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摆渡飞船上的几人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此刻若向飞船外面看去,会发现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月球变得越来越大了。外面漆黑色的宇宙背景,显得更加孤寂和神秘。在这宇宙中,只有向地球看去的时候,才能看到一些色彩,显得格外生动而秀美!
美国青年还在想着化学家f所说的生命诞生的机率,以及进化出文明的几机率等问题,他觉得只要一个星球上诞生了生命,那么,再进化出智慧文明应该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在几个人再聊天的时候,问两名科学家:“如果银河系中的另一个恒星系已经诞生了生命,动植物都有了,是不是可以说进化出智慧文明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地球上是38亿年由单细胞进化出了智慧文明,那在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当中,如果有早于38亿年之前就已经诞生了生命的星球,是不是可以说那里有极大的概率已经诞生了智慧文明?毕竟宇宙已经诞生了138亿年了。”
听完美国青年的问题,化学家看向生物学家,笑着示意生物学家来说一说。生物学家看到之后也是一笑,生物进化方面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于是生物学家开始说道:“这么说吧,其实诞生生命的条件还是相对固定,第一,只要有温度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趋势是适合的。第二,有闪电,或者紫外线等辐射,或者合适的陨石撞击等催化反应的条件,或者其他催化剂,溶剂或者超临界溶剂。第,具有构成有机大分子的基础化学物质。第四,有足够长的窗口期,至少7-8亿年。满足这四个条件,能够进行相关的化学反应,生成足够的活性大分子物质,就有可能自然地诞生生命,但并不是就一定会诞生生命。”
“但是,如果生命物种要进化出智慧文明,会需要什么条件呢?谁能说的清楚,这可不像化学反应那么简单,那么有规律!”
“想想,我们除了知道这个会需要很长的时间,还知道什么?关于怎么自然进化出智慧文明。”
美国青年忽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既然生命都已经诞生了,那就自然进化嘛,给它时间去自然地进化不就行了吗,还能怎么嘀!
但是,那又该怎么判断或分析其他星系的行星上,有没有诞生智慧文明的可能。难道只能看时间?根据行星的年龄和寿命判断分析?
美国青年陷入了思考当中……
太阳系是个非常独立而稳定的恒星系,但仍要经过46亿年的时间才在太阳系中诞生了初级智慧文明,还是在拥有地球——这么一个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行星的情况下。
因此,若要诞生文明,那这个行星除了要具有许许多多宜居条件,能够诞生生命之外,还要保证其恒星寿命大于46亿年,这些,只是诞生文明的前提条件。
可惜,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一个恒星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七分之一大小的红矮星,该恒星的聚变反应缓慢,寿命虽然长达3-4万亿年,但其表面温度只有太阳的分之一左右,这就导致了比邻星宜居温度的轨道必然是非常靠近它的,比如,比邻星“宜居”轨道上的行星——比邻星b距离比邻星只有大概750万公里,要知道,水星离太阳都有6000万公里左右,因此,比邻星b这个行星不仅受到的辐射太强,而且被潮汐锁定,还得近距离承受强烈的恒星风暴。
另外,比邻星还得绕着距离它0.2光年(约1万个天文单位)远的两个和太阳质量差不多大的双恒星系统——半人马座A和半人马座B,不停地公转。而半人马座A和B两个恒星之前的距离为23个天文单位,约等于太阳到天王星的距离。个恒星共同组成一个合星系统。
相比之下,太阳系半径整整一光年,按天文单位算是63238.8个天文单位。而且,距离太阳系4光年范围,只有太阳一个恒星,可见太阳系空间环境的优越,可见地球外部环境的优越。
但是地球的外部环境再好,跟进化出智慧文明似乎联系不是特别大,那地球上的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人类的关键是是什么?想着这些美国青年感觉思绪有些混乱。
于是,想着就干脆简单点,只谈谈人类的进化史行了,美国青年转念向生物学家问道:
“文明进化的关键是大脑的进化,那大脑的进化是不是从动物学会使用工具开始的?而石器时代是从大约250万年前开始的。而250万年在进化尺度上是个很短暂的时间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是不是可以说,当一个物种的大脑进化到一定程度后,进化出智慧文明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了?”
生物学家略微一思索,说道:“大脑的进化和蜕变确实是关键f所在。要知道,最早的单细胞生命是没有大脑的,不会自主活动的。”
“直到8亿年前,进化出了一些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释放和接受化学信号或传递电信号来协调组织细胞内的器官协同工作,来完成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后来,随着进化出了多细胞生物,细胞之间就需要协同工作,也就需要细胞之间的应答和感知,来更好更方便地吸收营养或消化者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多个细胞共同工作的物质——神经化学递质,就需要在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这使各个器官的工作效率更高,能生存的更好!”
“随着,多细胞生物生存能力提升,个体生物细胞数量也增多了,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了,与环境之间的物质或能量交换需求更大了,细胞内部的器官之间的协同,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不够了,不能满足机体内化学反应的需求,为了更高效管理各个器官来协同工作和养活整个机体,就慢慢演变出了更高效率的神经细胞来专门管理和传递信号,通过神经细胞突触将化学信号快速传递给其他细胞来协同各种器官进行更好的工作,进行更高效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慢慢地演化发展出神经元,再逐渐形成中枢神经网络,最终诞生了原始的神经系统。”
“原始神经系统形成后,多细胞生物的生存能力突飞猛进,动物的活动能力更强更多了,被记录在遗传基因里的生存技能越来越多了,在更多环境刺激和条件反射的作用下,感官需求越来越多,在漫长复杂淘汰和生存过程中,慢慢演化出来的视觉神经系统,听觉神经系统,以及各种触觉、痛觉、嗅觉,以及记忆神经系统等等。中枢神经大脑就逐渐形成了。”
“各种感官器官和大脑出现后,动物与环境的互动,感受环境各种各样的刺激和影响都变得更多更广泛了,记忆神经让生物能够根据记忆的经验来引导生物自身的行为和认知,于是,生物大脑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多和丰富了,之后大型动物出现,逐渐形成生物圈食物链,2-3亿年前,来到陆地的生物越来越多,大型恐龙等发展迅猛,有一些弱小的物种被逼得到处逃避,同时还要想办法觅食,生存的本质,让它们长期保持警惕反应,甚至白天不敢再出来觅食,逐渐学会了夜晚出来觅食的方法,形成杂食习惯,这些复杂多变的行为和认知,促使它们大脑逐渐形成了早期简单的大脑皮层。这种弱小但聪明的小动物演化成为了早期哺乳动物。简单的大脑皮层形成后,动物大脑结构就基本完整了。”
美国青年听得很认真,听到这里忍不住感慨到:“原来大脑对于进化是如此的关键啊,这要是没有进化出大脑神经系统也许就没有多细胞的动物了,哈哈,那世界还不都是单细胞生物和植物了的天下了!”
“哈哈……”大家都笑了。
“现在,我迫不及待的想听听大脑再次蜕变发展出智慧文明的过程了!”美国青年激动地说。
“呵呵,到智慧文明的这次蜕变可就不简单了啊!首先,大家可能应该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前面说的大脑结构的进化,是f所有动物普遍性发生着的一个进化过程。很多动物都进化得聪明了,狼群围捕猎物够聪明吧,乌鸦的那个《乌鸦喝水》的故事都听过,还有很多更加聪明的动物。”
“因此,这种普遍性的大脑进化,在环境条件适合的其他星球上也是可以重复的发生类似进化过程的。即使有差别,也可能是大同小异。毕竟地球上的数十种化学元素,经过7亿多年的复杂无比的漫长筛选和过滤,最后,只生存下来了一种生命基因模板,之后f所有生命的基本构成都是以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为主的,即碳基生命。”
“但是,时至今日,地球上的无数生命物种当中,只有人类的大脑蜕变进化,并发展出了智慧文明,这明显是绝无仅有的个例,特例。”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的!”
飞船内的几人都是赞同的表情,美国青年看生物学家停顿一会,便若有f所思地问:“那人类进化的关键是不是从直立行走到学会使用工具?”。
“直立行走,学会使用工具,都只是这个蜕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中一环。而整个过程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充满着偶然性。”
“我们就从恐龙大灭绝以后,接着说吧。随着恐龙这些大型动物的消失,善于躲藏的小型哺乳动物幸存下来,并开始全面发展进化,各种猛兽出现,而在森林中生存的一些弱小的哺乳动物,被地上掉落的果子的口味吸引,后来,这些小巧灵活的动物,学会了爬上了树木摘果子吃。当遇到猛兽袭击的时候,它们根本打不过猛兽,开始逃跑,但也跑不过猛兽,可在树上摘果子吃的反而避开了猛兽袭击,它们开始意识到在树上不仅能找到食物,还更加安全,慢慢的就进化成了灵长类动物,在树上的活动,以及手掌的进化,更灵活多用的手指,伴随着的是相应的神经反应更多了,大脑也更聪明了。虽然身体依旧弱小。但是更聪明的大脑,和灵活的手掌为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种群开始迅速扩大,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进化出了各种灵长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