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片刻之后。
武英殿。
太子朱标朝着大殿里面,一脸尊敬之色地喊道:“启禀父皇,儿臣求见。”
听到太子朱标的声音,正在武英殿大殿御案面前看着奏折的朱元璋抬起头来,说道:“老大,你既然来了,就进来吧。”
“是,儿臣遵旨。”
太子朱标应了一声,才走进了武英殿大殿里面,来到朱元璋御案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咱不是跟你说了很多次了吗?”
“你来了,不用请示,直接进来就可以了。”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对着太子朱标说道。
在大明朝,只有两个可以不需要请示,就直接进入到武英殿之中。
这两个人,一个是跟朱元璋伉俪情深的马皇后,一个是太子朱标。
只不过太子朱标哪怕是有朱元璋的吩咐,依然还是每次都会先请示,然后再进来。
“父皇,礼不可废。”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说道。
“你呀。”
朱元璋脸颊上露出了无奈之色地说道。
太子朱标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老大,你已经见了胡文安了吧?”
“感觉如何?”
“此子是否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朱元璋摇了摇头,看着太子朱标问道。
实际上,太子朱标跟燕王朱棣出宫去见胡文安的时候,锦衣卫这边就已经是过来禀告过了。
只是具体太子朱标跟燕王朱棣出宫见胡文安的情形如何,他却是并不知道。
既然他把事情交给了太子朱标,就不会再继续过问。
这就是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的信任。
“父皇,胡兄乃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有胡兄,是我们大明之福!”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脸色肃然了起来,坠地有声地说道。
朱元璋脸颊上露出了惊讶之色地看着太子朱标,说道:“老大只是见了胡文安一次,竟然就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看来这一个胡文安,确实非凡。
更为难得的是,还能让老大称呼他为胡兄。”
对于自家老大,朱元璋可是非常了解。
虽然太子朱标宽厚仁慈,但是宽厚仁慈不代表太子朱标会轻易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已经不是夸赞胡文安是一个人才那么简单。
而是国之栋梁,大明之福!
“儿臣带着老四在胡兄的桃源居里面,见到了胡兄。”
“儿臣在跟胡兄下棋的时候,问了胡兄一个问题。”
闻言,太子朱标沉默了一下,说道。
“什么问题?”
朱元璋带着一缕探索之意的看着太子朱标说道。
“我们大明朝,刚刚建国不久,经历过蒙元的腐败统治,百姓贫苦,生活艰难。”
“需要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民富国强,让百姓生活改善,吃饱饭,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听到朱元璋的话,太子朱标说道。
朱元璋脸色变得认真了起来,说道:“这胡文安如何回答的?”
他已经猜到,定然是胡文安给出了一个让太子朱标都不得不叹服的回答,这才让太子朱标对他都有了尊敬之意。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
太子朱脸色肃穆,郑重其事地说道。
听及此话,朱元璋脸色微变了起来,他一拍御案,高声地说道:“好,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
这胡文安,当真是一个大才也!
胡惟庸倒是生了个好儿子!”
他已经不是说胡文安是一个人才,而是说胡文安是一个大才了。
“是啊,真正的大才!”
“这寥寥十几个字,却是说出了真正的治国良策。”
“儿臣不如胡兄。”
太子朱标深深地叹息了一声,自叹弗如地说道。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朱元璋看了他一眼,一脸平淡之色地说道:“老大也不用妄自菲薄,你的才能,未必就比这胡文安要差。
而且这句话虽然可以称得上是治国良策。
但是,说起来简单,真的想要实施起来,就难了。
国库没钱,修路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大明可能需要用数十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
根本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作为开局一个碗,打下了江山的朱元璋而言,他已经明白了胡文安这一句话的意思。
也知道他这一个路,肯定是要遍布了整个大明朝每一个角落。
让百姓的农作物,或者是其他货物,都能够通过这一条路,运送到各地,让商品贸易繁荣起来。
这样百姓自然而然就富裕起来了。
而商品贸易繁荣起来,商业就发展起来了,商业发展起来,商税就能够大大提升。
民富国强,很多时候是相伴相生的。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儿臣就问胡兄了,需要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说道。
听及此话,朱元璋挑了挑眉,说道:“那这胡文安又是怎么说的?
莫非他真的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
“胡兄今日并没有给儿臣答案,而是说他有极为重要的事情。”
“等明日再给儿臣讲解。”
太子朱标脸颊上露出了遗憾之色地说道。
“这胡文安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比得上我们大明朝民富国强之路?”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朱元璋脸色阴沉了下来,一股肃杀之意仿佛笼罩了整个武英殿。
就如同要天塌地陷一般。
这就是开国雄主的气势与威严。
“父皇,胡兄可不知道儿臣是太子。”
太子朱标咳嗽了一下,对着朱元璋说道。
“也是,老大是微服出巡,这胡文安怕是就当你是一个普通的文人。”
“既然如此,那老大明日就再去见这胡文安,看看他能够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出来。”
“是不是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我们大明朝的百姓吃饱饭,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听及此话,朱元璋脸颊上的怒意就消散了,哑然失笑了起来。
对于国强,他都没有提了。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民富,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百姓是不是能够吃饱饭,是不是能够安居乐业,重于泰山!
“儿臣明白。”
太子朱标点点头,铿锵有力地说道。
“不过,这胡文安,是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老大派锦衣卫的人查了吗?”
朱元璋对着太子朱标问道。
显然他还是对胡文安没有回答太子朱标问题,有些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