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八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罐子村的砖厂被工程队花了两天的功夫就导腾了出来。不久,第一缕滚滚的黑烟顺着烟囱便窜了上来,熏的飞来的鸟也不得不远离这片天空,石圪节村早出的一些人一眼望来,还以为是罐子村着火了,刚开始几个多事热心的小伙子还提着捅,要来这里帮着灭“火”,到了跟前才知道,人家烧起了砖,挣起了大钱。唉,这股创业的火焰又怎能说灭就被他们灭了呢?
  石圪节村的人万万没有料到,孙少安竟真的帮着罐子村盖起了厂,而且这么快就已经开始滚着烟往出遛了。看的这个村子里的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他孙少安这么顾着自己家里的人不说还非要搅和一下人家罐子村的日子,是个财神爷?钱多了没处花?
  不过话说来,如今的石圪节村真就是要啥没啥,天天守着个烂摊场的公社进退两难...只能规规矩矩的营务着自留地,哎,这没办法啊,谁叫人家双水村出了个能人孙少安,罐子村出了个能人亲戚王满银...想想过去几十年下来,周围几个村子,哪个不是围着他们石圪节转悠?赶集,贷款,开会,就是跑来告状也是到他们石圪节公社来蹭热闹,对那些在老一辈的人而言,这里就是他们最大的天地了!什么原西,黄原?有了石圪节就已经有了大世面...可是现在呢?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双水村出了个孙少安,跑去双水村拜访这位农民创业家的人隔差五没有间断,谁会关心这个落魄不堪的公社f所在地呢?哎,看看吧,几顿烂皮楼卡在村东头,里面坐着闲出虱子的公社领导,成日里喝喝茶,下下棋,早已经没有当年农业学大寨的那种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了,他们估摸着在干个一两年,县上也就把这些人调回去工作了,如今这早已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现在,双水村和罐子村都有了自己的砖厂,这就像是棵摇钱树一样,在当今这个建设的大时代下,处处都需要砖,不说别的,就说最近的原西县,那县工程一个接着一个的,翻修文化局,翻修县高中,如今还要筹建一个电影院...本地砖商的砖有时都供不应求,要从黄原地区采购...坊间还流传着这样的口歌,手里有砖,钱包不瘪。而他们村呢?石圪节村看着下面的双水村和罐子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村上的人无一不跟着红眼...哎,老天爷啊,孙少安这样的能人为啥不能给我们村来上一个!公社干部为啥不为我们这沓开开便利,哪怕是带着我们搞,钱你们挣下,我们只管分,倒也算数啊。天天在自留地上种个糊口的粮食,多余的剩下过冬卖个五六百块钱,第二年柴米油粮一去,冬服夏衣一缝,七零八落的买买借借,这一年不就又白忙活了,这穷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啊...
  孙少安这些日子,从早摸黑都和姐夫王满银在自己建的这个新砖厂进行着“技术辅导”。这段时间下来,孙少安发现,这个村里的人,脑子一点也不木,那么个出砖的大家伙被几个毛头小伙两下就咕哝个明明白白,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张狂到用锥子工具把制砖机拆开,大饱眼福后再重新拼回去,嘻嘻哈哈的继续谝着,谈笑间就能把一窑砖烧出来。唉,这些个瓜怂脑子倒还真是灵的不得了,谁说罐子村就没有精明人,在孙少安看来,这精明人多得很呢。相比较而言,陈建山这个村支书就显得笨拙多了,听砖窑的几个干活的人小声议论到,他昨天还不小心把刚刚豁好的稀泥给投了进去,结果飞出来一阵子脏兮兮的乱泥巴,溅的满身都是,就像个斑点牛羊,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孙少安每天都起早摸黑的待在罐子村上,他就是想看看这里的人们能不能老老实实的投入到得以创造财富的劳动中去。既然建了这个砖厂,就不能白建。希望罐子村能在满银姐夫的带动下,把这个烂包的光景变一变,真的不能在这么穷下去了...只要肯拼命,定叫光景日月换个天。
  不过时间一长,贺秀莲却对少安成天没日没夜的往罐子村钻感到很不快。她心想,反正满银姐夫现在是那个砖厂的老板,又跟着你干了这么些个年,大大小小的流程他心里有个汤清水利,最起码你就别管人家村了,让姐夫好好放开手带着人去干,你回来把咱家的一亩分地弄好,别一天跑去跟着别人瞎掺和,总不能真把自己当成罐子村的人了吧。而这几日,除了这件事以外,实际上,秀莲还在酝酿着另外一件事情。起先,她还心想,这件事少安无论如何都会答应的,可就现在看来,到时候她和少安提起,他还指不定能不能同意呢?唉,这家伙总是为了其他人家的好日子,把自己家的“幸福”给恓愰了,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
  这天下午,孙少安和往常一样,从罐子村砖厂回到了双水村,他先去村小学把秀莲和虎子接上,然后带着妻子和儿子去自个儿砖厂逛了一圈。其实,尽管少安整个这段时间里人都“烂”在罐子村了,不过他的砖厂却依旧操持着黑烟滚滚的画面。少了他孙少安,砖厂照样能转,他孙少安的钱包里照样能进账!村民们大概已经找到了干活的位点,他们井然有序的在这里上工劳动着,和泥,烧砖,调温,出窑流水线一样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完完整整的保证这个过程不起耽搁,而孙玉亭这个代理的“老板”干活更是相当卖力,大家已经渐渐融洽到了一起,没有什么顾虑与苦闷。当然,这同样也是少安f所希望看到的,就目前而言,一切貌似都已经回到了各自的正轨上了。每个人都是在一天的劳动与充实中f所度过。f所以,他才肯放心的到罐子村去帮着姐夫搞他们那个新砖厂。
  双水村的落日还是那般壮美,在天际边沿的那道水平线上,它摇摇欲坠,仿佛在为暮色的到来而蓄势。他们一家口在沿着黄昏下的小道向着家的方向行径着,不过调皮的虎子倒是跑在他们前面。
  秀莲望着丈夫沧桑的面孔,心里不禁隐隐的产生一种苦涩的滋味。当初,都是她和他共同经营和操持着砖厂沉重的劳动,丈夫要是有什么事情的话,她还可以多少为他分担一点。可是如今呢?自己病早已经痊愈,但是他坚决不在同意自己上砖厂去干活,把自己安置在村小学当个后勤主任...这实在让天生习惯劳动的秀莲憋闷的不行。本生现在生意已经好起来了,丈夫完全可以闲下来,只管催促指挥着下面的人干即可,他给他们发工资,他们给他烧窑出砖,这不是个很滋润顺畅的事嘛,可是秀莲实在是太了解丈夫了,以他的性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自个村儿的人摆出一副大老板的姿态而自己独自快活,正儿八经他也不想闲下来...反正也是在村里嘛,没啥事干,天天去砖厂帮着大家搭把手也就当排忧解闷了...可是于常人而言,这哪是排忧解闷,分明是自讨苦吃。唉,可怜的少安,从十岁开始,就没有一天轻松过,整整二十年了,无论家里的光景日月是好是坏,他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先是为弟弟妹妹和这个家而挣命,后来他又为村里的人谋富,现在又为外面人规划光景。在外人看来,他也许是个名震四方,挣的金满钵满的大老板,可在秀莲这里,她认定少安一辈子都是吃苦的命,以前为自己吃苦,现在是为别人吃苦...这样的日子可能要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咽气为止?
  大后天就是中秋节了,往年,都是她和少安待在双水村里度过的。砖厂的繁忙让他们两口子从来没有认真过一次中秋节,每次下午收工回到父亲家,吃上顿饺子,家里人唠一会儿,就回家上炕扯呼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开始前一天忙碌的差事...压根就没有一点团圆的感觉。另外,打从她嫁到这里以来,孙少安基本没有和她回过柳林去看望过她爸,这贺耀宗倒也是个心大的人,自知嫁出去的丫头泼出去的水,成了夫家的人,死了也是夫家的鬼,有心回来最好,无心上门也无妨...贺秀莲这样一盘缠,越发觉得对不住山西的爸爸,她决定无论如何这次都要把少安领到柳林去,让丈夫和自己回娘家好好闲上几天过个中秋节,吃个团圆饭,也让爸爸知道他还有个远在原西的女婿...这总比呆在双水村,罐子村看着少安没日没夜的“自讨苦吃”要强许多吧。
  不过,她到现在都还没想好怎么和他提这个事,马上就是中秋了,她必须要在这之前劝服他,跟自己上柳林一趟……但是她又清楚少安现在的性子,没有罐子村这个砖厂,兴许她说上几句,他就答应了,但是如今,她看着丈夫天天往那边跑,而且越跑越来劲,吃饭睡觉都在跟她说今天罐子村的这个人咋咋咋,那个人又如何如何...这又让贺秀莲一下子没了底气,但是她已经下定决心必须把他拉到山西去清闲几天,让他给他自己放个假,好好消停几天...
  约莫天黑,她才和少安到了家。秀莲一进屋,就直接准备晚饭去了。忙了一天,一家口的肚子大概也饿瘪了。秀莲煮了一大锅白面片,拌好以后,便端到了炕上的小桌子上。
  孙少安不用说,拿起碗就唏哩呼噜的扒了起来,秀莲拄着腮帮子就一直看着他。她在寻思着怎么去讲这个事...请他回老丈人家比请神都难,从某种层面来说,孙少安的确是个不合格的女婿...人们常说,日头太阳再怎么旺,也不敢忘了祖宗亲人十八代...难道她的老父亲就不是少安的亲人了嘛?他去山西老丈人家看看亲人难道有错吗?不,显然没有,而且是理f所应当的尽孝道才对。
  “你慢点吃,不够了锅里还有。”秀莲对少安说。
  “中午那阵子嚼了几口馍馍,满银给的那个白馍太干了,吃的我那个难受呀。还是你煮的面好。”
  秀莲听后,冲着他笑出了声来。
  “你笑甚?你也吃啊,别光看着我。”
  秀莲便也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张口对他说,“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就别在双水村过了。”
  少安听后,一脸疑惑的看着妻子,“说甚啊?不在这过,上大街过?”
  “跟我回山西吧!去看看我爸我姐。”
  秀莲紧接着又问一旁的儿子,“虎子,你想不想跟妈看你姥爷去?”
  虎子不用说,肯定连声应到。这个孩子长这么大,一直待在双水村,还没出过远门呢,几年见不上一次姥爷的面,现在,听到大人要带他去柳林看姥爷,当然是高兴的说不出话了。
  孙少安听后,放下了手里的碗,陷入了沉思,是啊,今天秀莲不跟自己说,他都忘了他还有个老丈人,这些年,他这做女婿的,还没去山西看过老丈人。当年他刚开始创业,买骡子搬砖的时候,就是老丈人资助了他一笔钱,才让他兴起了这个砖厂,后来砖厂濒临绝境的时候,又是他这个老丈人给自己寄了一笔钱过来,帮着自己渡过了难关...哎,这么一想,他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可是让他现在跟着秀莲去山西逍遥清闲几天,那罐子村又该咋办...他现在每天都光顾着那边,怕满银忙不过来,刚刚起步的厂子需要人去帮着支棱,一切都步入正轨了,他的心才能踏实起来,不过此时此刻,估计也就是孙少安觉得罐子村的砖厂没有步入正轨吧,事实上,谁心里都清楚,那里的人已经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了,王满银更没有少安想的那么不堪,他这姐夫的口才,本事还是有的,只不过少安不放心罢了...
  过了半天,他才说,“现在罐子村那边砖厂刚修好,我担心满银一个人顾不过来,还要去帮着他照看一下。要不,咱们把爸还有姐,姐夫从山西接过来?”
  秀莲一听,果然不出自己f所料,少安的心里现在装的都是罐子村那些破砖...她的火气不知不觉的就上来了。
  “满银姐夫也跟着你在砖厂干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放心他?你不敢唬我,你压根就不想回柳林看我爸。”
  “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你爸就是我爸,我怎会不愿意。”
  “我还不了解你?你舍不得你在罐子村的那个砖厂。你已经帮陈建山盖好了,现在还要帮人家经营。你觉得你是观音菩萨还是玉皇大帝,离开你,他们就活不了了?”
  孙少安尽量压住情绪,他不想对妻子发火。
  “你看这样行不,明年这个时候我一定去看爸。”
  秀莲听后,冷笑了一声,她心里愈发的难受,天哪,这可是让他跟着自己回家看爸啊,少安竟然为了邻村的砖厂连家都不顾,以前她没有提,是因为那个时候光景不好,砖厂离了他,转不起来,现在不一样,除了丈夫自己觉得自己还需要托着大伙往前走,其他人包括他的妻子都觉得,孙少安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别再过分熬煎自己...
  “年年都是这样,你答应村民的事从来不拖欠,答应我的你几次做到?”
  “你是我婆姨嘛,我才敢这样...”
  “我还是不是为了你着想?原先咱家光景烂包的时候,你就不停的吃苦,啥事都自己扛,现在咱日子过好了,你还要把村里人的负担一个人背上?你到底要背到什么时候?”秀莲说着,竟克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顺着脸畔流了下来。
  懂事的虎子看见母亲哭了,用手抹去她脸上的泪。
  “爸,你就带我和妈妈去看看姥爷吧,我也想姥爷了。”虎子对父亲说道。
  老实说,少安此刻的心情是十分纠结的。他也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带妻子回山西去看过老丈人,中秋节本应当是个团圆的节日。这么多年下来,自己跑山西没几次,于情于理都应该带着妻子回去一次,哎,可你让他现在立刻放下眼前不管,一撒腿去山西快活,他又心里堵的慌,感觉又亏欠了其他人一样。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来,回当然要回,但也不是现在,至少等那边一切都稳定下来,他看着他们挣下第一笔钱的时候,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到时候年底的时候他在和妻子回去看老丈人也不是不行……唉,要怪就怪今年的中秋节来的太早了……
  今天已经是十五号了,再过天就是团圆的日子,这片黄土地上的每个人不都希望能和家人好好在中秋佳节吃上一顿饭,像过去文人骚客一样,赏赏月,变得优雅一点。孙少安同样也想,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
  秀莲仍然泪眼汪汪的看着他,这让少安心里更是难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过,他灵机一动还是使出过往的老招数,一头栽倒在了炕头的枕头上,假装扯起了呼噜声。
  她看着丈夫这般像孩子一样的幼稚举动,让她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来。她冲着他说,“你这样也没用。今天你不愿意听,那我明天和你说,直到把你说烦,答应陪我去看我爸为止。”说罢,她就出去到院子里喂鸡了。
  过了一会儿,少安竟然真的睡着了,他睡得很沉很沉,这段时间以来的劳累,今天晚上终于得以释放。他衣服也没脱就在那扯起了响亮的呼声,秀莲喂完鸡回来后,看见丈夫真就睡得像死猪一样沉,他忙把被子给他盖上,然后把灯熄灭,就和虎子也入睡了。
  唉,今天这一家口睡得真是不知比平时要早多少。贺秀莲心想,今晚给少安f所说的也不是一点用没有,毕竟再怎么说,她好算是让丈夫好好的能休息一晚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