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残唐志 / 第九章 沙陀人东归护大唐 韩九仞飞骑破卢龙

第九章 沙陀人东归护大唐 韩九仞飞骑破卢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于沙陀人的历史,由于其本身没有文字记录,并不知其来自何方,族种为何
  只是隋唐在与西突厥打交道的过程中,零星记载道,西域有大碛,名曰沙陀碛,其人遂命族名为沙陀
  坐落于丝绸古路上的沙陀碛,四周有多片绿洲,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亦成为附近各个强权势力的争夺焦点,突厥,大唐,吐蕃,回纥等轮番在此争夺厮杀
  战乱不休又包罗东西,逐渐令沙陀人养成了坚韧不屈,好勇斗狠的性格
  至于沙陀的姓氏,朱邪,传言沙陀人祖先是一个来历不明的男婴,被附近族人从一个苍鹰巢穴中捡到,族人轮流将男婴扶养成人,男婴长大后,为铭记族人恩情,遂以诸爷为姓,其后百年,诸爷讹传为朱邪
  在西突厥对西域的征服后,沙陀人首先作为西突厥的附庸,跟随作战,其骑兵骁勇善战,亦令唐军印象深刻
  其后太宗皇帝攻破西突厥,将原西突厥领地划分为十个州,以沙陀人f所居地,建立沙陀州,自此沙陀人便隶属于大唐,跟随唐军四处征讨,为大唐戍守西域,拱卫安西都护府,立下赫赫战功
  安史之乱时,沙陀首领朱邪骨咄支与郭子仪合兵十五万,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凭功被封为骁卫上将军
  来自藏地高原的吐蕃,趁大唐内乱之际,出兵切断河西走廊,并屡次用兵西域,沙陀亦和安西唐军,共御吐蕃
  但此后,面对唐军收缩防线,安西、北庭与中原隔绝,并相继被吐蕃、回纥侵占瓜分的局面,沙陀部众亦渐生背离之心
  唐代宗广德二年,凉州被吐蕃攻克,沙陀人竟趁机袭击欲退守甘州的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杨志烈无备,被沙陀人斩杀,头骨亦被献于吐蕃
  唐德宗贞元年间,沙陀人在吐蕃的煽动下,驱逐大唐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并以七千帐归附吐蕃
  由于沙陀人勇冠诸胡,吐蕃便将沙陀人从北庭迁往甘州,以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自此沙陀便成为吐蕃北挡回纥,东寇大唐的急先锋
  但此后数年,河西的战争局面发生了逆转
  回纥汗国在怀信可汗的统治下,国力急剧回升,在天山两侧,连败依附于吐蕃的葛逻禄及黠戛斯,致使吐蕃对西域的控制力减弱
  紧接着,回纥又收复了被吐蕃占据二十多年的凉州,还将围攻龟兹的吐蕃军几近全歼
  数度惨败之下的吐蕃迁怒于沙陀人,认为沙陀人本属回纥,而今回纥渐强,必为内应
  沙陀部本就骁勇善战,万一有异心,必会对整个河西走廊的局势造成恶劣的影响,便计划将沙陀人迁至河外
  沙陀人此时生活的甘州,是整个河西走廊水草最为丰美之地,周边雪山连绵,雪山融化后带来的丰沛水流,更滋养出膏饴之地,素有“金张掖”之称
  而河外乃是高原苦寒之地,只有贫瘠的高山苔原可以放牧,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身为沙陀首领的朱邪尽忠气愤不已
  自归附吐蕃以来,每有大战,沙陀军必是先锋
  多年的战事,让沙陀部损失了大量青壮,而战后f所得,却多被吐蕃、葛逻禄瓜分,留给沙陀人的都是些残羹冷炙
  而联想到当年投靠大唐之时,朱邪家五代皆为大唐都督,大唐的优待包容,与吐蕃的猜忌残暴,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邪尽忠遂对儿子朱邪执宜道,“吾家世为唐臣,昔日不幸陷污于吐蕃,今若听命外迁,乃是绝种灭族也”
  朱邪执宜道,“父王f所言极是,不如东归投靠大唐,凭昔日对唐功勋,大唐必不会亏待我族”
  在儿子朱邪执宜的支持下,朱邪尽忠亦坚定了东归的决心
  唐宪宗元和年,不堪忍受吐蕃横征暴敛的沙陀人,最终走上了东归投唐之路
  举族东迁的行动,尽管保密,但扶老携幼的庞大队伍,还是被吐蕃发觉
  对于沙陀人的降而复叛,吐蕃人更是切齿痛恨,遂引骑兵沿途穷追堵截
  在吐蕃的重兵追击中,沙陀骑兵为了守护族人顺利东归,在势单力孤的绝境中,皆拼死血战,战马被杀就下马步战,武器损毁就拳打脚踢
  战后,两军士兵的鲜血汇成涓涓细流,染红了方圆数十里的土地
  悲壮的血河之战仅是开始
  随后,吐蕃与沙陀军在河西走廊,近千里的路程上边走边打,前后交战数百次,一队又一队的沙陀军士,战死于路途
  每次留下来阻击吐蕃军队都是必死的任务,f所有的沙陀军士皆在最后时刻抱一抱哭泣的妻子,摸一下孩子稚嫩的脸庞,带着最后一丝温柔的亲情,毅然转身冲向潮水般卷来的吐蕃军队
  无穷无尽的搏杀仿佛没有尽头,但为了亲人能多走一步,没有一个沙陀军士投降,吐蕃士兵只有砍倒最后一个沙陀军士才能继续前行
  连日拼杀的沙陀人,艰难的向着东方移动
  终于,沙陀人接近了唐朝的灵州边境
  这次他们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吐蕃军队的围堵,还有一条天堑,水流湍急、奔腾东去的黄河
  朱邪尽忠下令竖起王旗,这面跟随沙陀人千里远征的王旗,因为担心吐蕃军队的攻击,已很久没有打开了
  首领重树王旗的举动,震动了整个部族,部族f所有人纷纷聚拢在王旗之下
  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朱邪尽忠对儿子朱邪执宜说道,“前面就是黄河,过了黄河继续向东,不远处即是大唐的灵州
  明日我率一部突袭渡口,你带领其余族人趁机渡河。从明日起,你便是沙陀族的首领,定要带领族人平安东归,沙陀族若亡于你手,黄泉路上,我也不会饶了你”
  朱邪执宜明白父亲是要以自己为诱饵,引吐蕃军队离开渡口,为其他族人创造逃出生天的机会
  遂伏地大哭,乞求自己来承担这个任务
  朱邪尽忠怒斥道,“王旗与我共在,吐蕃才会上钩,此行东来,无数健儿沥血,今沙陀老幼皆为你的亲族,弃一人如弃父母,此后千钧重担在你肩头,何有小儿哭啼之状?”
  乃一把拉起朱邪执宜,将沙陀首领大印,交于儿子之手
  看着老首领毅然决然之态,沙陀诸将士,皆伏地祭天,报以必死之决心,以守护族人东去
  次日清晨,朱邪执宜整顿族人准备渡河,忽然一队伤兵站出,乞求出战
  一伤兵大喊道,“我等皆身受重伤,走路缓慢,定会连累族人,还请让我等与老首领一起断后”
  朱邪执宜走近这些战士,望着这些决意求死的将士,拍了拍他们被血浸红发硬的衣甲,早已泪流满面
  缓缓说道,“诸位放心,前面即便是刀山火海,我也定能带领族人平安逃出”
  伤兵们在得到首领的保证后,毅然拿起武器,转身一瘸一拐的奔赴后方战场
  黄河渡口前,沙陀军与吐蕃军展开了最后一战,朱邪尽忠率领的沙陀骑兵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但也为族人创造了一个渡河机会
  丢弃了全部辎重的沙陀人拼力的冲向唐境,当朱邪执宜看到前来接应的大唐河西节度使范希朝时,终于忍不住,瘫倒于地
  范希朝立即下马扶起朱邪执宜,“闻听沙陀东归,吾即日夜兼程而来,此处乃大唐国界,你等可以安心了”
  朱邪执宜伏于范希朝面前,痛哭流涕,“节帅前来,我部无虞”
  回望漫漫东归之路,沙陀族从出发时的万多人,此刻已仅剩千多人
  这条用沙陀将士们鲜血铺就的道路,为沙陀这个倔强的部落,带来重生的希望
  唐宪宗对于沙陀的东附,更是龙颜大悦,封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将水草最肥美的草场赐予沙陀,还赏赐大量牛羊布匹,并开通边塞马市
  沙陀人于此繁衍生息,又收拢周围散落的族人,很快便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不久,唐宪宗更召朱邪执宜入京朝觐,并赐以金币袍马万计,授金吾卫将军,以表彰其东归大唐的忠心
  其后,河西节度使范希朝调任为河东节度使,沙陀人亦随其迁往河东,朱邪执宜便以河东神武川为部族之地
  唐武宗时期,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爆发内乱,河陇地区的吐蕃大相论恐热与鄯善的尚婢婢,展开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自相残杀
  论恐热次携十数万精兵进攻鄯善,皆被尚婢婢击败
  西征无果的论恐热遂将视线转向了东部的大唐,首先学起先辈松赞干布向大唐索要官职和求亲
  皆被唐武宗一一回绝
  其后趁着唐武宗暴毙,国丧之时,论恐热即联络党项、回纥等,纠集数万精兵,进攻大唐盐州
  时任河东节度使王宰,听闻论恐热进攻盐州,便想到了境内与吐蕃有旧怨的沙陀人
  此时的沙陀首领是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
  他将朱邪赤心招来说道,“四十年前,沙陀部从西而来,投奔我大唐。若我大唐闭门不纳,则沙陀部族必被吐蕃屠戮殆尽。而今你们的仇人在盐州城外肆意挑战,这是一个上天赐予你们报仇雪恨的机会,你敢去否?”
  听到王宰的话,朱邪赤心怒火焚胸、血灌瞳仁,“吐蕃仇恨不共戴天,我沙陀一族,人人铭刻于心,还请将军遣我部出征”
  王宰要的就是这句话,当即以朱邪赤心为前锋,前往盐州迎战
  朱邪赤心回到部落,立即宣布西征吐蕃的消息,听闻去报昔日血仇,沙陀人皆群情高涨,高过车轮的男儿全部踊跃参军
  朱邪赤心轻抚夫人的孕肚,“我儿出生之日,既是我凯旋归来之时”
  朱邪赤心瞪着血红的眼睛,大喊道,“出征”
  “出征!”,沙陀人皆满怀忿恨,一路奔袭至盐州
  刚来到盐州城下,沙陀将士还不及休息,正好赶上论恐热组织军队攻城,沙陀骑兵突然杀到,吐蕃军皆猝不及防,仓促应战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沙陀骑兵如疯了一般冲向吐蕃军
  城下的吐蕃军,直接被沙陀军冲乱军阵,顿时四散溃逃
  城中唐军见状,亦大开城门冲杀出来,在唐军与沙陀军的前后夹击下,吐蕃大败,尸横遍野,流血千里
  论恐热此败后再无力威胁大唐边境
  朱邪赤心得胜返回神武川途中,突遇金雕振翅高飞,号叫声传至千里不绝,沙陀人皆言吉兆,定有圣人降临
  果然儿子在归来之日降临,遂取名为朱邪翼圣
  朱邪赤心于先帝懿宗时期,再次参与平定庞勋之乱,因功被封为振武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改名李国昌,而李国昌的儿子朱邪翼圣亦随之更名,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天生就只有独眼,却骁勇异常,每战必冲锋在前,自号“李鸦儿”,其带领的沙陀骑兵,便以“鸦儿军”之名威震天下
  李克用虽是沙陀人,却心慕中原的江湖文化,在历次战斗中,收猛将良臣为义子,与自己的亲儿子一同组成了十太保,这十太保便是:
  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太保李存孝
  除太保李存勖是亲儿子,其余皆为义子
  昔日,韩九仞携王重荣亲笔信来到太原,拜见李克用,正遇太原被卢龙等军镇围困
  原来自打李国昌因功封于云州之后,恃功而骄,常纵兵劫掠周围藩镇,先帝唐懿宗甚为恼火,遂征调昭义节度使李钧,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大同防御使赫连铎合击,沙陀军由是大败,李国昌与李克用只得携数骑逃往大漠,投奔鞑靼
  栖身大漠之时,李克用曾一箭射穿两只大雁,神箭手之名迅速传遍大漠,鞑靼各部皆以李克用为神人降世,争相投奔于其帐下,不久便又集齐一队人马
  后因河东一带沙陀人不服王化,多有作恶,僖宗登基后,征召李克用返回并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以总领沙陀诸部
  对于李克用的再度回归,周围的藩镇皆如临大敌,毕竟此时黄巢远在黄河以南,一时威胁不到北方军镇,而沙陀人的抢掠恶名,却是切肤之痛
  于是在卢龙节度使李可举的号召下,振武节度使契苾璋,大同防御使赫连铎再度联手,共组织八万大军进攻河东
  此时,联军屯兵于太原城外,李克用自是无暇顾及求援的韩九仞,只派了十太保李存孝前去送客
  李存孝脾气暴躁,自是不客气,推搡着让韩九仞滚出河东
  韩九仞眼见完不成出使任务,正心急火燎,又见李存孝傲慢无礼,遂拔剑与其打斗起来
  这十太保李存孝,乃是河东第一猛将,韩九仞竟与他打的难分高下,百回合后,二人汗流浃背却都不落下风
  李克用听闻,直呼不可能,这世间还有能匹敌李存孝的猛将?遂直接撂下议会的诸将,赶来观看,直到亲眼f所见方连连称奇
  一个李存孝已令天下丧胆,再收一个韩九仞岂不无敌于天下?遂想收韩九仞为十四太保
  韩九仞牢记出使河东的任务,“请大帅出兵助唐,待长安克复,天下安定,我再来侍奉左右”
  “哈哈哈,我沙陀精士万,皆有以一当十之勇,吾亦是有心报国,奈何周围藩镇皆仇视于我,将我围于此处,你若有退敌之策,我便随你南下”
  韩九仞当即执剑跨马,“大帅稍等,待我出城斩敌将首级”
  一旁的李存孝见状,亦不甘落后,积极要求出战
  “好,我给你二人死士八百,只需冲乱敌军阵型便是立功,我会依势指挥大军掩杀”,李克用见此二人奋勇争先,更是兴奋的亲自擂鼓,以壮声威
  紧闭的太原城门突然打开,只见韩九仞,李存孝二人冲锋在前,八百死士紧随其后,黑压压如疾风略过,瞬间便冲到城外卢龙军的面前
  卢龙军围城多时,不见李克用动静,早已放松警惕,此时突然城门打开,皆慌忙起身迎战,但韩九仞战马神速,早已疾驰而来
  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大惊,赶忙组织防御,但为时已晚,韩九仞纵马跃入卢龙军中,竟飞起一戟于万军之中,刺死了李可举
  城墙上的李克用见此情形,大呼神勇,遂挥师冲杀出去
  卢龙军主帅被杀,群龙无首之际,军心早已溃散,被韩九仞,李存孝来回冲杀,卢龙军更无还手之力,皆如待宰绵羊,哭喊声一片
  在卢龙部将李匡威的带领下,仅少部分卢龙军退回到了幽州
  大同与振武两镇兵马,见最强大的卢龙军已被击溃,早已军心大乱
  韩九仞和李存孝则率军突然杀到,赫连铎和契苾璋早已惊得一身冷汗,均不敢接战,留大军殿后,皆趁乱逃回本镇
  李克用随后大军掩杀,镇联军降者无数
  由是太原之围遂解,而河东军在收降镇大量降卒后,实力更为强大
  战后,李克用于太原城中为韩九仞设庆功宴
  “十郎,你过来”,李克用冲着李存孝喊道
  李克用拉着李存孝和韩九仞的手,说道,“我得你二人,犹如孟德得典韦许褚,今后你二人当如亲兄弟一般,再不可生间隙”
  李存孝在这几日的征战中,早已对韩九仞佩服之至,闻义父f所言,亦向韩九仞行礼致歉道,“日前无礼,还望韩兄弟见谅”
  韩九仞连忙扶起李存孝道,“李十勇冠军,当真名不虚传,日后当为袍泽兄弟,冲锋陷阵”
  二人遂向李克用请命为先锋,奔赴长安
  李克用闻听亦大喜,有此二人为先锋,必定战无不胜,当即允诺道,“好,你二人率千轻骑为先锋,先行出发,我携大军随后赶到”
  这便有了韩九仞,李存孝携千铁骑横扫朱温一事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