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权御大宋 / 第九十六章 医者父母心

第九十六章 医者父母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是夜,柳铭章又来到了吕夷简的家。
  只不过这次没再去他家的雅室,而是直接参观了他家的书房。
  和吕夷简对视许久后,终是吕夷简先忍不住开口问道:“柳公子深夜来访,难道只是想和本阁对视而坐的吗?”
  柳铭章笑而不语,只是将从怀中取出的手札给吕夷简递了过去。
  吕夷简为官多年自有城府,接过手札时心中虽有不解,但没有太多表现径自取出书稿翻阅,不过很快眉头就开始微微皱了起来。
  见他看了半天没有半点表示,柳铭章端起先前侍女奉上的香茶慢慢端详起来,闻了闻后将茶盏放回桌上,对吕夷简说道:
  “想必吕相公也看到了,近日开封府坊市间有恶毒流言传出,不怀好意地编排皇室。”
  “其背后主使者用心之险恶,若坐视不理,轻则祸乱朝纲,重则……可能动摇国本。”
  “对于弹压流言一事我开封府责无旁贷,但这半个月来李谘大人一直忙于三司事务无暇顾及开封府。”
  “下官虽想处理此事,却也因官阶低下,手上没有这许多职权。”
  “不得已,只能来找吕相出面解决了。”
  吕夷简将手中的文稿放到了一旁,也端起了一旁的茶水,并借着这个动作细细观察柳铭章脸上的身色,似乎想要分辨出对方的真正意图。
  想了许久才开口道:“可依本阁来看,柳大人呈递的方案仅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怕很难为君分忧啊!”
  “哼!老狐狸!”柳铭章心中暗骂了一声,对吕夷简说道:
  “铭章对岐黄之术也算小有心得,若要治患者表症,选取几味药性平和的药材便能如愿,但吕相想要治本的话,便须选取药性刚猛之药,而药毒之说古来有之,一味强求治本难免不会伤及本体,医者父母心,铭章以为吕相应该明白各中道理才是。”
  “小疾不去,日久必然积重,柳大人之举未必就是善法。”吕夷简想了想后说道。
  柳铭章笑了笑,对吕夷简说道:“在我看来,想要根治此疾易如反掌。”
  “噢?”吕夷简不解,遂问道:“适才柳大人刚说治本须用猛药。而医者,父母也,断不能谋疾速去而妨害其本。如今又说根治此疾易如反掌,如此岂不是自相违背?”
  讲到这里,吕夷简顿了顿,见柳铭章笑而不答,便继续说道:“昔日大人还是白衣之身,就曾在官家面前扬言自己精通王道教化、兵法战阵、刑名断案、追凶缉盗……更是在夷简府上小叙半日便能察断诸葛武侯之心,大人未得品秩时尚能掷地有声让人信服,何以在有了官身后却语出矛盾,大人的办事能力,实在叫人担忧啊!”
  “哼哼!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道吕夷简只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柳铭章不禁大笑出来,笑了许久才停下,对吕夷简道:
  “铭章当年游历遇险,幸得一位游方郎中相救,便跟随他习了数年医道,也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那时铭章便发现,每当遇到病重命危之人,恩师总是叫他家人先喂之以稀粥,服用一些平和之药物,待之脏腑调和,形体渐渐好转,再用肉食补之,猛药攻之,则病根尽除。如若不然,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之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王充于《论衡》中言:‘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难道吕相还认为今日之祸端是顷刻须臾间酿成的吗?”
  在听到最后一句时,吕夷简顿时眉头紧皱,问道:“那依柳大人之见,此事应该如何处置才最为妥善?”
  看到老狐狸终于松口,柳铭章说出了他的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三步。
  跟他先前谋划的一样,让乐营将管束好官伎,不信谣,不传谣,只要歌伎不在各级官员饮宴中充当传播媒介,这件事便上达不了天听。
  第二步是让三司中的各转运使及盐铁监严查各处坊市店宅,如有坊市店宅充当传谣场所的一律责令整改三个月,柳铭章相信,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这样一来,始作俑者想要继续传播谣言,则需要投入大量的银子,个人势力及团体想跟政府打情报战,那简直不知死活。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开封府的几百府役全部动起来,巡查各坊市,大到茶楼酒馆、青楼书院,小到城隍破庙、街面营生,全部不能放过。
  只不过,这样就需要投入大笔银子。
  因为朝廷各府司官吏在外出巡查时都能拿到俸禄职钱外的添支差补,柳铭章建议开封府提高半年内的公使钱额度,以维护京城治安为由大肆巡查。
  诚然,这样的全面铺排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柳铭章在最后相吕夷简道出了最核心的要务,那便是在满城巡查的府役中安插一部分精干的人手,将收集回来的线索重点整理,查察流言的出处。
  而这,才是治其根本的杀招。
  这些举措一旦成行,柳铭章可谓一举三雕。
  其中一只是替刘娥解决了麻烦,也许只是一定程度上。
  另一只是自己可以从吕夷简那里获得一份相当大的权力,或许还能得到一笔活动经费,甚至参与调动开封府的公款使用。
  最后一只则是在开封府中收买人心。
  自从他了解到开封府衙役俸禄职钱少得可怜后就一直想给兄弟们多找点活干,只有不断出差巡查,才能赚到大笔的出差补贴。
  吏部对地方长官的考核,其中一大部分就在公款的使用中,这也是地方长官被人弹劾最多的地方。
  县、州、府一旦公使钱使用大却不见政绩口碑,官员就有可能被言官御史弹劾其公使钱使用不当。
  当然言官御史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毕竟天底下微末的小官这么多,很多人九品小吏当了一辈子也升不到七品县令,甚至连八品的六曹都上不了,可不就盼着顶头上司适时落马自己好上位吗?
  于是各地官员害怕公款使用不当而丢了官职,进而滋生了地方懒政怠政的问题。
  地方官懒政怠政,又会造成公门中底层衙役能拿到的添支差补直线下降。
  如此一来,底层官场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
  若是家中多人在公门效力,生计能维持那还好说,要是连生计不能维持,可不就只能借着手中的权力为害乡里草菅人命了吗?
  所以不管在任何时代,提到社会就业率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从来都是维持社会稳定的王道政策。
  对于这个问题,柳铭章表示不接受任何反驳。
  只不过,他说这些步骤必须得到宰相的支持,不然他也不会递了七次拜帖非要见吕夷简一面。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