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惠瑾原本以为,被派来跟他见面的人,级别最高也就是团长。
陪着一块来的人里面,肯定会有李云龙。
毕竟在黄河渡口的时候,刘惠瑾就跟李云龙打过交道,并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而且以李云龙的性子,绝对能够为八路军386旅捞取到不少好处。
哪知道,奉命来跟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接洽的人,竟然是在八路军386旅旅部担任作战参谋的丁伟。
另外,陪同的人员里面也没有李云龙。
看着充满儒雅气息的丁伟,刘惠瑾伸出手,说:“丁参谋,很高兴能够与你再次见面。”
丁伟伸出手跟刘惠瑾握了一下,说:“刘团长,我们旅长派我过来,主要是想听一听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倒是没有,不过我打算跟你们做一笔生意。”
看到对方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刘惠瑾接着说:“我打算拿出一部分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来跟你们交换七亘村的外围阵地。”
386旅作为在编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下辖771团和772团。
虽然总人数超过了七千,但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非常短缺。
刘惠瑾答应提供的“一部分”武器弹药,哪怕是只够装备一个连,都足以让整个386旅的战斗力提升不少。
但让出七亘村的外围阵地,很有可能会让奉命驻防在七亘村一带的771团陷入危险境地。
毕竟丁伟只是跟刘惠瑾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对于此人的秉性和态度还不熟悉。
要是等让出七亘村的外围阵地以后,刘惠瑾给771团甚至整个386旅挖一个巨坑的话,那就亏大了。
示意丁伟等人坐下之后,刘惠瑾说:“很简单,根据我从我们(晋绥军)总部得到的消息,日寇第20师团将会在这两天派出至少3000人的迂回部队,沿着七亘村、马山村这条路线穿插到娘子关守军的右后方,迫使娘子关守军不战自溃。”
丁伟看着摆在面前的地图,没有作声。
因为他清楚,这件事情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别看771团和772团加起来人数超过了六千,但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可不是人数多一倍就能抹平掉的。
否则,娘子关旧关内的日寇第20师团第77联队,早已经被消灭或者赶出去了。
刘惠瑾说:“以我对你们的了解,你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守住马山村和七亘村,哪怕是一天。”
丁伟下意识的想要反驳。
刘惠瑾赶紧接着说:“我的打算是这样。七亘村的外围阵地,由我们晋绥军358团的突击营来防守。你们的人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或者利用伏击、突袭的方式来协助我们。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日寇的迂回部队牵制住,为奉命赶来增援的川军两个师争取时间。”
就在数天前,老阎命令川军第41军的第122师和第124师沿着正太铁路往东而行,前来增援娘子关战场。
这两个师预计抵达的时间,是10月23日上午。
现实世界当中,就是因为日寇第20师团这个迂回部队突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让刚刚抵达马山村的川军第41军122师364旅猝不及防,付出了重大损失之后被迫撤出阵地。
趁着这个机会,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又接连占领刘家沟、十字路,并且向位于娘子关主战场附近的战略要地——固驿镇,发起攻击。
虽然在华夏第26路军第3军的顽强抵抗下,固驿镇没有被立刻攻占。
但是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娘子关正面战场的华夏军队侧后方遭到严重威胁,从而在接下来的部署当中不断出现混乱和失误。
数天后的10月26日,华夏军队主力黯然撤出娘子关。
紧接着,娘子关失陷,晋省东部的门户大开。
最终,使得原本还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忻口战役,也不得不匆匆结束。
丁伟想了一会,说:“我需要先看到你们的诚意。”
如果刘惠瑾不是那种喜欢口惠而实不至的人,那么八路军386旅可以考虑冒这个风险。
刘惠瑾的“诚意”,丁伟很快就见识到了。
整整600支至少有七成新的晋造六五步枪(仿造日本的三八式步枪)、30挺晋造捷克式轻机枪(同样是使用6.5毫米口径的子弹)、100支晋造汤普森冲锋枪、120箱(每箱30枚)晋造手榴弹、3门晋造82毫米迫击炮------
这些武器,差不多可以装备六个普通连。
最关键的是,每支枪或者每门迫击炮,都按照晋绥军的标准,配备了大约两个基数的子弹或者迫击炮弹。
如果按照八路军的标准,这些子弹或者迫击炮弹可以维持五、六场比较激烈的战斗。
除了武器弹药以外,其它的军用物资,刘惠瑾也拿出了不少。
比如说棉衣,足够让两个营的指战员们全部穿上。
至于那些医疗用具和药品,丁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按照他的想法,用让出七亘村的外围阵地,来换取这些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简直是赚大发了。
要知道从9月下旬到现在,整个八路军129师从老阎那里获得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还没有这次的多。
回过神来的丁伟,深深吸了一口气,说:“事关重大,我需要向我们------旅长汇报。”
实际上,这件事情,就连八路军386旅都没有选择权。
真正能够做出决定的,恐怕至少得是八路军129师的师长。
送走了丁伟等人之后,程雷返回来,小声说:“团座,你真打算将这些多的东西送给他们?”
要知道,为了能够将这些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从省城运到这里。
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全体军官和士兵,除了负责侦察和警戒的人员以外。
其他人所携带的东西,都接近了极限。
为了以身作则,刘惠瑾自己都脱掉军官服和牛皮靴,换上士兵服和布鞋。
身上携带着两支步枪、一百发子弹和至少一件棉衣或者棉被,从省城一步一步的走过来。
可以想象得到,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辛苦。
没成想,为了换一个所谓的七亘村外围阵地。
他们的团座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提出将大部分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送给八路军386旅。
作为下属,程雷最起码要在明面上表现出一副不理解的模样。
“嗯”了一声之后,刘惠瑾说:“我这样做,更多是为了我们突击营考虑。跟(八路军)386旅合作,我们至少不用担心会落到孤军奋战的境地。”
目前在娘子关一带,参加这场战役的华夏军队,除了刘惠瑾等人以外,就没有别的晋绥军部队。
跟八路军386旅打好关系,哪怕是晋绥军总部知道以后专门派人来过问此事,刘惠瑾同样有正当的理由应对。
在等待八路军386旅方面作出决定的时候,刘惠瑾带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继续朝马山村的方向前进。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2日上午,丁伟在刘惠瑾等人准备出发之前赶到了马山村。
并且,丁伟还带来了他们“旅长”(实际上是师长)的回复:答应刘惠瑾提出的这笔交易,但是得多加一些好处。
比如说:在联合作战行动当中,从日寇那里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八路军129师386旅得拿走其中的三分之二。
没办法,八路军使用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基本上得靠缴获。
如果没有在事先就说好,后面肯定会闹出不愉快。
对此,刘惠瑾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答应了。
反正在晋省的省城陷落之前,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可以凭借主场优势,能够及时获得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的补充。
至于日寇地面部队装备的武器,除了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以外,其它的刘惠瑾还真看不上眼。
将这些看不上眼的武器拿来做人情,那是最划算不过了。
当然,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刘惠瑾也向丁伟的上级提出了一个要求:将丁伟借调过来,给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当一段时间的作战参谋。
这是刘惠瑾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因为他知道,在《亮剑》的“铁三角”当中,丁伟的战略指挥能力最强。
孔捷的强项是敢打敢拼、服从命令,在谋略这一块没有可比性。
李云龙擅长的是战术指挥,一旦率领的部下超过某个基数(比如说师一级),指挥能力就会出现下降的态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担任华野某师的师长以后,李云龙仍然没有将自己的思维从八路军团长当中转变过来,还是喜欢身先士卒去冒险。
这种行为看上去令人感到热血沸腾,但十分不可取。
幸亏当时战场一片混乱,李云龙的对手又非常菜,否则很容易出现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局面。
苍云岭大战结束以后,丁伟接替李云龙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这个职务。
很多人认为,丁伟是坐享其成,让李云龙差点就要从零开始。
但是在刘惠瑾看来,其实是李云龙把丁伟给坑了。
要是李云龙没有战场抗命被撤职去当被服厂的厂长,丁伟就很有可能会继续前往抗大进修。
等从抗大毕业以后,丁伟的起点根本就不止一个团长职务。
可能有人会说:就算李云龙没有因为抗命去当被服厂的厂长,丁伟同样会被截下来担任新二团的团长。
君不见,孔捷的独立团团长这个职务被撤以后,继续留在独立团当了好几个月的副团长。
直到日寇山崎大队被消灭以后,受伤痊愈的孔捷才被派到新二团,去担任新二团的团长。
新二团能够等孔捷好几个月,难道就不能同样多等丁伟一段时间?
要知道,抗大的学期,也就那么几个月。
丁伟从抗大毕业,然后去担任新二团的团长,完全来得及。
至于丁伟在某些方面的“人品”问题,比如说喜欢将友军部队的战利品据为己有。
好罢,在这种情形下,刘惠瑾选择了无视。
只要丁伟胜利完成了他所交代的任务,也就是:让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主力向马山村发起进攻的时间,至少推迟到10月25日上午。
就算丁伟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剩下的所有武器弹药和大部分给养物资给卷走,刘惠瑾也不会责怪。
更何况,目前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中、高级军官里面,根本没有谁的本事能够与丁伟相比。
程雷,学的是炮兵专业,指挥连级以上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并不在行。
吕大海,除了辎重运输以外,最多就是对骑兵作战有一定的了解。
王龙川、李辉、赫连洪和夏侯煊,能做一个合格的连长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惠瑾自己(指原来的那个),别说从正规的军校毕业了,就连到讲武堂都只是装模作样的听了几天课而已。
让丁伟担任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作战参谋,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在等待丁伟的上级做出最终决定时,刘惠瑾没有闲着。
他带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继续朝七亘村的方向前进。
10月22日下午,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抵达七亘村的村外。
这个时候,丁伟带来了他们“旅长”的最终决定:允许丁伟担任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临时参谋。
这次跟随丁伟一起过来的,除了八路军386旅的辎重部队以外,还有就是特务连的一个排。
从八路军386旅直属特务连当中,抽调一个排的兵力过来。
摆在明面上的理由,是为了保护丁伟的安全,同时保证八路军386旅跟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之间的联络畅通。
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
将承诺送出去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移交之后,刘惠瑾立刻让人将程雷、吕大海和四个连长都叫来。
刘惠瑾指着丁伟,说:“这位就是八路军386旅的丁参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会担任咱们的作战参谋。大家鼓掌欢迎。”
一时之间,程雷、吕大海和四个连长都愣住了。
直到刘惠瑾再次提醒,他们才回过神来,参差不齐的鼓掌。
刘惠瑾干咳一声,转过头看着丁伟,说:“丁参谋,你来说几句。”
刘惠瑾以为,丁伟会借这个机会,来稍微树立一下自己在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当中的权威。
哪知道,丁伟只是摆了摆手,说:“刘团长,时间紧迫,我想还是先去观察一下地形,好制定出合理的作战方案。”
刘惠瑾点了点头,说:“行,我陪你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