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浅造一个反,我竟成了千古明帝 / 第112章 科举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112章 科举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go-->    于是寒门弟子和世家弟子进入朝廷的人数就慢慢对等了——
  
      这便是谢远让这些世家门阀的贵小郎君去下乡教书的最主要原因。
  
      他们是在富贵乡中长大的,每天讲着大道理,讲着如何如何治国,都是空谈。
  
      也是因此,他们没见过那些剩余饥荒战乱之年的庶民,他们过得有多苦。
  
      他们也没见过那些被世家打压的寒门,内心的远大志向并不比世家子弟少,这些人也不似他们长辈口中所说的工于心计。
  
      但这些谢远都知道,自己说去没用的,只会拉伸仇恨——既然如此,那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这些人下乡教书,边境的看到了因为灾荒刨树根,吃树皮的流民;在境内的看到了被打压的抬不起头的寒门,谈吐之间落落大方,并非父辈口中工于心计的鼠辈。
  
      等到这些年轻人心中的假象被他们亲自推翻,那么让他们接受寒门,接受去除九品中正,用更好的方式选举官员,那自然就变得容易多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的。
  
      有些地方还是全部选择了世家子弟,不过品行倒还端正。
  
      谢远便也不管了。
  
      因为这科举的事情,他这一代人做不来的。
  
      需要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从思想上一点一点改变,才能彻底让他们接受科举。
  
      有门客问谢远这条路这么难走,那接下来哪一天,他要是成了众矢之的,被所有人划为敌人怎么办。
  
      谢远笑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后又曰——
  
      虽千万人,吾往矣。
  
      两句话很短,却让他心中的志向展现得淋漓尽致。
  
      难又怎么样,所有人与他为敌又怎么样。
  
      他就是要改变世家门阀垄断朝堂势力的局面,他就是要和桓风,和崔珩他们一起,对抗打压庶民寒门的世家。
  
      况且时代会变的,大势所向也会变的。
  
      现在是九品中正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他相信,未来几十年,或者再推远一点,一两百年后,科举的选拔人才制度就会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甚至会沿用两千年而不衰。
  
      向九品中正,就会被历史淘汰,成为史书上给人们介绍的过去。
  
      科举制度总要出现的,他不过是开了先河,替后人开这条路而已。
  
      在科举出现后,朝廷出现了两极化的争论。
  
      一个支持复辟九品中正,一个支持科举大力发展。
  
      支持复辟的,自然是那些思想顽固的老一辈侨姓世家;
  
      支持科举大力发展的,除却吴姓世家的官员,那主力军便是被派放到各地教书的贵公子们。
  
      这些贵公子们教书教上了瘾,一个个都不愿意回到建康来了——在这里,他们真正理解了何为陶冶情操,何为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也真正理解了谢远派他们下来的意思。
  
      两派的人争吵得十分厉害,甚至吵到了桓风那里,非要让他给一个说法。
  
      桓风面色淡淡地开口:“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旁边与之手谈的谢远正在喝茶,听到他给桓风说过的这话被桓风说出来后一个没忍住,一口茶呛到咳嗽个不停。
  
      倒是那些人听到这话,开始若有所思。
  
      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是啊,他们已经老了,这天下,这势力他们是带不走的,这些是要留给这些年轻人的。
  
      便是朝堂,如今也是年轻人的天下。
  
      既然他们世家中的小辈都觉得科举好,那么他们还有什么争辩的意思呢。
  
      因为未来不在他们这些行将就木的人手中,在那些孩子们手中呀。
  
      桓风一语点醒梦中人。
  
      老一辈的世家人不再说话,看开了的甚至直接彻底退隐,把权利全权放手。
  
      你们爱咋霍霍咋霍霍吧,我们管不动了,也不想管了,就这样吧。
  
      在科举推行出来后,谢远和崔珩他们开始全面推广新的造纸术。
  
      更加便宜的溪藤纸在大晋各地上市,质地和颜色获得了无数的好评,成为读书人乃至宦官追捧的时兴物件儿。
  
      与此一道发展起来的,还有雕版印刷。
  
      在纸张的价格降下来后,读书人们对书的需求更多了。
  
      桓风与谢远商议一番,下了一道圣旨。
  
      各地开办印刷院,由朝廷出钱印刷书籍,免费送十本书给每一个书生——只要你亮出你就读书院的身份手牌,便可凭借这手牌免费领取啦。
  
      一时间,这些人更加爱戴桓风,觉得他太善良了。
  
      桓风受宠若惊。
  
      这……都是图南的功劳诶。
  
      永康五年,三月。
  
      第一次正式的科举春闱在建康举办。
  
      这一次参加的人多得犹如满天繁星。
  
      其中不乏庶民出身和寒门出身的人。
  
      这一次的题目,是建康教书的几位名儒一起出的——因为常常与谢珩谈话,所以他们的思想也不如之前那般保守。
  
      于是这次的题目直接就问了如何看待时·政等问题。
  
      谢远开放贡院,免费提供溪藤纸和纸墨笔砚让他们考试。
  
      三月初五,春闱开始的这一天,一辆马车匆匆入京。
  
      崔泫之拜见谢远,谢远笑着问她:“可有把握?”
  
      “我是师傅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有十成把握。”小姑娘信心满满地点头。
  
      “好,去吧。”
  
      目送崔泫之进了贡院,桓风挑眉:“你当真要让崔家娘子入朝为官?”
  
      “我总不能拦着她,不让她逐梦吧。”谢远笑。<!--over-->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