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权御大宋 / 一百零五章 狗血宫斗剧

一百零五章 狗血宫斗剧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从招进了年轻的欧阳修做幕僚,柳铭章的工作越来越轻松。
  除了开始那几天在沟通上有些不顺畅以外,其他感觉也没大多事,后来直接批下了半年俸禄,给了欧阳修三贯铁钱,让他到书斋购进心仪的笔墨纸砚,一点都不担心对方拿了半年工资直接跑路。
  欧阳修的工作也算兢兢业业,几天下来半点没问柳铭章为什么会收集市井民间的情报。
  可时间一长,反而柳铭章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找上欧阳修,告知自己得到两府宰相的谕令,暗中布置调查市井,势要揪出散播恶毒流言的幕后黑手。
  几番交流下来,欧阳修对柳铭章的推心置腹很是感激,接连要求让他主持夜间探查工作。
  对于这个要求,柳铭章起初是同意的。
  毕竟这时欧阳修比自己更年轻,才十五六岁的年纪,熬个大夜啥的根本不在话下,遥想自己当年备战高考不也是天天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么?
  只不过孙彬就不太同意让欧阳修参与夜间行动,表示夜间贼子太多,欧阳修没有武艺在身实在难以周全。
  对此,他甚至拉出了他爹孙老头前来说项,希望柳铭章打消这个想法。
  但柳铭章知道,说到底还是因为欧阳修不仅是白身,而且年纪确实太轻了,孙彬也不可能再像保护自己那样保护欧阳修。
  想到这里,他不禁暗暗笑道:“等到将来这小兔崽子入阁为相时,你怕是巴结他都来不及。”
  不过孙老头和孙彬的务实就不太一样,见柳铭章还是想放权给欧阳修这毛头小子,转头讲起了关于夜间“鬼市子”中各种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
  几则志怪故事讲下来,倒让年轻的欧阳修先露了怯,而且连带旁听的柳铭章都隐隐感觉脊背发凉,最终不得不承认,这老家伙绝对比李东平更适合去茶楼说书。
  随着乾元节寿辰越来越近,开封府衙门的探查也愈发紧锣密鼓。
  而柳铭章的所谓探查也确实有些假公济私之嫌,让欧阳修把整理方向放在地主阶级的违法乱纪上。
  和东京城比起来,开封府人口众多,足有十多万户,七八十万人口,其余分布在周边大小十几个县,只不过大多是较为殷实的百姓,以及更多在朝中没有背景的地主阶级选择将家宅安置在这里。
  但也正因如此,开封府一地成为了距离那座名叫“东京城”的天堂只有一步之遥的治所。
  刚好就在这天,孙彬递来的一份鬼市情报彻底打开了柳铭章的视野,让他顿时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情报上提到有好些民间商业组织在散播类似流言,但流言并非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一鳞半爪的只言片语,并且经常在关键处语焉不详。
  经过反复拼凑整理,柳铭章总算勉强组好了一部十分离谱的“狗血宫斗剧”。
  这个故事的开篇,是说当年先帝在皇后刘氏的宫中染上了风寒。
  怎料皇后刘氏一心只想效法前朝的武后,将全部精力放在为先帝处理前朝政务上。
  可怜先帝病在榻上多日无人照拂,幸得一名李姓宫女悉心照料方才无恙。
  后来又说这名李姓宫女和刘皇后同时怀孕,于是先帝将李氏封为四妃之首的贵妃,并放言谁能诞下麟儿便将其立为太子。
  而剧本的第一集,便是经过十月怀胎以后,刘皇后所生皇子才呱呱坠地便已夭折。
  当剧本来到第二集时,心肠歹毒的刘皇后遂想出了一条“狸猫换太子”的毒计陷害李氏。
  恰逢当时王钦若和丁谓上书,说是玉清昭应宫前出现了祥云吉兆,经过司天监官员的演算,得出卦象表明皇后将诞下一位千古仁君。
  对于此种神论先帝岂敢怠慢?
  于是马上召集文武百官前往玉清昭应宫向天祷告。
  待到皇后顺利诞下皇子的讯息传来,他才结束了祭祀,急赶回皇宫。
  只不过在他回到宫中时,得到的消息却是李氏居然为他生下了一只狸猫。
  没错,李氏她生下的居然是一只狸猫!
  究竟你俩谁才是那只大狸猫?这个问题是绝对不能细想的。
  于是先帝大怒,但念及李氏生育有功,尽管生的是一只狸猫,也只是将她打入冷宫而已。
  如今一去已有十余年,太子赵祯也已经长大成人并继位为帝。
  而这一则宫廷隐秘该不为人所知才是。
  只是一年多以前,恰逢先帝驾崩,举国同哀。
  先帝在遗诏中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委以军国重事,让其权取处分。
  就在这时,刘太后大权独揽,便下令抹除当年的知情者。
  为表慎重,太后手谕上还特别用朱砂笔勾出一句“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人”的批语。
  也不知此时剧本演到了第几集,禁军在内侍省的配合下,开始秘密搜捕当年负责两殿接生的宫人,只要发现便就地正法。
  于是从这天开始,宫闱禁苑中上演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杀戮。
  这种杀戮频发到几乎每过几天,内侍省的太监们便要借各处水龙局的水具冲刷宫墙上的血迹。
  期间还有不少宫人难忍血腥,纷纷将前夜吃下的食物呕吐出来,却依然还要强忍着酸腥继续打扫。
  或许是因为宫人求生心切,又或是天意不肯将此事的真相永远掩埋……
  据说有位宫女在早年得李氏恩赏的一碗冷饭方才保命,其后便一直将李氏的恩情记在心中。
  后来这名宫女通过装疯卖傻,得以在血杀之夜的屠刀下逃出并流落于民间。
  正是通过这名宫女只言片语的口述,才揭露了刘太后的无耻嘴脸,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看到这里,柳铭章都忍不住为其鼓掌,大赞一个“绝”字。
  但在问到这些传言背后的主谋时,孙彬却是一个大写的茫然。
  无奈之下,柳铭章只能让孙彬加大力度探查,顺带找来了欧阳修进行商讨。
  终究还是欧阳修脑子清醒,一句话便点到了问题的核心关键,只见他引用了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的话对柳铭章道: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种流言於何人有利不言自明,大人何不请旨入永定陵一探究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