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一脸平静之色地说道:“儿臣派锦衣卫去查了,胡兄是去醉花楼听曲去了。”
“……”
朱元璋脸都黑了,这混账东西说的极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勾栏听曲?
“胡兄在醉花楼听的曲子,叫赤伶。”
“里面有一句词是这样的。”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太子朱标脸颊上露出了一缕敬佩之意地说道。
“?”
朱元璋楞了一下,说道:“老大,这一首曲子,咱怎么没听说过。”
“这一首曲子,是胡兄写出来的,昨天交给了醉花楼的花魁顾云曦。”
“让顾云曦今天唱给他听。”
“所以胡兄才会急着离开桃源居。”
听及此话,太子朱标一边对朱元璋说道,一边从衣袖之中取出了一张纸条,朝着他递了过去。
朱元璋接过了这一张纸条,打开看了起来,脸颊上露出了复杂之色地说道:“好一个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不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一个胡文安,不只是大才,还是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好男儿。
咱都开始有点喜欢他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斟酌了一下,说道:“父皇,胡兄这等大才,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征辟他为朝廷所用?”
在明朝初年,人才紧缺,只要是有才有德的人,就能够得到破格任用。
洪武元年九月的时候,朱元璋就下诏书说需要贤臣与朕一起治理天下,现在有本事的人好多都躲起来了,这是相关部门没有把政策宣导到位,你们赶紧出山吧,朝廷一定会礼遇你们的。
贤人们自幼读书,你们难道就甘心让自己的本领无处施展吗,天下初定,我愿意与你们坐而论道。
洪武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再次召集天下英才。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还下诏征集天下英才到六部任职。
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赴京听选。
即是说因为官员缺的太多了,你们不用继续考了,只要你是举人,就来到京师,作为官员的候选。
从洪武四年开始,连着三年都开科取士。
这段过了之后才又恢复三年一考的常态。
总之一句话,明朝建国初期,是非常缺人的。
在太子朱标看来,胡文安就是一个大才,国之大才。
像他这样的国之大才,不能浪费了,必须要让他出来当官,为大明做事。
朱元璋莞尔一笑,看着太子朱标说道:“老大,这就是你现在过来找咱的真正原因吧?”
“父皇英明。”
闻言,太子朱标说道。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看着太子朱标说道:“不急,再看看也不晚。
这胡文安如今也才十六岁,比老大都还要小四岁。
晚一点入仕并非坏事。”
“儿臣遵旨。”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仔细琢磨了一下,确实如此,将大明的压力,都施加到胡文安的身上,对他而言,也不公平。
自己跟胡文安不一样。
自己是大明太子,这样的责任,自己必须背负。
但是胡文安可以不用背负如此沉重的包袱。
“老大明日再去找胡文安,就算是他不能给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出来,也不必苛责。”
“毕竟他也才十六岁。”
“满朝文武百官都做不到的事情,胡文安一个十六岁小儿能够做到,那才是一件令人无法置信的事情。”
“以后稍加培养,就能够成为老大以后的左臂右膀。”
朱元璋想了想,对着太子朱标说道。
“儿臣明白。”
听及此话,太子朱标就知道,朱元璋这是把胡文安留给自己当国之栋梁了。
“好了,没什么事情的话,就回去文华殿处理事务吧。”
朱元璋对着太子朱标挥了挥手,说道。
“儿臣告退。”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站了起来,对着他行了一礼,就朝着武英殿外面走去。
看着太子朱标离开之后,朱元璋再一次拿起赤伶的歌词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是感慨。
会同馆。
一名十六七岁,俏脸上有着一对甜甜酒窝的丫鬟走进了会同馆里面。
站在会同馆外面守卫的京营将士却是仿佛没有看到一样,并没有阻拦。
进了会同馆,丫鬟来到了一处环境清幽的院落里面,一边走一边喊道:“小姐,小姐,你还记得那个胡文安不?”
“胡文安?”
“就是那个号称京城第一公子,行事豪奢至极的右丞相胡惟庸之子胡文安?”
听到丫鬟的话,正在院落里面一个凉亭之中安静看书的小姐在美丽之中,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
堪称风华绝代,美艳倾城。
这一位小姐,正是洪武三年四月,征虏大将军徐达在沈儿峪跟北元中书右丞相扩廊帖木儿隔沟而阵,一日数战,最终大败扩廓帖木儿后俘虏回来的敏敏帖木儿。
自从被俘虏回来之后,敏敏帖木儿就一直被朱元璋安置在了专门负责接待、设宴招待各番邦使臣,以及接收敌军将领投降之地的会同馆之中。
至今已经将近五年的时间。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敏敏帖木儿的看管,还是极为严格的。
不只是不允许敏敏帖木儿踏出会同馆半步,就连敏敏帖木儿的贴身丫鬟巧巧,都是不得踏出会同馆半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于敏敏帖木儿的限制就少了很多。
只要不离开京城,敏敏帖木儿随时都可以离开会同馆,在京城之中行走。
当然,锦衣卫的监督却是必不可少的。
“对啊,就是他。”
巧巧小脑袋连连点头,说道:“今天,他在整个京城之中,可是出了个大大的风头呢。”
“出了什么风头?”
听到巧巧的话,敏敏帖木儿抿嘴一笑,说道。
虽然朱元璋对于她的限制少了很多,但是敏敏帖木儿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所以很少会离开会同馆。
大部分时候,都是让巧巧出门给自己购买一些女儿家的东西,或者是一些会同馆没有的吃食。
又或者是到书肆之中帮自己买买书。
而每一次出去之后,巧巧知道她一直待在会同馆之中,甚是无聊,就会专门打听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回来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