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扶风摇云 / 十.餐饮文化显底蕴 原来文明种花家

十.餐饮文化显底蕴 原来文明种花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冉师傅早就加入了复兴党,现在在城堡厨房里也是说一不二,西餐大厨没了地位,原因很简单,伯爵和家人越来越喜欢吃中餐,西餐大厨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做些甜品,巧克力啥的了,郁闷的不行。
  这天午饭后唐风找冉师傅聊天,冉师傅带着大厨的高帽子挺着肥嘟嘟的肚子,大模大样躺在藤椅上眯着眼晒太阳,唐风坐到他身边,“大叔,想啥呢?”冉师傅瞥了唐风一眼,看到这个优秀的小伙子就觉得浑身都舒坦。
  他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说:“受了党这么长时间的教育,总想着做点贡献啥的。你说这伯爵是万恶的敌人啊,占领了我们的地盘,奴役我们的人民。可我每天给他们做饭吃,我不甘心啊。我在琢磨明天做的鱼香肉丝里是不是放点毒药,把他全家毒死算球了”,冉师傅半真半假的说。
  唐风眼前马上浮现出风云笑盈盈的脸,接着又想象她七窍流血的样子,不禁脸发白打了个哆嗦。心里越来越乱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怎么阶级立场不怎么坚定了,‘我还要不要推翻这万恶的贵族制度和这个旧社会啊?可是就这么把伯爵全家杀了,这怎么下得了手?’
  冉师傅看到唐风这个样子不由大感有趣:“小唐啊,我就知道你对小姐有点意思,舍不得了不是?”笑得肚子一颠一颠的。唐风招架不住只好落荒而逃。
  晚上冉师傅在四海客栈给坐满一屋子的年轻厨师上厨艺课,唐风也混在里面听课。
  冉师傅手里托着个陶罐说:“我们秦人考古发现一万多年前已经有了大量粘土制作的陶器,陶器可以很容易烧制成各种形状的罐子、锅、碗、盆等等,后来更是有了烧制温度更高的精美瓷器,并且卖到全世界,这也是我们秦族名字的由来。而有了陶、瓷等多种多样的容器就有了蒸、煮、煎、炸、炒、炖、烤、熘、烧、烩、焖、炝、爆、熬、汆、涮等等十几种做菜的方式,而广大的地域差异又形成了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饮食文化和做菜的方法比西人复杂得多;而西人考古发现直到一千多年前才有陶器,在此之前没有合适的容器,加工食物只有生吃、烤着吃,即便后来有了陶器和其它容器,几千年祖辈的饮食习惯已经养成,很难一下子改过来。直到现在秦人和西人也都还是保留着祖辈的烹饪习惯。比如我们习惯喝热水、蒸包子、炒菜,他们喝凉水、烤面包、烤肉配生菜等等。因此仅仅从做菜的方式和复杂程度就可以看出各民族文明的底蕴,我们大秦文化远超其他文明。”
  屋里的青年厨师兴奋了起来,“原来我们祖宗做菜底子就比他们厚!早就比他们更文明!”一个厨师说:“有西人说他们奶酪就有几百种,说中餐没有,饮食文化比我们强,这方面您怎么看”?
  冉师傅笑着继续说道:“秦人是农耕文明,稻谷、豆类为主食,考古发现七千年前的陶罐里就有酒糟,而只有粮食富余了才会拿去酿酒;而西人是游牧和渔猎文明,奶、肉、鱼为主食。从提供的营养来说,蛋白质含量不相上下;而秦人人口繁衍速度远超过西人,一方面是不缺食物和营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农耕食物的产出稳定性远超畜牧和渔业;而西人的畜牧业一方面动物的生长周期长,不容易养活大量人口,另一方面一场大雪就能冻死大批牲畜,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当然也活不下去。
  西人蓄养大量牲畜,饮食方面就跟奶制品干上了,做出各种种类的酸奶、奶酪、黄油等等,种类很多,可以直接吃或做在菜里调味;而农耕文明的秦人几千年里跟豆子干上了,把豆子做成豆浆、嫩豆腐、老豆腐、豆干、豆腐皮、腐竹、冻豆腐、烤麸、面筋等等无数种类的豆制品,可以做菜吃也能当主食吃;所以这方面只能说是不相上下,不好说谁水平高低。
  秦人烹饪独有的特点是我们的稻谷、豆类发酵以后可以做成酱青、酱油、醋、芝麻油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本身就非常鲜美,加入菜中即使不是厨师也能做出味道很好的菜;而西人的调味品很少,这是他们菜品不如我们丰富,味道不如我们的菜鲜美的原因”。房间里又开始了兴奋的私语。
  唐风听说过冉师傅和佩里在后厨争论用刀叉还是筷子,想让这些青年厨师也了解一下,所以开口问道:“西人说他们用刀叉比我们用筷子更优雅,更有文化。”
  冉师傅听到唐风提问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们秦人的刀叉只有厨师用,我们的食物蒸、煮、炒菜多,用筷子吃隔热不烫手,当然食物加工时也习惯切成更精致的、方便筷子夹的块、丁、条、丝状,端上桌的菜必须是用筷子一夹就能放嘴里的,宾客食用起来更方便。
  西人以烧烤为主,切成小片烧烤太不方便,只能大片的烤肉、烤面包、烤披萨。而且男人、女人、小孩入口时习惯的食物大小不同,厨师不知道各人的入口习惯,没法再切成小块上桌。所以只能烤完上桌客人自己用刀切成小块吃。他们说用刀叉吃更文明,只能说是傲慢无知、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让他们用刀叉吃我们中餐试试?用刀叉吃火锅试试?”
  冉师傅果然是高手,从饮食文化着手顺带讲了东西文明的差异,给现场的年轻人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千年前灭世之战秦人战败以后一蹶不振,在西人的文化洗脑之下变得极端自卑,认为自己的文化一无是处,自己失败就是因为文明程度低。其实文明的烙印是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一个数千年的深厚文明烙印是很难被抹掉的。同时一个低级的文明也不可能因为富裕了几代就创造出一个新的深厚的文明。秦人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也有几百年的外族入侵和统治,但是强大的文明底蕴非但没有被外族同化反而同化了外族。蒙人和曼人的统治后期,王公大臣在朝堂上竟然没有几个人能说本族语言了。曼族皇帝钱珑一生竟然写诗词一万余首,相当于成年以后的五十多年里从不间断,平均每两天一首。实际上是被秦人的文化征服了,难怪钱珑以后没多久秦人又重新取得了政权。所以不能在文化上征服一个民族的话,短期的军事征服没多大意义。
  比如一个乡下老奶奶因为穷,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识字,可是能烧一手家传的好菜;二十四节气家里有复杂的传统和礼仪习惯;谁说她传承的不是厚重的文明?即便这一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后机会合适时就会再次浴火重生。就如同蛰伏在地底深处的一颗大树的种子,正常的年份里森林茂密,地底的种子连见阳光的机会都没有,就慢慢腐烂归于泥土了;而如果遭遇森林大火以后,地表的森林、植被全部烧毁,但是地下的种子见到了阳光,父辈森林的灰烬又给了它充足的养分,于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过不了几十年又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关键是种子、是基因,千万年进化成的基因。大树的种子长出来的还是大树、是森林,而小草的种子即使再次生发也是小草,或者是片草原,不可能进化成森林。文明的底蕴是最珍贵的,谁的底蕴更深厚谁就能走得更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