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生物学家悬在空中活动了一下四肢,继续讲道:“2000万年以前,随着在森林中生存的灵长类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森林中的食物不够了,再加上地质活动和气候环境等一系列的变化,某些地区森林退化,一些灵长类动物吃不饱了,开始花更多时间来到地面找食物,或者奔走迁徙,但它们森林中学会了用手抓,于是,在地面上逐渐学会了两足行走,但也保留了四足行走的习惯。它们就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中有些古猿学会了用前肢拿树枝打够不着的野果或找食物,学会了用石头砸果壳,因为相比嫩草和植物,这些果子的味道更加香甜可口,甜食的诱惑让它们更加聪明起来,这些行为使得它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进一步进化,”
“古猿逃跑的速度永远没法和猛兽相比,只要被猛兽顶上很难逃生。但是,两足奔跑时体能消耗更少,发热相对较低,在消耗同样体能的情况下,两足奔跑能持续的时间更长,跑的距离更远,虽然爆发速度依旧不如猛兽,但是奔跑的持久力要比四足奔跑的猛兽更好,这样一来,不仅是逃脱猛兽的机率更大了,而且追捕小动物也更容易了,因此善于两足奔跑的古猿存活了下来。”
“而两足奔跑时,只有手臂相对更短的,跑起来才更容易保持平衡感,只有双腿更长的,跑起来才更快更省力。因此,在追捕小动物和逃跑的生存压力之下,经过漫长进化后的古猿双臂变短了,双腿变长了,脚掌也变了。双足直立时的重心稳了,双足奔跑时更加省力了,能坚持跑的时间更加长了,能跑的距离更远了。这时候直立猿出现了。它们双臂具有了更好的平衡感,双手也变得更加灵活自如了。在四肢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和学会新的生存技巧的同时,大脑需要配合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也使得大脑再次进化。”
“此后,它们在草原上奔跑,能捕获的动物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强壮,双手越来越灵活,手里拿的不再是小树枝,而是捕猎用的木棍和石头。生存能力变强了,种群数量又重新扩大了。在草原长期远距离的奔跑活动过程中,能坚持奔跑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发热流汗的时间更多了,出汗次数也更多了,使得汗腺越发达了,身体皮毛越少了,也就变得更容易排汗散热了,能让它们跑的更远了,能追捕更多猎物。最终,使得皮毛渐渐退化了,皮肤逐渐裸露。”
“皮肤裸露之后,它们身体的各种感官突然变得更加敏感丰富了,触觉和知觉时刻刺激着大脑,再加上直立行走产生新的认知和感觉,给大脑产生的各种神经刺激信号越来越多,使得大脑皮层发生了蜕变。”
“但是,身体皮毛稀疏,皮肤裸露,就没法御寒,遇到气候变化,夜晚休息时,容易挨冻,甚至冻死,种群生存再次遇到危机。好在,它们大脑变得更聪明了,它们发现聚居地吃剩的被风干了的兽皮能取暖。还发现了当靠近偶尔遇到的野火时也能让它们感到温暖。”
“逐渐灵活的双手和不断进化的大脑让它们再次学会了用外物来辅助生存。这些过程中,大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群居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大脑的沟通和模仿学习能力。此后,那些它们曾经在森林中就使用的石头和树枝,发展成了石器,和尖锐的木制武器。这意味着,石器时代到了,早期的原始人类诞生了!”
“这些有了武器,有了兽皮衣服,还会利用火的原始人部落,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了,所向披靡,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向着全球蔓延起来。而从原始人类到智慧文明的进化发展就主要是时间问题了。”
“这整个过程,我们这样推测起来看似是从灵长类动物开始一步一步转变的,顺理成章的过程。就是从灵长类,到猿类,到直立猿,到人类,这么几个步骤。对吧!”
“但是,从如今的结果来看,现在,典型的灵长类——猴类还很多种继续生活在树林,猿类包括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也依旧在人类里生活,蜕变后的人类成就了智慧文明,而只有直立猿却早已灭亡!”
“为什么?为什么直立猿不成人,便成仁。”
“其实,从那些猿类进入或者被进入草原或矮林地带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灭亡的危机了,别说它们没尾巴了跑不快了,就算有尾巴,在爆发力和爆发速度强大的猛兽年前,那就行走的外卖自动送到嘴边来了。而另外一些进化成直立猿的,是能跑,提前发现危险能逃掉了,但是,直立的双腿爆发速度太慢,如果皮毛没退掉,坚持奔跑的时间也有限,追捕过程中耗不死那些食草小动物,捕食的成功率太低。能够逃脱猛兽追赶的概率也较低。但如果,身体皮毛退化掉了,排汗散热效率高了,是能够靠着更持久的奔跑耐力取胜,食物就不愁了,幸存机率就变大了。但是,把所有动物标配的皮毛退掉了,遇到气候变化低温严寒等,会被直接冻死。能活下来的路只有一条,就在退化掉皮毛以后,能够及时的提升大脑认知思维能力,及时学会使用兽皮或用火来取暖御寒,学会利用外物来生存和保护自己。也就是说,必须进化成原始人类才能幸存,才有以后。”
“总之,直立猿,不成人,不成活。”
“然后,再说说这里的偶然因素,首先,灵长类动物的诞生可以不算是偶然事件,毕竟爬行动物进入巨大的茂密森林,演化出动物也不稀奇,后来,猿类的诞生也不稀奇。”
“而第一个偶然因素,就是有一群森林古猿在森林退化后,迁徙失败,迷失在矮林或者草原中,被迫在这种他们在不适应的环境中生存。”
“第二个偶然因素是,平时两足只能慢走,四足才能快跑的,没有尾巴的,腿短臂长的古猿,原本最不善长持续奔跑的一类动物,却意外地进化成了最擅长持续奔跑的动物,而且是两足奔跑的。要知道,两足奔跑的爆发速度远不如四足奔跑的爆发速度,而且对于古猿来说,两足行走并不省力,只有到变成直立猿的时候,两足行走才省力。可以说,如果古猿没有迷失在草原,或者迷失了一阵之后,幸存的古猿找到了新的森林,就不会有直立猿。如果这些古猿为了捕食,重新进化成了爬行动物,或者食草的动物,也就不会有直立猿。”
“第三个偶然因素是,直立猿一直保持着群居习惯,直立身体造成的生殖困难问题,不但没有威胁到种群存亡,反而强化了群居的社会生活习惯,保护了种族的延续。”
“第四个偶然因素是,种族数量一直在变少的,接近灭亡的直立猿,能够在严酷的条件下及时地褪去皮毛,成为了持续奔跑时间最长的陆地动物,暂时提高了生存率,及时挽救了种族命运。”
“第五个偶然因素是,后期直立猿作为动物界唯一皮肤裸露的中小型哺乳动物,失去了动物界生存的标配——体表毛发。要知道大象虽然也没有毛发,但是大象的皮厚实的子弹都不一定能完全穿透,而且大象体表本来面积就大,还满是小小的沟壑褶皱,是集散热与防御为一体。而这时候刚退去皮毛的直立猿,为了在奔跑中快速散热,体表皮肤上满是汗腺,皮肤又薄,又容易受伤,若在严寒气候下的夜晚,很难存活。这已经没法再通过进化身体来平衡那些身体缺陷和矛盾了。对动物来说这就是死局了。”
“但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某一些后期直立猿的大脑皮层又一次及时的进化了,此前只会用石头和木棍的直立猿,有一些学会使用外物来保护身体健康了,非常及时地发觉并使用兽皮和火,再一次化解了生存危机。虽然说,大部分灵长类动物是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思维,逻辑和认知能力,但是,简单地制作并使用兽皮衣服和,使用火,这是破天荒的一次突破。即使是最简单的生产制造智慧,也是也是智慧文明的开端。”
“这一蜕变,是幸存者在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打开了新世界。”
“在奔跑中退化掉皮毛,意外形成了具有汗腺发达的,对刺激较敏感的,触感知觉更丰富的裸露皮肤,这是智慧蜕变的关键一步,也可以说是,没有这样的奔跑,就没有这样的蜕变。”
“因为,善于奔跑的直立猿才使得皮肤裸露,失去了皮毛保护,但皮肤触觉神经也更为丰富了,这也刺激着大脑神经的进化,遇到了严寒气候时,会有在夜晚被冻死的灭种威胁。就像是身体进化进程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在绝望的时刻,迫使它们又发现死胡同里有一扇窗,这个窗口就是兽皮衣服和火。而通过兽皮衣服和火幸存下来的走进了一个思维意识的新世界,他们才成为了原始人类。”
“在危机迫使的奔跑中幸存下来的,后来才蜕变进而发展出了文明!”
而相比人类这个生命物种的起源和蜕变,现在的人类文明进化的阶段,也正处在需要奔跑和加速的进化阶段,无论文明是在加速奔跑的进化中蜕变,还是在灾难和困境中退化没落,时机都很短暂。
地球上无数的在演化的物种,只有人类是唯一蜕变出智慧文明的物种,这不是必然,这是个意外。。
与物种的蜕变一样,我们科技文明的蜕变更加需要抓住时机,如果不能在地球上的能源资源减少或枯竭之前,真正掌握外太空宇宙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的能力,为科技文明的进一步蜕变提供发展动力,那么,人类文明的未来,将必然面临巨大的存亡危机。文明蜕变的窗口期也很短,我们现在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地球的资源很有限,地球的寿命也有限!既然我们不是皮毛厚实的猴,而是穿衣服的人,我们要的就是蜕变,而不是等着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