愕然,摸不透圣意。
所谓‘炉揆’,顾名思义乃地炉揆首?这倒是赐名还是赐封?今后此地到底他是老大还是我是老大?
督办官心中叫苦。
尔后督办官更拿他没辙,诸般容忍,渐渐又加深了他的桀傲。
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性子越犟,叛反倾向愈演愈烈。
其余的难友们目睹他的行迹,由小时候的困惑同情转变为后来的敬佩欣羡,无不心折他的不屈。
年深日久萌生尊崇之心,平日遇见他个个低眉顺眼,恭谨之态与面对教官的畏缩大不相同。
不知不觉间,大家都默认他“人偶”领袖的地位。
等督办官和教官们看清事态,时木已成舟,他们瞿然意识到一种可怕的后果:
如果这名揆首带头煽动其他“人偶”叛乱,到时候,这帮被锻造成了非人的怪物们,举手投足间就能将他们撕碎,像撕破布、撅枯枝一样容易。
一旦他们战胜了恐惧,地炉看守方根本没有镇压“人偶”的实力。
认清自个儿的处境,细思极恐,训练开始宽松,以防激变。
另一方面快马上奏,他们不敢直言多年来对那名头目的纵容,隐去部分事实,只着重提到:
“人傀训练有成,但不乏好斗者,现今彼等武力已无人能敌,若无强手增援,恐生事端。”
向来听喜不听忧的魏帝,只认可前半句,对后半句置之不理。
但彼时殿前有一大红人,刚被封号“蛊圣”的鲁堯,他携带三大奇蛊投效朝廷,甚合皇帝心意。
鲁堯得知此事,殷勤献宝,所献宝物自然是蛊虫。
蛊虫名叫“诏礁”,三大奇蛊之一,是这位“蛊圣”心血之物。
蛊为子母虫,分母虫和虫卵,另外配有一支紫色的玉质伴生短笛。
“此蛊母虫长年以笛音养性,两者间早已有了共鸣,闻笛音,蛊虫便会分泌毒素,毒素能影响服蛊者神经,产生各种不能自控的情绪。
“而服虫卵者只要待在母虫十里之内,可以感应到母虫的气息,一同分泌毒素。如此,只有此笛在握,以笛音御蛊母,所有服蛊虫者必定问声而动,俯首帖耳,永绝倒戈之虑。”
魏帝大喜,迫不及待想见识一番。
当时的皇帝,万万想不到,他虽然是位昏君,但真正让他坐实“亡国之君”的,便是这只“诏礁”蛊虫。
魏帝重赏了鲁堯,遣一名大内高人护送他前往地炉种蛊。
到了地炉后,考虑到母虫是活物,本体十分脆弱,也仅此一只,所以不可轻易尝试。
种蛊时若羼入食物内极容易被嚼死,而种蛊又须经九窍,九窍中数口是最简便,掂掇一番,众人觉得请那位大内高手出手比较妥当,如果能把人绑起来不就想怎么种就怎么种。
在武道造诣自视甚高的大内高手,本不愿降格与那傀儡一般的人物交手,但皇命在身不敢推辞。
在朝当差的,以武力判高低,他自居第三。
虽然没有真刀真枪比试过,但迄今为止,朝野上下对他的这个排名都没有非议。
他认为。
他还觉得,那位被人列入四宗师之一的大太监,不男不女,不算正常人,且功夫阴毒狠辣,算不得武林正统,似乎没有资格列入武师之列。
另一位亲军统领,擅长刀法,因为四大宗师没有刀客,所以他常以刀家宗师自许,此人也只不过仗着修习年岁长才略胜他一头,姑且算他厉害,但超过他只是时间问题。
在世人眼里,武功分为四个大境界和一个臆想境。
四个大境界为守意境、走穴境、玄力境、化元境,臆想境是神人境,没人见过,只存在于传说和幻想中。
四大境界又分有八个过段。
分别是守意境的锻骨期、炼气期。
走穴境的归一期、化形期。
玄力境的守玄期、动玄期。
化元境的天人期、神来期。
练功时,人们先通过淬砺身体打通任督二脉,气运丹田,此为守意境的两个小境界。
之后挑选一门内功心法修炼,在穴位间开辟气路,运转周天,练气归一,修成内力的前后分为两个小境界。
到了化形期,便能以气化形,使出的拳有拳风,挥出的剑有剑气,假以时日,等到内力雄厚,便可称为玄力境。
玄力境之所以叫玄力境,是因为他们可以办到常人力不能及的事,超脱认知的事,比如单手举鼎、倒拔杨柳、喝断当阳……。
守玄期和动玄期不能用来评判内力多寡,守玄期的人好打坐清修,少与人动拳脚,实战起来多半打不过动玄期。
玄力境实力高低又分为九段,一段为刚入玄力境,九段为玄力巅峰。
炉揆和大内高手都处于玄力境的动玄期,同为玄力四段,在江湖上算是顶尖高手了。
大内高手不情不愿下场,一交手立刻发现自己轻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