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3-22】
子曰:“管仲【1】之器【2】小哉!”或曰:“管仲俭【3】乎?”曰:“管氏有三归【4】,官事不摄【5】,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6】乎?”曰:“邦君树塞门【7】,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8】,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管中之物,泛指属于人类的食物层面的动植物。
【2】器:容器,管中之物的载体,泛指各类植物动物。
【3】俭:自我约束,自我节制,节用,节约,节俭。
【4】三归:多个目的。房子里放容器、挂东西的地方叫归,柜子,仓库,贮藏室,这里指目的。
【5】官事不摄:即官事不涉,即还轮不到牵扯道理的境界。摄:涉,涉及的意思。
【6】礼:理。
【7】塞门:树立在门口用来遮挡视线的短墙,相当于影壁墙。
【8】反坫(diàn):外交上国君使用的用来放酒具的台子。国君接待来访的外国国君时使用,反坫上面的东西就相当于外国国君的东西,当本国国君敬完酒后,外国国君就拿反坫上的酒当成自己的酒来回敬对方。
【9】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是后来的某个祖宗借孔子的口,抒发自己的感知感悟,用来批评管仲的。
【译文】
孔子说:“管仲之物的境界与人之境界相比太小了,他们只是走在拥有人身的路上。”有人问:“管仲之物能够像人一样懂得自我约束吗?”孔子说:“管仲之物来滚滚红尘的目的很多,但是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涉及平等,亦即他们尚不具备明白平等的能力,还没轮到涉及平等的时候,因此也就不会明白属于平等层面的自我约束是怎么一回事。”
“那管仲懂礼节吗?”回答说:“国君有影壁墙,管仲也立了一个影壁墙。国君为了方便招待别国的国君,设了反坫,管仲自己也设了这种反坫。如果说管仲懂礼节,还有谁不懂礼节呢?”
【3-23】
子语鲁太师乐【1】,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2】如【3】也。从【4】之,纯【5】如也,徼【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乐:约,约定,人类最初的约束各自行为的条例。
【2】翕(xī):把羽毛放在一起,合。
【3】如:与…一样,如同。
【4】从:前有后随为从,这里指一个一个单练,独奏。
【5】纯:清澈,清纯。
【6】徼(jiào):边界。一点一点地一个一个地。
【7】绎:从蚕茧里抽丝为绎。不间断,连续。
【译文】
孔子对鲁太师谈论乐(约)成就人的原理,说:“乐(约)让人明白整个道理最后成就人的原理是这样的:开始时,大家观察自己及周围的一切,会隐隐约约感觉其中有一个模糊不清的道理的轮廓。然后,继续进一步观察思考研究,就会从最初的模模糊糊进步到渐渐地清清楚楚。再然后,重复前面所描述的,一点一点地一个一个地把道理从最初的模模糊糊整到清清楚楚。最后,反复重复前面三步,就会如同蚕茧抽丝一样,连续不断地把人应该明白的整个道理整清楚弄明白。这就是乐(约)成就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