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宣平二年春”江宁,春风和煦,万物散发着勃勃生机。在一处院落内,十岁的王寅正在练字,只见他笔走龙蛇,小小年纪俨然有了点大师的风范,只是这字却也离大师还要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的。院子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仆人们连走路都不曾发出丝毫声响。这是王家主的命令,凡是小少爷读书写字的时候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去分散他的注意力。
王家本是拥有一家米行的小康之家,在现家主王钧的经营下,让王记米行开遍了江宁城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今江宁最大的粮商,其在江宁也算的话是数得上的大门大户。然而如今的楚朝士、农、工、商依旧是基本的社会等级架构,王钧一直忙于生意,读书这件事自然是一言难尽。可是王家向来子嗣艰难,一连几代都是一脉单传,到了王钧这里依旧是只有王寅这一个儿子,自然读书取功名,使王家由商入仕成为官宦之家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王寅小小的肩膀之上。好在王寅也是不负期望,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小小年纪四书五经已经是滚瓜烂熟于心,至于理解什么的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书法文章什么的也还早吧!反正如今王寅也是个远近闻名的小神童了,至于这神童有没有水分就不得而知了。
由此背景下王家主对儿子读书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时安静的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王寅看到是父亲带着金叔还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走过来了,那小孩应该是见过几面,是金叔的儿子。金叔是他们家的管家,与其说是管家不如说是二把手来的更贴切
,金叔本名金翰是父亲年轻时边境运粮的时候救下的,当时金叔浑身是血的躺在村落旁的小树林里,父亲还是去上厕所发现的,救下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在当时同行有郎中算是保住了金叔一条命,回到家中养了大半年才好了过来。金叔好了之后展现出了他超高的武艺,父亲才知道金叔是个武功极高的武林人士。养好伤的金叔怀着报恩之心又和父亲意气相投决定留下来帮助父亲一起经营生意,就这样他家在有金叔这个堪称外挂的得力助手的帮衬下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寅儿呀,快向你金叔叔问好!”父亲人未至、声先到的说到。王寅起身作揖道“父亲、金叔好。”行完礼之后父亲和金叔分别落座,只见金叔开口说道:“寅儿啊,这是金叔的儿子金台,这小子读书是半点天分也没有,反倒是个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也许我们金家就没有那个当官的命吧!今天我把他带过来给你当个书童,让他也沾一沾书香气,彼时就算是他不行,说不定会生个能读书写字的也不一定呢!”这时父亲接口道:“寅儿,别听你金叔瞎说,什么书童不书童的,今后台儿就是你大哥,你要向对待亲生大哥那样对待台儿。台儿过来是帮你的,你金叔刚才也说了台儿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用你金叔的话讲就是,其成就会远远超越你金叔,将来你若科举入仕,有台儿帮衬定能保你出将入相不遭歹人所害。即使你屡试不第也能保我王家生意是更上一层楼。”听闻此言王寅对金氏父子作揖行礼道:“多谢金叔、多谢台儿哥。”“你个小机灵鬼!”金叔哈哈大笑着说道。“寅儿啊,以后你台儿哥就要和你食同桌、寝同屋朝夕与你相伴了!”父亲开口说道。王寅忙对王钧行礼道“是,父亲,孩儿一定会像对待亲生大哥一样的与台儿哥相处的。”王钧欣慰的看了看儿子与金翰联袂而去了。
此时的王寅才细细的打量起来金台,只见方才十二岁的金台给人一种非常结实、健壮的感觉,总之就是看上去很能打也很能挨打的样子。这时的金台也在上下打量着王寅,见此,王寅拱手开口道:“台儿哥,小弟这厢有礼了。”只见金台拱手还了一礼也不说话,只是依旧在打量王寅,就这样看了好久好久才听他说道:“寅弟看起来很是虚弱,这样和人打架很是吃亏的,不过寅弟放心以后有你金哥罩着你了,论打架我还没怕过谁呢!以后别叫我台儿哥了,很是难听,我叫你寅弟你叫我金哥。”“好,小弟遵命!”王寅笑着说道!
就这样,两个小伙伴一起在这个宅院里生活着,王寅每天大多时候都在书房摇头晃脑的读书,而金台则大多时间在西跨院那个专门为其建造的练武场练功。偶尔王寅也会教一教金台读书写字,同样金台也会传授王寅几招拳脚功夫。只是这两人一个远近闻名的儒道神童,一个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在对方的领域却是一塌糊涂,难有寸进。“金哥,你写的字恐怕除了你自己不会有第二个人认识了吧!”“寅弟,你耍这套拳脚被旁人看了去是会笑掉大牙的。”大宅院里不时传来两人嘲笑对方的声音。
王钧与金翰两人整日为生意奔波忙碌着,除了定期来考教一下两人,大多时候是不出现在这里的,院子里除了几个仆人丫鬟照顾二人的生活起居就基本没有其他人了。哦,对了,还有一个教书先生负责教授王寅文章经意。
这位教书先生名郭晋字文雍,今年已三十有九了,在州试屡试不第、蹉跎半生,本是个殷实人家也因此家道中落,现如今也对科举心灰意冷来到王家做个教书先生,以此来养家糊口了却余生。虽然文雍先生可能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天赋,教书育人可能会误人子弟,但在如今士子在楚朝的崇高地位,那些通过州试的举子哪个愿意放低身段来到这种商贾之家来做先生,更遑论那些通过省试、殿试的进士。因此像文雍先生这样的就算是肯做这一行里的佼佼者了,在王家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报酬自然也是相当丰厚的。
最近这些时日文雍先生越发的相信有天赋这个东西的存在,他甚至相信真的有生而知之者,王寅对经意的理解以及写的文章有几方面已经优于他这位老师了,而这几方面可能就是生而带来的天赋吧!他还隐隐觉得自己屡试不第差的兴许就是这些。虽然如此他还是对王寅说道:“寅儿啊,虽然你在读书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被人称为神童,但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如过江之鲫、浩浩荡荡的,能被人称为神童的却也是会有不少,你须知生而带来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刻苦努力更为重要。你须时时警醒、悬梁刺股不可有一丝懈怠,才可能过关斩将,出将入相光耀你王家门楣呀!”闻言,王寅立即弯腰长揖道:“多谢先生指点,学生一定谨记先生教诲,时时警醒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郭文雍笑着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
时光如梭,时而秋风扫落叶,时而枯木又逢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