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主簿天下 / 第七章 贼寇一丈红

第七章 贼寇一丈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远在长安发生的事情丝毫没有影响到平静的新野城,“公子,我们就这么出来,老爷夫人会不高兴的。”“既然出来了还想那么多干嘛,好不容易能出来转转,阿秀你就不要打扰我的兴致了。”邓凡晃晃悠悠的在街上逛着,阿秀无奈的跟在他身后。
  新野城门口有一大群人再次聚集,城门守卫正在大声念着贴在门上的告示,“南阳郡太守刘烨布告四方百姓,今有贼寇一丈红流窜至我南阳地界,残害生灵,荼毒百姓。为防府郡守备之不周密,奉荆州刺史诏令,招募四方精壮之士,从军守士,保境安民。”人群中一名戴着斗笠的壮汉望了告示一眼,便低着头偷偷的进入城内。
  在街上的邓凡看着街上有着许多蓬头垢面的乞丐抱着孩子,跪在地上乞讨;原本开心的他显得比较压抑,他原本以为古代的人们就像电视剧演的样子,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在他心头重重的打了一拳。
  “大人,赏点吃的吧,我和我娘几天都没吃饭了。”邓凡望着眼前瘦骨嶙峋的孩子有些不忍,“阿秀,给他点碎银子。”“是公子。”阿秀给眼前的孩子一些铜钱,其他乞丐看见了都围了过来;“大人,我也好久没吃饭了,大人赏点吧,大人!”邓凡见此现象急忙拉着阿秀逃出了这些人的包围,因为他看出了眼前这些人眼中的贪婪和怨恨。
  邓凡拉着阿秀逃到了自己家族的酒楼内,他有些愧疚的望着阿秀衣服上几道破洞,“阿秀,你无碍吧?”阿秀气喘吁吁拍着胸口,眼中惊魂未定,“公子,我没事,您无碍就好。”
  酒楼的掌柜见到邓凡如此狼狈,挺着他的大肚子趋步迎来,“公子,您何至如此啊?”邓凡怕这酒楼掌柜告诉邓盛便没告诉他这件事,“无碍荣掌柜,您帮我准备点酒菜,正好我肚子饿了,尝尝咱们酒楼的招牌。”这位掌柜的也是知分寸之人,邓凡既然不说,他也就没问。“诺公子。”
  掌柜给邓凡准备了二楼窗边的雅间,上了壶热酒,叫了只烧鸡和几份酒楼特色菜,便侍奉在邓盛旁。
  “荣掌柜,为何城内出现这么多的乞丐?”邓凡问向身边的掌柜。
  “公子,还不是那个叫一丈红的贼寇闹得;之前新野城里没有这么多乞丐;这些人原本也都是城外的农户,就是因为那贼寇抢了他们的口粮烧了他们的房子,这才都跑到城里做乞丐来了。”
  “这一丈红是什么人,我怎么都没听过他们名号?”“回公子的话,这一丈红原本是藏匿在附近江陵郡山中的一群盗匪,他们的首领叫做陈大光,当时他因为山里的食物紧缺,竟盯上了长陵县运往江陵郡的一批官粮。在这批官粮运送的路上,伏击了官府抢走了这批官粮。所以江陵郡郡守大人大怒,便派遣官军剿灭这批贼寇,可谁知这批贼寇不但抵御了官军的围剿,还逃出了江陵郡,携裹一些百姓在这南阳地界流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现如今的世道,人艰不拆啊。”邓盛喝了杯热酒,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路人,眼神中透出些阴霾。
  临近黄昏之时,之前带着斗笠混入新野城的壮汉又溜了出来,他钻进新野城旁的一片丛林赶了三个时辰后来到一个峡谷内。峡谷又窄又险,易守难攻,在入口处又有几十衣衫篓缕的人看守;这些人的头目看到壮汉靠近连忙向后吩咐“铁柱哥回来了,快去通知大当家的。”连忙打开峡谷的木门让他进去。
  他来到一个破旧的帐篷前掀开门帘走了进去。帐篷里什么装饰也没有,只有一个炭炉和上方的床榻,床榻上坐着一位略显疲惫的头发鬓白的中年男子,穿着补丁的布衫,显得格外寒酸。
  铁柱摘下斗笠,跪向上方的中年男子,“大当家的,我从新野城打探消息回来了。”大当家急忙走到铁柱身边,双手扶起他,“辛苦铁柱兄弟啦。”
  “不知铁柱兄弟在新野城打探到什么消息了?”
  “大当家的,我在新野城门发现一条募兵告示,是专门针对我们的一丈红的。”“看来我们到南阳郡的行踪暴露了,咱们的粮草不多了,除了那一千多的兄弟,还有近二千的老弱妇孺。”陈大光皱着眉头,紧紧地握住双手。
  “大当家的,要不然咱们把那些老弱妇孺放弃了吧,这样咱们还能撑段时间。”“闭嘴!这些老弱妇孺都是我们一丈红兄弟的亲人,若是把他们放弃了,你让他们怎么办?咳咳咳!”陈大光被铁柱气的咳嗽起来。
  “大当家的,您消消气,我就那么随口一说,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铁柱,除了告示,你在城里还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了?”
  “大当家的,这新野城里有两个地方豪强,分别是邓家,曹家。其中这邓家是开国云台二十八将邓禹邓太尉之后,在南阳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不过在他们上一代家主之后开始衰落了;曹家是当朝大司徒曹深的家族,在南阳也是不可招惹的势力,所以咱们要筹集粮草还是得从这个邓家下手。”
  陈大光在帐篷内来回走动,“邓家,南阳邓家。”边走边呢喃着。
  “好,咱们就从这个邓家下手,你和我说说这个邓家的具体情况。”“是大当家的,这个邓家家主有个儿子,叫邓凡,今年岁十四,前些日子刚刚接管了邓氏家族的财政大权,咱们可以把这个邓凡……”
  就在这一丈红商量如何得到邓家的粮草之时,新野城邓盛得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他急匆匆的来到寇仲房内与之相商。
  “子洵兄,这些时日怠慢你啦。”“文华兄,这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今日来我这所为何事啊?”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洵啊。子洵兄,长安飞鸽来信,北方匈奴进犯绥德,朝廷召开议会商谈此事,太中大夫许嘉上书陛下要求与北方匈奴和谈,而这和谈的使者被选定是我,还请子洵兄教我。”邓盛有些无奈向寇仲问策。
  寇仲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文华兄莫慌,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此事未必不是文华兄翻盘的契机。”
  “子洵,此话何解?”
  “文华兄,入秋之时我寇家商队到草原行商便知匈奴之地粮草不足,凛冬已至,这匈奴在大雪天就攻打绥德城,必然是粮草不足,狗急跳墙想要南下劫掠以补其自身所缺;现下陛下要求议和,绝对会准备大量粮草供给匈奴,若文华兄带着大量粮草前往匈奴之地,你觉得缺少粮草的匈奴人会把你拒之门外?”
  “子洵,大善耶。”邓盛听闻寇仲分析喜形于色。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