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徐桐之第一个开刀的便是医学,宋代的医学赵祯已经十分注重和发展了,但归根主要以内为主,王惟一主研究的针灸学就是很明显的代表,在此之前赵祯已经将全国多本医学著作校正、整理、编纂了,还创立了医书局。
这为徐桐之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对于战争来说,刀枪剑戟,士兵们打打杀杀,身上流血流伤简直是家常便饭,军队的医疗若是能及时跟上,便也是一大助力。
况且开办武学、大肆练兵、制定武考制度并非徐桐之一人就可以完成,动作太大定会引起朝堂文儒不满,等名单上的人都出现后,自己才能有安排。
徐桐之讲一些常用的外伤材料写了下来,目前可以实现的绷带可以替换成麻布,有伤口可以暂时止住血,酒精也是可以实现的,将现有的白酒进行蒸馏提取出度数更高的酒精,现在都白酒都是发酵酒而不是蒸馏酒,但这对粮食的需求可能更大,可以先用皇庄里的粮食做个实验。
还有个关于粮草,自古以来江南都是鱼米之乡,粮食的主要产地都来自南方,而从南到北运输粮草无疑是太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而且一旦打起仗来,运输途中还容易被偷袭,耽误作战战略,多少大战都是因为粮草不足而失败。
徐桐之决定这个问题其实处理起来也不难,以目前的材料和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粮食的的种类都有,而压缩饼干的操作技术也不难,主要是烘烤压制这一块需要注意。而且现在军队中的主要粮食是粟,口感不好,没有盐也没有油,一旦在外需要长期作战很容易身体缺盐而导致死亡,当然了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会将浸透过盐的布让士兵放在身上,保持盐的充足。
压缩饼干用到的粮食,皇庄内就有,再调派几个御膳房的御厨一起研究和实验,应该很快就能做好。
徐桐之接下来这几天,都泡在医书局里,将有关止血方面的中草药向太医描述了一下,都整理了出来,对于现代药的配方,让徐桐之背肯定背不出来,这又不是医学生,谁知道呢。不过有一个配方徐桐之真的知道,也是意外之喜,那就是当年云南白药的配方。
当年云南白药事件引起了一波关注,都说配方是国家机密,但申请专利又必须公开配方,当时徐桐之的妈妈还念叨这事,配方都是几个中药成分,但里面具体配比多少纯度多少这些都不知道,f所以徐桐之只能将云南白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但具体做出来的疗效确实不能保证。
在徐桐之奋笔疾书,翻看医书时,桌前突然出现了一个身穿墨绿色官袍的人,开口说道:“参见殿下。”
“有何事?”徐桐之不认识眼前的人是谁,反问回去。
“殿下,臣王惟一,这几天看殿下日日夜夜都在医书局秉笔直书,殿下看有没有需要臣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医者仁心,王惟一看着徐桐之如此有兴趣的样子,想着未来大宋天子若能对医学有兴趣,也是件好事。
“正好,我这里从民间得到一个配方,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成分是七,对跌打损伤很有疗效。”徐桐之将自己写好的配方交给了王惟一看了。
王惟一看过配方后,赶忙询问:“这配方的药材倒是并不罕见,也确实都有活血化瘀的疗效,殿下是否能再详细些,臣可以将药制作出来。”
“若是有,我不早拿给你了,这配方也是我偶尔见得到的,你拿着配方去试验一下,需要什么就直接拿,若是有什么其他问题来东宫找我,需要的几种药材,我会吩咐下面的人去黄庄里种,但有些药材的习性和生长环境,你安排人时刻注意一点。”徐桐之这个皇庄还不知道有多少,就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是,殿下,敢问殿下是需要这配方做什么?”王惟一小心翼翼的问道,突然给自己那么大支持不太明白啊。
“大宋的军医力量还不够完善,许多士兵需要及时的得到救助,而受过专业教育的太医和郎中又太过稀缺,若是能将跌打损伤和止血等军中药物制作出来,方便士兵随身携带,会减少一定的伤亡。”徐桐之向王惟一分析道,同时也在传达自己的想法。。
“殿下,一心为民为国,臣定不负殿下f所托。”王惟一对着徐桐之拱了拱手,语气严肃。
徐桐之还是不太习惯,更何况还是个名人向自己拱手,赶忙说道:“你我之间不必说这些,多去研究写止血的偏方,尽快研制出来。要注意,研制出来也要注意方便携带,操作要简单,战场上时间宝贵,每一刻都不能等。”别等人都要没了,还在慌慌张张熬药敷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