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时间进入三月中旬的时候,薛奎开始到在府衙日常处理公务。
期间李谘也抽空来过一回,不但里里外外巡视了一遍,还给府中的日常运作提了不少宝贵建议。
但柳铭章知道,这货肯定不希望自己权知开封府的挂职就这么撸了。
所以表面功夫该做还得做,毕竟大小每月还有一百贯职钱不是?
都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北宋朝廷在官员俸上禄把“一九定律”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大家伙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都知道身居高位富不到哪儿去,只有身兼多个高位才能改变家族命运。
这事情有时候它就是这么奇怪,即便一千年后的时代也是如此。
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么多每天送十八个小时外卖才挣一万块的外卖小哥。
只不过,一千年前的底层百姓就没有一千年后的外卖小哥这么好命了。
因为阶级固化严重,在很多工作上都需要进行所谓的“推荐”。
就比如像范仲淹的母亲一样,若放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她不需要改嫁也可以养活范仲淹。
我国数千年的传统讲究男耕女织,不管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出嫁前不一定要读《女德》《女戒》,却一定要学纺纱和纺织。
范仲淹的母亲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却也是小家碧玉,说她不会纺织那是不可能的。
但从商周两汉到两晋隋唐,中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
期间除了农耕方式依然比较传统外,纺织和纺纱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手摇纺纱工具的出现,传统纺织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体农家女的纯手工纺织模式早就被排挤出工业体系。
所以到了宋代时,原本显贵的家族一旦败落,就像范仲淹的母亲身为妾室,不具备家族继承权,那么妇女也只能改嫁,再无其他出路。
若常平人家不想在家中闲置一个妇女劳动力,就必须通过各行各业的中介帮忙,联系到一些作坊,以获得一份比较固定的纺纱工作。
作坊为了压榨平民的劳动力,通常会签订一份二十年的卖身契,是为“长工合同”。
合同期间长工的行动是自由的,只不过长工每天、每月、每年需要完成多少工作量,皆有定数。
若是遇上大雪纷飞,纺织产品价格起飞的年岁,雇主赚得盘满钵满会在岁末给长工发放过节福利。
不过在风调雨顺的时节里,桑、绵等农作物大丰收,碰巧又赶上亚热带季风挟暖流袭来,冬天没这么冷的年头,因产品价格便宜,长工还需要加大工作量,以换取更稀薄的佣金。
久而久之,社会上就出现了一大批靠卖中介为生的老黄牛。
比如底层百姓找工作需要找中介,中介们根据工种的抢手程度收取大量佣金,这笔佣金很可能是那名长工未来三到五年佣金的一半还多。
另外又如去不起头牌青楼的狎客们,若是想在花街柳巷中找个便宜点的暗门,也是要走中介滴,至于如何收费,这就有些不可名状了。
又或者是,觉得“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的西门大官人找到的那门业务,还是中介,而且还是个黑中介。
发展到后来,就连贿赂官员都需要通过中介,底层阶级真可谓是“上天无路,想入地都未必有门”。
说到“入地无门”这件事……
范仲淹死的时候就差点连门都进不去,要不是后来大家伙凑了点钱,只怕范公要烂在这天地间。
大量中介的存在,造成了上中下三层阶级体系彻底割裂,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底层的百姓彻底沦为中上两层压榨剥削的对象,其中最直接的剥削手段便是:“徭役”。
自商周先秦开始,徭役的定义就是给国家白干活,每年都要给国家白干一个月。
比如修建南面的郑国渠和北面用以抵御匈奴的万里长城,这些都属于徭役的工种。
当然,如果参军后在战争中杀敌立功,有幸被国家授予“大夫”爵位,家中直系一支可以免除徭役,豁免范围包括“生父”与“嫡子”。
不过小妾所出的“庶子”还是要干的,除此之外小妾在地位上不及正妻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家族继承权等。
可惜到了后来,底层通过建立军功免除徭役这条路被赵大彻底掐断了。
在这样的制度下,老百姓不但失去了家园,还失去了……明天,只能苦巴巴地服徭役。
经过多年发展,徭役的工种演化出了很多,其中包括“正役”、“均徭”以及“省赋”。
到了明代还有“杂泛”,每个工种计算时长不同,但本质却一样,都是国家白剽老百姓劳动力的制度。
徭役制度在华夏大陆上施行了很多年,直到一千年后,在大灾来临时,朝廷还会大量征发徭役,不过那时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不过这种“徭役”在当时并不强制个人实施,以志愿为原则。
于是大量底层官员、差役、以及社会各界名流会发起号召,让那些干半年就能养活全家一年的中层人事加入徭役大军,为了能让更多底层百姓顺利度过灾劫。
至此,奉行了两千多年的徭役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
只是当时间回到一千年前,在五代残唐逾百年的乱世里,各路反王你方唱罢我登场,造成两京毁坏十分严重。
直到后周时期国家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郭威选择建都汴梁在当时也有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无奈。
到周世宗柴荣即位的第二年,只因都城吸纳了各方流民前来定居,人口多到一定程度。
周世宗遂下令扩建汴梁,把原本周回二十里的四墙当做内城。
在内城的基础上扩建出周回五十里的外城,每侧城墙大约十二里。
因为工程量巨大,为了这项工程顺利完成,周世宗自然也征发了不少徭役。
使得内外城连同南门的朱雀大街宽五十步,也就是七十米,相当于一条双向十二车道。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话一点都不假,到檀渊之盟建立后,老百姓能干的徭役工种,就只剩下黄河沿线堤坝上的各处缺口了。
至少,给母亲河上的堤坝填土这种事,也算是一项保命的民生项目。
这对于开封府的百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