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爹爹,儿臣认为现在重文轻武已是大宋最关键的问题,大宋上至百官,下至孩童,一心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儿臣认为此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徐桐之拱手低腰,语气神情十分严肃地说。
“继续说。”赵祯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是淡淡的说。
“是,爹爹。”
“儿臣以为,太祖微末出身,几乎靠自己赤手空拳之力,一步步打下大宋八百座君州,至今中原一带还流传着太祖长拳的武术套路。如今西夏和辽都蠢蠢欲动,儿臣认为一只强大的军队需要的人才、粮草、装备不提早做打算,怕是后面会应对不急。”徐桐之不卑不亢地说道。
这些道理赵祯都清楚,但重文轻武的思想扭转起来的话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不动终是一个隐患,只不过现如今朝堂上,文官们都过得十分舒适,一有这个念头那奏折飞得满天高,赵祯对此也头疼的很。
“既然如此,那依你所见,有何良策?”赵祯问道。
徐桐之将自己袖中这几天写的东西,这上面写着昨日小池子送上来的官职明细,还写了一些训练的对策和一些战略的安排,交给了赵祯身旁的公公,然后说道:“回爹爹,这是儿臣这几日的所闻所想,儿臣以为想要提高军队素质,一日两人的功夫定是不够的,将领的的经验、士兵的训练、战斗装备这些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所以儿臣先将在朝中有此军事能力的将领都记录了下来,根据以往的作战情况和在军队中的能力情况,一一对比筛选,这张是儿臣做出来的整理。”
赵祯仔细的看了纸张上写的这些人,基本都很熟悉,以往战绩都很不错,只不过具体的一些作战计划和军队训练自己并不太清楚,这张纸上很详细的写了这些人官居何位,平日里在军中的作风,还有战略的打法和行动,看下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没想到,我大宋还有这些人才居然一直被吾忽略,辛苦你了。”赵祯叹了口气,这些文臣一天找自己八百遍鸡毛蒜皮的小事,懂不懂就上奏弹劾,自己一天天的跟当判官似的,安抚这个安抚那个,这些平日里见都见不到的官员实在是不清楚,只有通过一些小战大战的捷报有所了解。
徐桐之听到这话,连忙说道:“爹爹,儿臣担不起辛苦二字,儿臣只是将这些将领的所做日常之事,记录了下来,他们日日夜夜都如此训练尚不觉得辛苦,儿臣又怎会有颜觉得自己辛苦呢。这些辛苦的将士们和将领们为我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却处处受牵制,儿臣实在是觉得心痛啊。”
赵祯思考了很久,这事提的很对,早有这个心却一直束手束脚也不放心其他人去做,虽说战略和想法都很不错,但赵曙这个孩子现在的确年幼,如是他现在掌管这些事情,怕是一口一个唾沫都被那群人给淹了。
赵祯神情严肃,此刻说的话带着上位者的威压说道:“这样吧,你提的问题确实对于大宋来说是个毒瘤,但想改变不是你几张纸几句话就能够做到的,吾不会给你其他特权,但你若真的有想法有能力,吾也不会阻挠你。”
赵祯顿了顿,又说到:“从明日起早朝你也参与旁听,你做的事情若是有大臣上奏弹劾,你需要自己去解决,吾不会偏向你,明白吗?”
“儿臣谢爹爹,定不会让爹爹失望。”徐桐之双膝下跪,磕了个头,结果比自己想的还要好,本来只打算小偷小摸的干,现在听这意思只要自己能解决那些麻烦人,官家不会阻止自己,果然官家对这个情况也忍很久了。
“好了,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吧。”赵祯手随意一挥,拿起徐桐之刚刚拿过来的纸,继续看了起来。
徐桐之连忙起了身,走出了门外,小池子走在旁边,徐桐之另外将一张写满人的纸交给了小池子,并说道:“这上面我写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有的官员,你去安排一下,我要见一见,还有一部分并不在朝中,需要你去当地找,人名和居住地方都给你写好了,你去派人去当地给我找出来,找到的人直接带来见我。这件事不许外露,注意严密。”。
“是,殿下。”小池子在徐桐之拿出纸的时候,问也不问就赶紧塞到了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听完徐桐之的吩咐后,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就连忙退下了。
徐桐之加快走回了自己的殿内,既然官家同意了,那就不用畏手畏脚了,有些事情可以提早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