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第七十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武惠良从马国雄的办公室出来以后,吃了个半脑闲膛,他只能灰头土脸的先回原北去。他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回去,自己手里揽着这么一份关乎地区前途的重大文件,他马国雄居然连个实施的胆子都没有,将f所有的一切都推给乔伯年...这好歹已经过去了年了,按理说,大江南北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变革,马国雄应该早就有f所了解,可那天看来,他好像只关心着他那石板棋盘又怎会关心当前大事呢,唉,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接下原西这个重要职位的,当年张有智虽说思想觉悟和处事作风上有问题,但好歹对政策方向还是十分关心的。但马国雄在这方面就显得一窍不通....
  是啊,这份文件按理说也很正常,毕竟年前各地就已经开始动工。而省上却就好像压根不知情似的。听说,前些日子,北边的宁夏也已经改造完毕了,就目前看来,也就剩下自己脚底下的这片黄土地落后于全国如火如荼的浪潮中了……在武惠良看来,这样的情况,搞了已经快二十年多年了,可到头来呢?又收获了什么呢?穷根子一直没有剔除,如今,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了,农村正在向着一个时代前进的潮流大踏步的迈去,他相信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阻挡这样的时代趋势。
  想到这,他甚至埋怨起了乔伯年,乔书记调过来也已经有六七年了,当年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在这片大地上掀起了生产责任制的浪潮,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可如今的社会显然需要老百姓的生活要继续向前迈出一个台阶,吃饭问题只是第一步,手头要能挣下钱,那才是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但这个闸门刚一打开,渠道里的水流就好像断流了一样,没有后续的进展!假使他乔伯年,石钟一伙人明年要是不下达具体文件,那他就打算自己在原北先动工改造,以实际行动来向他们证实这场变革的必要性。当然这也只是他的气愤发泄而已,他没有勇气去搭上原北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来进行这样一个伟大的尝试。
  前些日子,他一直在原西县周郊到处考察,为自己手上的这个文件搜寻证据。直到今天早上,他才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人来。是啊,原西也不是全部由马国雄一个人说了算,那周文龙不好歹也是个县长,马国雄之前也说让他去找周文龙说这个事,况且武惠良曾经和周文龙共事的时候,他俩的关系一直很好,两个人很能合得来!外出调研跑工作的时候,他俩一般都会一起下乡去看看。
  如果找马国雄这个路子行不通的话,那就顺藤摸瓜的去找周县长吧,让他替这个方案拿个主意!
  事实上,武惠良深知原北目前的处境,他不是不想自己先动手干,只是原北实在是承受不了这样一次尝试的失败,万一失败了,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去年年初才刚刚落实了生产责任制,他先后合并了好几个公社,裁撤了一些原有的组织机构,对基层的村干部,公社干部进行了从里到外的更换,后来在原北开拓了六百多亩的麦子田,前些日子又从黄原采购了二十万斤的原油用于发展全县的制造工业,这已是负债累累,如果立刻动工进行土改,这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稍有不胜,那原北的命脉就会葬送...
  原西如今已经是黄原地区的示范县,物产丰收,人民富裕,县上的财政收入一直都是年年上涨,如今责任制的浪潮早已让原西脱胎换骨,它具备了一切变革的客观物质条件,在这个节骨眼上,在原西开展是在合适不过了!原西县完全有能力可以作为试点,率先表态,走在地区前列,对啊,它原本就是个示范县,难道不更应当解放思想,路子放开看,胆子往大搞!给地区做个榜样示范!以行动来告诉人们,这样的变革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武惠良也知道,周文龙这几年在原西的口碑一直还不错,几年前被提拔成县长以后,出台了一批又一批因地制宜的政策,而原西之f所以发展的这么迅速,离不开他这个周县长长年累月的奔波与劳顿。
  想到这后,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呀,还有周文龙呀,就找他。如果老周胆子够大的话,那不用马国雄出面,改造就可以直接进行了。
  武惠良二话没说,第二天再次从原北奔赴原西,向着县政府赶去,他准备直接去找周文龙,同时避免和马国雄碰上,他怕他和他碰上,老马又要招呼自己陪他下象棋。嗐,如今自己忙得是上窜下跳,一身虱子,哪像他老马安逸自在呢,压根不敢有空去碰象棋。是的,如今他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周文龙的身上。原西毕竟是有钱,经得起这样的尝试,退一万步来说,要是进行这样一场大的变革尝试,就算达不到预期的结果,那对他原西县顶多算是一次尝试上的失败,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短期之内得以迅速调整过来。可自己管辖的原北县不一样啊,一年到头,穷的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说的极端一点,押对了那就是触底反弹,押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武惠良其实就是想通过原西来看看这样的改造在他们这片土地上进行,到底合不合适。
  不知不觉,武惠良便赶到了县政府门口。他登上了二级台阶,就到了周文龙办公室前。他发现门并没有锁,自己又刻意的敲了几下,却没有人应,武惠良便胆大的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周文龙的办公室看起来要黯淡不少。办公室不大不小,老式沙发应该也是上了岁数,该淘汰了,他一直没舍得换,平日里来找自己的人也不多,沙发充其量就是个摆设可有可无,写字的桌子也早就褪了色,桌角还略有残缺。这里地处阴面,光线很难完全投射进来,因此整个房间就显得暗暗沉沉,而周文龙此时就在这张桌子上办公,方才大概是太投入了,才没听见自己的敲门声。
  周文龙这才发现武惠良已经站在了自己面前,方才他投入到居然没有发现。
  他忙站起来致歉,说,“你来的太突然,我刚没注意到。你看我这忙的焦头烂额,都顾不上迎接老朋友了。”
  武惠良冲着他笑了笑,“刚刚敲门也不应一声,我就鲁莽的闯进来了。”他揶揄的开玩笑道。
  紧接着,他又问道,“你这一天都在忙些啥?”
  “哎,就是统计一下柳茬乡上那几个村今年的任务粮上交情况。你在原北待不习惯了?怎么又来原西了?”周文龙问他。
  “唉,我这次回来,当然是有大事要办。”
  “哦?什么大事,讲讲。”周文龙笑着对武惠良说。
  他迟疑了一会儿,才从包里,悄悄的拿出自己那份珍藏的红头文件。说,“文龙啊,你看,这个东西也算是个机密,前天我们县宣传部从山西带来的。你看完先别给伸张。”
  接着他又说道,“我觉得这是好事,而且是个大事!你们原西完全可以动工!再说了,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已经相继完成了,就咱们这边还没个动静!”
  周文龙便拆开这个看起来分量很重的家伙,取出了里面的黄卷纸看了起来,他的动作好像很熟练,唉,毕竟这几年,他也和这种文件打交道的次数多了,f所以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
  …………
  约莫一刻中,他才看完。不过,这次,他却和马国雄一样,逐个逐个的盯着每个字看,武惠良在一旁观察着他表情的变化,周文龙起先还很平静,但越看到后面,脸上的显得越激动。对于他来说,这东西简直就戳中了自己这两年来一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
  他同样也流了满额头的汗,问武惠良,“这个文件你给马书记看了没?”
  “我前几天刚去找过他。”
  “那他怎么说?”
  武惠良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回应。
  “老马还是以前那个老马,没啥变化。”武惠良长叹一口气说道。
  “唉,你不讲我也明白。以马书记的风格,他肯定不会同意的。不过,我还想问你,那边真的已经改造完了?”
  “这个还能有假?人家去年年底就差不多结束了。”
  “这么快...”
  “不是他们快,是我们太慢了!真拖不起了啊,你怎么看这个事?”武惠良试探的问他。
  “还能怎么想啊,要干起来!你这次来刚好又刺激到我这两年以来一直想搞却又不敢搞的事了!”
  “你也觉得这是个好事?”武惠良问。
  “那当然是好事!我日日夜夜都盼着能收到上面给的文件,这样就可以放手去干了。你说,这一旦改造后,农村的面貌肯定会进步一大截子。过去二十多年,我们一直强调合作化,可是到头来呢?农村光景也不见有啥好转,该穷的照样穷。责任制实施以后,温饱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正儿八经能挣下钱的农民又能有几个?”
  “嗯,是这个理。”武惠良应到。
  “咱们几年前虽说已经改口叫乡,但是都知道这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纠正!”
  “可不嘛!我们的干部现在都区分不来啥是公社啥是乡镇。”
  周文龙自己好像已经说的带有一分情绪化了,他拍了拍桌子,大声说着,“咱们等不起了,这应该也进行了年多了,上面的文件到现在都没下来...真不知道他们在犹豫个啥...”
  “唉……”武惠良只是叹了一声。
  过了半天,他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要不咱们自己先搞?先把火烧起来,做个示范表态?”
  周文龙听后,紧皱眉头,说,“不行,这不可以,这不合规矩。万一改造不成功,你我都脱不了干系。毕竟这也是有风险的,一下子让咱这改变二十年以来的面貌,哪能那么容易就办到?必须要有理论上的支持才可以动工。”
  经周文龙这么一说,武惠良又陷入到了自己苦恼中去,难道这个新局面就永远也打不开了?
  周文龙亦是如此,他本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办公,但是武惠良的到来,却又一次的戳痛了他的苦恼。让自己停下了手中的笔,和武惠良一起焦愁着。
  过了一会儿,武惠良对他说道,“不管怎么说,咱俩先到几个乡上走一趟,去视察一番现在咱地区各乡的面貌。”
  “还是叫公社吧,实事求是。”周文龙说。
  “那现在出发?”
  “好...就去柳岔吧,那最穷。”周文龙说罢就准备往出走。
  两个人这么说着就走了出去,周文龙并没有吩咐司机来,他其实也会开车,要不是什么重要的会议,通常都是他一个人开的。而周文龙的车也是今年年初才刚给他换的吉普车,他平常也不经常开,说实话,他习惯骑自行车外出下乡考察,因为这样他就可以随时随地下来询问沿途的老百姓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他可以把自行车骑到田道里的各个角落,想到哪就可以到哪,还是很方便的,而且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除非路程太远,他一般才会开吉普车...现在由于基本没怎么使用,这辆吉普车看起来还是和崭新的一样。
  不一会儿,俩人就驾着车赶到了原西最偏远的柳茬公社。柳茬依旧保持着当初的那个穷样,土坯房一个接着一个,围墙上的砖瓦也烂的快要掉了下来,甚至还能听到乌鸦扯着沙哑的嗓子,叫个不停,随便一个窑洞进去都是黑天洞地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破败不堪,让来的人一刻也不愿意驻留。他们又去自留地看了一圈,自留地上的老百姓表情麻木,面无颜色的撅着个大锄头翻地,好为来年耕种做准备。
  他们到了柳岔公社,公社主任刘玉生接待了两个县上来的领导,说到刘玉生,双水村过去也有一个仙人,和他名字同音,只不过是刘玉升。好在不重名,不然要是让双水村的“大仙”知道了,估计又要胡嘚瑟一通了...柳岔公社也是成立了有十年的老公社了,管辖着王家庄,后山沟,源河村,望疃村,柳岔村等八个村落,公社坐落在柳岔村西侧一脚,如今这里已是风烛残年了,落败不堪了,两个人踏入大门,一阵凉风萧瑟,寻不见个人影,各个值班室的大门紧紧扣死,院落大坝里的路一曲一拐,坑坑洼洼的好些年也没有在重新修建过。
  武惠良问刘玉生,“你们现在社员一共有多少?”
  刘玉生回答道,“总共596户,共1462人。”
  “这么多户人家,怎么社员才这点?”
  刘玉生说,“我不敢瞒你们,这几年,都实行单干了,好多社员早就退社了。”
  “民兵呢?我来的时候你们值班室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遣散回家了,现在社里也拿不出钱,况且集体没了,要民兵也没用了,都回家去营自己家的自留地了。”
  “那现在你们都负责些啥?”武惠良继续问。
  “这...我也说不上来,平时就是做个岗,有时候可能会有人来这边反映情况或者来信贷社贷款,另外就是负责收任务粮...”
  “占着这么大的地,空闲出这么多窑洞,不拿出来让人做点生意,创个业?”
  “我们信贷社拿不出钱啊,老百姓贷款只能上原西...但现在政策不让在公社外注册商标贷款,一千以上的贷款我们也批不下来...”
  两个人听后,四目相视,都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说啥。实际上周文龙早就知道原西现在各个公社的情况...不对,已经改口叫乡了,但他还一直叫的是公社,因为原本就是公社嘛,性质,职能都没什么变化,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虽说责任制已经实行了下来,可这的老百姓也顶多肚子有了保障,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是没了,但人通常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一旦最基础的生活得到了保证以后,他们便又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奋斗着。这个公社管辖的几个村子的人们,谁都想富起来,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发家致富,或者说是没条件去支持他们,最终也只是空有幻想罢了,穷还是依旧的穷。根本不会有什么改变。
  武惠良和周文龙在回去的路上,心情都很压抑。他们也不吭声,只是不停的叹着气。是的,这样的现状必须要变一变了,老百姓永远都被锁在了各自的村子里,走不出去,何谈的发家致富呢?又不是人人都能像他孙少安一样,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过了半天,武惠良才对周文龙说,“你知不知道,我们原北的一些地方,情况比这柳茬公社还糟心。有的地方穷的你都无法想象,当地的人也就能把肚子填饱而已。”
  “唉,是啊,我心里也难受。这样的现状必须要变一变了。真的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周文龙说。
  “不知道上面的通知啥时候才能下来,我真是跟着着急啊。要是明年开春,再没有什么指示,那我就一个人在原北先改造。管他呢,我先把火烧起来再说。”武惠良咒骂着。
  是的,此刻,他们除了叹息也只剩下叹息了。
  过了好半天,周文龙眼睛一亮,好像又想到了什么。
  “我看不见得,你忘了还有一个人,他绝对会支持我们的。”
  “谁?”武惠良问。
  “田福军。我在想,也许只有田书记是清醒的,他在原西干过很多年,肯定比我们对这更了解。你可以拿上你的那封文件去找他,然后让田书记带到上面去,说不定就有转机了。”
  武惠良听后,十分欣喜,“对啊,还有田福军啊。怎么忘了他,黄原这片土地,啥事怎能离得开他田福军呢。我要是去找他,肯定没问题的。可是,万一乔书记不认同咋办?”
  周文龙笑了笑说,“老武,你太不了解田福军了。当年实行责任制,他面临着那么大的阻力,可最后呢,不还是带头搞了起来。”
  “好,你说的在理。我赶明早就上黄原去。”武惠良说。
  “嗯,你记得把文件带上,最好能让他来原西一趟,我估摸着,假使要动工,肯定从原西开始。”
  “我知道了……”
  是啊,黄原还有田福军这个心系于民的父母官,人民公社已经搞了二十多年了,他不可能一点弊端也看不出来。他田福军也肯定早就准备在这片黄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在大干一场。至少,能改善一下黄原这些地区的老百姓的生活现状。而惠良手里的这份文件就是关于撤社还乡的文件,其实这原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当全国各地推行了生产责任制的时候,集体早已经失去了它过去的意义,没有集体,还要什么人民公社呢!在当下只有发展乡镇基层管理体系,提倡乡镇企业,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地区的发展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第二天早上,武惠良拿上文件,就匆匆忙忙的向着黄原地委赶去。他一刻也不敢耽误……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