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徐力大多吉解论语 / 八佾篇第三4-7

八佾篇第三4-7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3-4】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2】也,宁【3】俭,与其易【4】也,宁戚【5】。”
  【注释】
  【1】林放:鲁国人。林放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鬼火鬼影出没,引申为,说鬼话,鬼话连篇。
  【2】奢:不俭。多。
  【3】宁:稳,稳定,稳妥。引申为,最优的选择,最安稳的选择。
  【4】易:变化,如蜥蜴变色一样。
  【5】戚:原指斧子,古人用藤条把石头绑在木棍上做成斧子,要求坚固、不变。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问的这个问题太大了,太深广了。现在的所谓礼,与真正的理相差太远了。现今社会的所谓礼越来越多并且经常变化修改。其实礼应该宁少不要多,与其变来变去不如固定不变。”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2】,不如诸夏【3】之无也。”
  【注释】
  【1】夷狄: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夷:平地为夷。古人以打猎为生,平地不好打猎,故人多住在山边、水边,平地人口不多。
  【2】君:这里指给大家看护度量衡的人,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开始是由圣人担任这个工作。
  【3】诸夏:中原地带。
  【译文】
  孔子说:“夷狄这些地方,虽然有君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但是他们的君已经堕落不堪了,还不如中原没有君呢。中原虽然没有君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但是大家可以自我约束,可以自正。”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汝弗能救【3】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4】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原义是指众多人一起出行,浩浩荡荡出行。后来主要指祭祀。再后来演变为一种特权,君打着祭祀的名义出行。再后来就成了游玩了。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子的学生。当时冉有做季康子的家臣。
  【3】救:最早指有争斗,人与兽争斗,或人与人争斗,去帮忙。后来演变为阻止。
  【4】谓:来源于喂,使用设饵料的方法来打猎。用语言文字描述表达这种打猎的过
  程,叫谓。引申为,照着书本读,说,解释,对…说,议论。
  【5】林放:鬼火鬼影出没,引申为,说鬼话,鬼话连篇。
  【译文】
  季氏打着祭祀泰山的名义,去泰山游玩。孔子对冉有说:“你能想办法阻止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哎!季氏曾经说过的‘自己会真心实意不浪费公众资源像泰山一样为大家把持公平正义永远不变’的话,不就是一句鬼话吗?”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1】。必也射【2】乎!揖【3】让而升【4】,下而饮【5】,其争也君子。”
  【注释】
  【1】争:以控制为目的的行为。
  【2】射:用弓发箭。
  【3】揖:双手离开武器,两手空空,向别人表示尊重、友好。
  【4】升:上。
  【5】饮:喝。。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要与人争的。如果说君子有争的,那就是切磋射箭了。大家互相客气,很友好,开始切磋射箭。射完后,大家坐下来,一起喝着东西,交流射箭的技巧和射箭的原理,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这种所谓的射箭之争,与其说是争倒不如说是通过这种比较(争)来观察、思考、研究、分享、交流、切磋射箭背后的道理,来提高弓箭业的技术,这种争可以算作是各种竞争中的君子之争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