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残唐志 / 第十三章 王建迎天子拜田令孜为父 三人再结义尊郑相公为师

第十三章 王建迎天子拜田令孜为父 三人再结义尊郑相公为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建,许州舞阳人,祖辈皆以务农为生
  王建却与憨厚朴实的父亲兄弟不同,自幼便勇武好斗,结交义士,附近十里八乡皆闻其名
  及至长大,王建更不满于上顿不接下顿的贫苦生活,于乡里干些杀牛、偷驴、贩盐的勾当,为人又善耍无赖,村民苦其久矣,因其在族中排行第八,被时人讽为贼王八
  偷鸡摸狗之事做的多了,王建自然成了官府的眼中钉,最终被捕入狱
  久闻王建混迹江湖的名声,狱卒晋晖对其深为敬重,遂决定将王建偷偷放掉
  王建虽泼皮,但为人亦以义字当先
  得知晋晖准备偷放掉自己,乃说道,“兄弟今日为我坏了官家规矩,官府必定拿你问罪,说不定还要丢了性命,不如和我一起逃出,寻个出人头地的营生如何?”
  晋晖见王建愿意带自己,自是欣喜,“如蒙大哥不弃,我愿追随左右,一辈子当牛做马”
  王建拍了拍晋晖说道,“欸,说什么当牛做马,我的命是你救的,以后我们就是自家兄弟”
  晋晖遂简单收拾了行礼,追随王建而去
  二人一路躲藏,不知该投奔何处,以何为生,身上盘缠用尽,甚为狼狈
  这日准备暂时落脚于武当山,正迎面遇到一僧人
  这僧人盯着王建良久,乃近前说道,“吾观汝骨有贵相,不如从军以图改变”
  正为生存犯愁之时,闻此指点,王建顿觉前途明了,乃拜谢僧人,与晋晖前往许州参军
  凭借勇武,二人一同得到薛能的重用,而后又被杨复光选中,成为忠武军都将
  王建为人重义气,在忠武军中享有盛名,此番与鹿晏弘分道,忠武八都中,更是有四位都将选择了支持王建
  鹿晏弘为人勇武果敢,但缺点也很明显,不善与人交际,更妒忌王建才能
  杨复光死后,王建深知如果随鹿晏弘出走,必定为其所逼迫,乃决定留在长安
  此番西去蜀道迎接圣驾,王建历时半月,最终于兴元遇到僖宗车驾
  王建受到僖宗召见,并详细汇报了长安情况
  闻听杨复光被毒害,僖宗掩面哀哭道,“杨复光忠心为国,又正值壮年,朕正想往后对其多有依靠,不想却死于非命,真是断朕臂膀,令人悲伤”
  一旁的田令孜宽慰道,“杨监军为国捐躯,忠勇可嘉,今光复长安,也是其大功一件,陛下可日后为其厚葬丰赐”
  “阿父所言极是,杨复光还有一个兄长叫什么来着”,僖宗忽然想到什么,向身旁田令孜问道
  见僖宗问道杨复光兄长,田令孜不知是何意,乃答道,“叫杨复恭,也在宫中效力”
  僖宗听后,点了点头,“杨家满门忠烈,升杨复恭为枢密使”
  听到要升杨复恭为枢密使,田令孜深感刚才吹捧杨复光欠考虑,刚少了杨复光这个劲敌,这杨复恭上来了,又不知是敌是友
  但圣命难违,田令孜看着跪地的王建,心生一计,又进言道,“我观这王建隆眉广额,面有福相,不如收到神策军中,为陛下效力”
  神策军中任免,一向由田令孜做主,见其公开要人,僖宗也爽快答应道,“我也甚是喜欢,就依阿父所言”
  跪着许久的王建,闻听可以进神策军,往后靠近天子权宦,仕途自是明亮,乃心中暗喜,连忙叩首谢陛下
  僖宗本对王建并不感兴趣,只是田令孜索要,乃说道,“你该谢谢阿父”
  王建又忙跪向田令孜,以头创地
  田令孜满意的点头笑道,“杨监军既然不在了,你所带的忠武军皆可入神策军供职,这都是天子恩赐,以后可要小心尽力护卫天子,退下吧”
  王建领恩而出
  一旁郑畋此刻又进言道,“适才王建所讲的李则裕,臣在凤翔也碰到过,臣观其言行思虑,皆先于常人,又是皇室后人,忠于陛下,陛下回京后可召见察看”
  僖宗闻言,亦点头道,“数次闻听此人事迹,待回京,朕定要见见这个人,看看他是否如你们所说般贤能”
  李则裕,侍奉一旁的田令孜,隐隐感觉这个名字很熟悉,一时却又想不起什么来,但在心中已经记下了名字
  夜里,王建携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四位忠武都将,前去拜见田令孜,以答谢招其入神策军之恩情
  田令孜对王建的逢迎表现甚为满意,自觉没有看错人,乃暗示道,“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往后心向着咱家,咱家自是不会亏待于你们”
  见田令孜心情愉悦,又有如此言语暗示,王建忙伏地叩头道,“我等自是唯田公马首是瞻,如若不嫌弃,我等愿拜田公为父,侍如生父”
  “如此甚好,快起来,我的儿们,杨复光昔日称你们为忠武八都,以后在京城,你们五人就叫随驾五都”
  这夜,田令孜得到了勇武的忠武都将;王建等人,也得到了权宦田令孜的庇护,成为日后平步青云的跳板
  一月后,天子一行终于返回长安,此时的僖宗已避于蜀中四年,再回到长安,见昔日热闹的宫殿被战火摧残、荒凉杂乱;曾经繁华的朱雀大街也破败不堪、人烟罕见,不由痛哭流涕,在场官员无不落泪叹息
  郑畋在一旁宽慰道,“陛下有诸位忠臣良将辅佐,日后君臣齐心,定能兴盛社稷,再造大唐,还望陛下早日论功封赏,以慰天下臣心”
  僖宗闻言,方止住哭啼,开始接见光复长安的诸位功臣
  “陛下,这就是数度提及的李则裕,正是这个年轻人,连接了我,王重荣,李克用还有杨复光,使联军拧成一股绳,才有了今日光复长安之壮举”,郑畋高兴的从人群中拉来李则裕,向僖宗介绍
  看着面目清秀的李则裕,僖宗万没想到这会是那个纵横诸军镇之间的人,甚是高兴,“在蜀中就数次闻汝,想不到是如此温文尔雅之人,李家有如此儿郎,必能再次兴旺”
  李则裕跪谢道,“天子圣明,大唐必定兴盛,臣定竭尽全力以辅助”
  田令孜也终于想起了这个年轻人,七年前,来参加科举,竟以文讽刺自己专权,被自己于榜中除名,万没想到还会再见,而且如今天下半数军镇,皆与其有来往,如若被天子重用…田令孜想想都后脊发凉
  田令孜深邃的眼睛盯着李则裕,脸色阴沉昏暗,嘴唇微微颤抖,默念着,一定要除掉这个人
  “万岁,万岁!”
  唐军数万精锐,尽列阵于朱雀大街,接受着僖宗的检阅,僖宗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对群臣说道,“而今我军如此威壮,定可早日剿灭黄贼,明日设坛祭祖,封赏群臣”
  回到宫中,田令孜差散左右,对僖宗小声说道,“这李则裕的祖上,陛下可知否?”
  僖宗被如此发问,也是一愣,的确只知其为皇室后裔,却不知是出自哪一脉,遂问道,“哦?是何人”
  “太宗皇帝第八子,李贞,昔日有一遗腹子,这李则裕便是其后,我观其言行狡黠,深不可测,日后必定为其先祖翻案”
  “欸,无妨,陈年旧事而已”
  见天子完全不在意,田令孜更是心急,大声说道,“陛下,他也姓李,又得郑畋、王重荣、李克用等众多实力军镇支持,臣怕…”
  “混账,说的什么话”,僖宗平日对田令孜言听计从,从没有反抗,此次却如此震怒,也让田令孜极为难堪
  殿中静的可怕,田令孜立于身旁,不敢发一言,许久僖宗方才说道,“阿父,你先退下吧,容朕想想”
  田令孜缓缓退出,这个从小跟随自己的小皇帝,如今长大了,竟已摸不透他的心思
  而独自留下的僖宗,慢慢闭上眼睛,想到的都是田令孜最后说的那句话,虽然李则裕血脉遥远,但李唐历来宫廷政变迭起,而僖宗自继位以来对国家社稷的表现,自己又心知肚明,僖宗已无法再静下心来
  次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城民皆夹道百里,军卒气势高亢,旌旗高耸林立,好不热闹
  以李克用收复长安为首功,任命为司空,加封陇西郡王
  王重荣为太尉,加封琅琊郡王,赐河中军“护国军”称号
  杨复光,追封为弘农郡王,谥号忠肃,赐“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称号
  田令孜护驾有功,封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
  李思恭为太子太傅,封夏国公
  王处存为司徒
  朱全忠为汴州节度使
  …
  李则裕为屯田员外郎
  …
  其余将士,皆加官进爵,赏赐钱财绢匹无数
  听到李则裕只被封为屯田员外郎,众人皆甚是惊诧,一个降将朱全忠尚且为一方节度使,以李则裕之功,怎会屈于其下
  李则裕听后,面无难色,坦然领命
  热闹一日,众人方才散去,而李则裕则匆匆前去拜见郑畋
  一见郑畋,李则裕即恭敬作揖道,“昔日匆匆一别,无日不期盼此时,郑公首战大捷,鼓舞士气,又不重名利,谦让凤翔,真当今侠义之士”
  郑畋笑道,“是你坚定了我,王重荣,李克用保大唐的决心,论功你才是第一,我已经老了,这大唐的未来,还得看你这少年英雄,只是,你还年轻,陛下或许是要历练你一番,万不可因职位高低而失了初心”
  “郑公放心,功名利禄于我不过粪土,只愿大唐安宁,百姓安居”
  听到李则裕如此说,郑畋心知自己没有看错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二人谈论许久,忘年相惜,李则裕跪拜道,“如蒙不嫌,愿拜郑公为师,以师父之礼侍奉”
  “好,好啊,快起来”,郑畋听说要拜自己为师,乐的合不拢嘴
  “你天资聪颖,我也没什么可教的,就为你讲讲我四十年为官生涯吧”
  “请师父赐教”,李则裕端坐身旁,眼神中满是崇拜,听着郑畋从读书,科考,讲到为官,党争,罢官…
  此后一连数日,军事、政局、天下、百姓、古今…二人探讨不倦
  数日后,天暮
  李则裕方离开郑府,忽闻身后一人召唤,“贤弟还记得我否”
  李则裕转身一看,原是当初凤翔结识的宋文通
  李则裕大喜,“凤翔一别,已有两三年,闻兄在蜀中伴驾天子,深得信任”
  宋文通笑道,“我也听说你,降伏朱温,纵横两军阵前,甚是佩服”
  “过奖,过奖,还记得曾和你提起的兄长韩九仞吗,他一直特想见你,走,我们三人一起去叙叙”
  对于韩九仞之名,宋文通亦是如雷贯耳,遂欣然前往
  二人来到韩九仞住处
  三人相见,都是英年才俊,都志于兴复大唐,自是志同道合,言语投机
  说道兴起,韩九仞兴奋的说道,“贤弟还记得否,当年只有你我二人结拜,我曾说比之刘关张,我们但少一人,今日有文通贤弟在,不如我们三人再结拜一次,可好?”
  “能与二位结义,自是我之荣幸,求之不得”,宋文通眼中满是期待,言语中洋溢着兴奋
  李则裕亦高兴道,“兄长当年说要寻一处桃园,此处可有乎?”
  “此时冬月,但有枯枝也无桃花,我听说城南有一处关公庙,往来香火不断,所求皆可灵验”,宋文通指着城南说道
  “好,关公庙更好”,韩九仞大手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便拉着两位弟弟前去寻找
  三人在夜色中,步行许久,方来到城南关公庙
  按照年龄,以韩九仞为兄,宋文通次之,李则裕为三弟
  三人跪地焚香,向关公叩首三次,盟誓道:
  我兄弟三人,今日当关公面立下誓约,余生当为兴复大唐而尽力,以拯救苍生为己任,辅助天子,铲除邪佞,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誓毕,撒酒祭天
  月光映照在关公像上,但见长袍青髯,一把青龙偃月刀,镀上月色银辉,越显威武庄肃
  韩九仞大笑道,“而今结义拜关公,不知当年三人拜的谁”
  三人亦相视大笑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