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七十四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柳林县城的变化还真不小。大街小巷中,处处都是为了做生意而来来往往的生意人,街上都可以看到不少漆黑的轿车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中穿梭不停,两侧的路牙子修建的整齐如一,道路平坦宽敞,没有一丝糟乱。两旁的房社一眼望去就感觉是一种新时代的产物。一个个崭新的招牌悬挂在上面,吸引着游人到各自的店铺里前来做客……
  县城的布局呈一个锥子型,在中心大道上分布着各类县上的基础设施,县北侧是拥挤集市区,零零散散的个体户在集市区分布的紧密马凑,这一带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每逢赶集,县里的人,县上的人,村里的人都有前来凑热闹的。他们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下,带上自家自留地上生产的作物拿到县集市上,然后以高于成本价两到倍的价格甩手在卖给下家,毕竟是在县城,城里人消费水平肯定高于他们村上...拥拥挤挤的集市区的路边也会有着很多街边卖艺的表演者,舞刀弄枪,扯嗓拉戏,摆弄杂技样样都是,这些人就是挣个手艺钱,当你看到一大群人围成一个圈,那圈子里一定是藏着一批手艺人,人们哄堂大笑的鼓掌加油,然后扔下自己腰包里的纸票票作为看客的门票...哎呀,好一番热闹的景象;从北向南,道路渐渐的宽阔起来,人群密度因此也就降了下来,县上的基础设施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县高中,县初中都坐落在这里,今年柳林也是在吕梁地委的大力建设下,又修建了第二f所县高中,如今随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人们对自己家的娃的教育水平的期待也有f所提升,第二f所县高中的修建极大程度的解决了教育资源的紧缺,而县高中也给下辖的各乡可以分配更多的高中生录取比例。另外县初中也是年前刚翻修过的,为了满足县城里的孩子更好的上学需求...而在学校区的西北侧就是县卫生局,县政府加强了局内各科室的设施建设,对于绝大多数的病症来说,都可以在县卫生局得到解决救治,接着就是电影院,百货大楼,加油厂...而县人民政府则坐落在最南边,高楼崭新,红漆飘扬,宽阔的大广场两侧栽种着绿绿葱葱的大榆树,政府门前挺着若干量崭新的吉普车。
  孙少安就跟着姐夫常有林从柳林县城的最南边一路骑着车子到了最北边,路上擦肩而过的景况让他目不暇接。天哪,柳林不知比自己想象中的该繁盛多少,他惊叹于眼前f所看到的一切...这哪是一个县城该有的样子,放在他们那,这就是个小黄原啊!这才让一个长年累月务实在土地上的庄稼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地方与地方之间有着如此天翻地覆的差别。想当初自己初来这里时,别的不说,路上的土石块,土疙瘩到处都是,走起路来磕磕绊绊,杠的人脚难受。两侧的建筑就更不用说了,墙面黒叽嘛糊的写上那些过时的标语,那墙皮都不知道褪了多少层,烂尾楼一栋接着一栋,有被当年红卫兵砸毁的,也有自己停工搁置的,哪里来的电影院,百货大楼啊!街道上当时还能看到骑马的,风驰电掣的道路上耀武耀威,而两侧更是要多恓愰就有多恓愰……可在看看现在呢?孙少安本以为自己生活的原西应当算是西北这边发展比较快的县城,光景和外面比起来肯定是好得不得了。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成为了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他不禁为自己过去的幼稚而感到自惭形秽,他还心想,好家伙,要是把砖厂开到柳林,那他孙少安岂不是家财万贯了?不过他也就是这样想一想,真让他背井离乡到这地方谋生意,他还不习惯嘞...
  此情此景,让他忍不住的骂咧了一句,“他娘的,真是变化不小。”
  常有林笑着望了望他,问,“和你们那比起来如何?”
  孙少安不加思索的应到,“姐夫,这是真的比不了,我都不敢想象当初的柳林,你看看现在,简直是换了个大世界嘛……”
  “这就成了大世界了?你还没去吕梁,太原逛逛呢!过些日子带你去省城看看,那才是大世界呢。”常有林笑了笑说。
  “那相比我们那穷窝窝,就是个大世界嘛”
  “这趟没白来吧。”
  “那哪能白来呢。就冲今天这一趟,都值了。姐夫你也算是带我这个庄稼人见了回世面。”
  常有林听少安这样说以后,不免笑出了声来,他心想,这才哪到哪,就是他们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县城而已,自己一年到头都要待烂了,这少安倒也会和自己说笑...再说了,隔壁陕西那可是有大城市西安啊,这个全国人都为之向往的十朝古都,他不相信他这个黄原人还没去西安见过大世面?
  孙少安就这样和常有林在街上到处乱逛,他们也没有个大体走向,骑到哪算哪,看到小地摊上有什么新鲜的玩意,然后就停下来,掏出点票子,递给小贩,买下不少小玩意。他心想,既然来了,也可以给父亲母亲,二爸二妈还有姐姐两口子带点东西回去...
  过了半天,他又问,“姐夫,你们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红火起来的?”
  常有林想了想,说,“应该从两年前开始的吧”
  两年前?孙少安不敢相信,短短两年时间就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他想到,黄原从八零年开始搞责任制,如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虽然说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起色,烂包的光景已然翻篇,但是孙少安总觉的还缺些什么...他感觉这只是一个一直持续的常态而已,少一番更大面貌的更换。难道山西的责任制和他们那的责任制不大一样?不能吧,不就是把地分给农民自己种嘛,这还能差别对待?可是柳林确实是富得流油啊,人家这生产责任制搞的肯定要更全面更广阔....
  “哎,同样都是搞生产责任制,你们搞了两年,我们搞了六年,差距居然这么大。”少安说。
  “甚?责任制?跟这有啥关系...”他笑了笑说。
  “没关系嘛?这不都是老百姓可以自己种自己家的地,手头才有了钱,到县上寻个生意,这才热闹起来的嘛。”少安说
  “哎呀,你也说了,责任制就是种田打粮自由了,和做生意还真没多大干系。”常有林对妹夫说。
  少安越听越糊涂,他摸不到头脑,说,“你是说这街上红红火火的跟你们搞责任制单干是两码事?姐夫,你可不敢唬我...”没错,此刻的孙少安越发的好奇,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回去好跟刘跟明说说,让他反应到县上去。
  常有林疑惑的望了望他,“少安,你是真糊涂还是和我装糊涂着嘞?”
  “甚?我怎知道....”
  “你难道不知道全国在撤销公社,建立了一套新的乡镇管理制度?你想啊,这公社没了,有了乡,各个村的人都想着把自家自留地上的东西做大做实,开个铺子馆子,调动经营手续直接乡上批..几个公社一合并,那来来往往可不是密切了嘛,县上又把几个乡聚拢在一起搞了一批新鲜的产业...你看就我们这些小企业家一个接着一个能来县上,都是沾了乡上的光啊!”
  “你是说你们这公社被撤销了?”孙少安好像听到一个爆炸的消息,天哪,山西居然打倒了公社,虽说少安很早就看出来公社确实没有多大的存在必要,但他却丝毫不敢打公社的主意,尽管两年前,他好像确实听说公社改名成乡了,但他心里清楚实际上就是变了个洋气的名字而已,占地广阔的公社还是存在的,并没有被实质上撤销,他们村上的人有啥事还是提公社,办手续贷款调动都离不开公社这个集体嘛。要知道这东西在他们生活的黄土地上存在了二十多年了,谁又敢动它一根汗毛呢。现在,这边说撤销就撤销掉了,这岂不是不把国家集体放在眼里?
  孙少安听后,先是一惊,然后就呆住了。
  常有林望着他那怔住的一副中了邪一样的眼神,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你们那难道还没有撤社改乡?”
  少安这才反应过来,忙回应,“两年前是把公社改成乡了,我之前的老同学以前是社长,现在我们都叫他乡长,你说这叫啥不都一个样嘛,那咱公社还能变了天不成?大事小事还要让公社带着我们干...”
  “什么乱七八糟的...少安,我跟你讲,这是国家几年前就出台好的改造政策。你平时不关注新闻吧,咱全国从八年开春就开始还乡了。这个公社撤销可不是你单单想着改个名字那么简单的事。国家这是要把集体合作化彻底废除掉,不然我们寻常人做生意咋能这么顺畅嘛。”
  “真的?国家能支持这么搞?”孙少安两眼睁大的问。
  “你是个生意人,开砖窑的,你还问我...”常有林笑着对他说。
  “哎呀,姐夫,我这砖窑就是在村上开了个小规模的,哪能和你这县里的大老板较劲呢...”
  “原来是这.啊..那你要留点心,你要想把生意做大,将来肯定是要在县上干的。”常有林对他说。
  “是这个理嘛,之前就想过在县上干,去我们那公社,人家说户籍就在这,不让到外地办经营许可...你说都是一个县,居然还成了外地,这不是扯淡嘛...”
  没错,这的确对于孙少安来说是个“重磅新闻”,要知道,自己曾多少个晚上躺在炕上期盼着公社有一天能消失在他们那片土地……这样,就可以带着自己的砖厂“进军”原西,将来说不定还会迈向黄原,再也没有什么f所在公社等等一系列麻烦的调动手续,审批流程束缚了他那颗不安的心……
  “全国都在撤社,你们那的情况肯定要变。”
  “太好了,那好日子又要来了。”孙少安自言自语激动的说道。
  常有林听后,笑了笑,“你现在这日子过得还不好啊?”
  “嗐!没啥。姐夫,今天要不是你告诉我这,我恐怕现在都还不知道废社的事。”
  常有林说,“你不知道也没事,我估摸着你们那也快了,这是个趋势,没人能挡得住。”
  “哎,不过我们那的情况还挺复杂,那上面的领导有些人脑子木的就跟个倔驴一样,还不如我们这些泥腿把子清醒。我这次回去就跟领导好好反映一下你们这的情况,把这公社干脆拆了嘛,那老百姓手脚捆得死死的,出去干个啥都不方便,一年到头钱也挣不下几个,害人害己嘛。”
  “就凭你一个人?”他问。
  “我有个亲戚在地委当书记,我想去找他讲讲...他应该能听进去。”
  “甚?地高官?乖乖,想不到你还有这层关系...不过这个真要抓紧了,你看我们这从八四年年底开始改造,现在变化多大呀。你们那边不敢在拖下去了,换句话说,就是给咱社会拖后腿了。”他对少安说。
  “嗯...是这个理!”
  常有林此时此刻已经勾起了孙少安这颗不安跳动的心,这过来一趟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正处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大发展浪潮中...而他们那就静静的如同一潭死水一样,毫无作为...他难道就只想安安分分的在双水村开个砖厂一直经营到死吗?不,当然不能,他要把生意做大做实,既然创业已经开始,就不能停下来,他要通过自己的打拼,让他,让他们老孙家在原西也享有名气,知道有他孙少安这样的农民大老板。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不为别的去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去想尽办法谋幸福!再说了,他实在是穷怕了,当年的苦日子历历在目,今天的新生活扑面而来,他们要抓住当下的好时代大有作为一番,这片土地上的人吃得苦已经够多了,无论是他孙少安,还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农民都想着摆脱贫穷,大家想富起来,想过上好日子有什么错?他决定这次回去就找福军叔把山西的情况反映给他...他相信福军叔心里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不会对当下这个停滞不前的政策而犹豫不决...他回去要去福军叔那里在猛烈地烧起一把火,把他们庄稼人的诉求告诉他...
  没错,纠其发展迅速的原因,确实和撤社还乡有很大的关系,曾经柳林县委要管着好十几个公社,一年又是给它们限制生产指标,还要往公社里播信贷,而公社一旦信贷不够用,中间还要在找县上拨款,这期间,不知要有多少个手续才能实现,就是人们把手续千辛万苦的备全了,款也贷到了。但是公社又占据了不少土地,公社与公社之间又长期处于一个闭环的状态,互不来往,他们要做生意,除了本村,也只能到县上去,可县上原本生意网稀疏,只允许县籍户口的人经营,原本出来买东西的人就不多,时间久了,他们的勇气便被挫伤了,再说了,要来县上谋生意,县上必须要有亲戚呀,能落下个户籍才算数,公社可以给开出个经营许可证。种种苛刻的条件最终不得不让他们选择了放弃。这大概就是他公社f所暴露的弊端吧…
  孙少安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全国已经进行快四年了,而他就好像压根不知道这个一样。看来,这一趟子山西除过来看老丈人以外,他的确是破获了这个对他来说天大的好消息,是的,这就好像是一把能打开更高一扇富裕门的黄金钥匙,将来,他的事业将会随着这扇门的打开越来越兴盛……当然,这些也只是我们f所预想的而已,真正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他孙少安的本事才行。
  这时,常有林又笑着冲他说,“你也别想那么多了,你们那边迟早都要变天的。”
  “嗯,听你说完,我也觉得快了。”他说。
  常有林接着又刻意的转开话题,说,“行了,不说这个了,既然和我来柳林了,总歹去我的醋馆坐坐吧。我给你打上几壶我这最好的米醋,你回头给老爷子带回去,让他也尝尝。”
  “那姐夫我就不客气了,我还真想见识一下你和姐的手艺。”少安的确想从他这个姐夫这捎点醋给父亲带回去,反正也是一家人,他也就没再推脱了...
  “那我们赶紧过去,我婆姨这阵子估计忙不过来了,你也去充当个人手。”
  “没问题...”他说。
  本生,按理说平常都是常有林他们两口子一起到店里卖醋的,可这次少安回来了,f所以他才让妻子今天早上先一个人过去,他好带自己这个经常见不到面的妹夫好好在城里转一转……唉,常有林倒也是个热心人,对自家兄弟永远都是如此的和善,热情。也难怪贺耀宗会放心的让他在柳林开个醋馆去卖自己酿造的醋……有林的为人在村里名气也是扬开的,人们都清楚这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心肠很好,没有什么坏心思,很能相处的来...
  说罢,少安就跟着这个姐夫向他们开的那个醋馆走去。他还一直在想,这贺家人要是在柳林开上一个醋馆,那生意绝对是好的不得了,他其实也巴不得想去看看秀莲一直给自己提起的这个她姐夫开的醋馆到底是什么样,也好长长见识……
  他们到醋馆附近一里地时,孙少安似乎已经闻到了浓浓的醋熏味道,醇烈的让他一下子更加清醒了不少。
  不一会儿,常有林带着少安就到了他f所开的醋馆附近,他大老远的给妹夫指着自己的馆子,今天人是出奇的多,大家都在门口围成一圈,有两个壮汉不知为何,好像冲着门口的妻子伸出手说着些什么……
  起初,孙少安还以为今天姐夫醋馆生意好,因此人比较多,但是过了一会儿,他立马察觉到了什么。是的,这人多的有点不太对劲,既然是买醋,为何要围成一个圈子呢?而秀莲她姐显然也是站在人堆中间争吵着些什么……天哪,看样子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急忙的对常有林说,“姐夫,你这个醋馆今天不对劲啊。”
  “有啥不对劲的嘞?你看人那么多。”常有林应到。他还在陶醉于今天这个看似生意好的假象中去。殊不知,一场无形的灾难正在降临。
  “哎呀,你仔细看嘛,他们好像是在你门口闹事,而不是买你的醋。”
  常有林一听后,这才睁大眼珠子看了起来……好像正如少安f所说的一样,这不是以往正常时候该有的样子,铺子应该是摊上事了...
  顷刻间,他飞一般的向着自己的醋馆跑去……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