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1】舞【2】于庭【3】:“是可忍【4】也,孰【5】不可忍也!”
【注释】
【1】八佾(yì):即把义,将义,处理义。八:把。佾:义。
【2】舞:武,惩罚,处罚。
【3】庭:屋子里的空间,这里指大庭广众之下。
【4】忍:刀放在良心上,将心镇住,压住,强压良心,强制叫它接受,残忍。
【5】孰:同熟,庄稼长成了,可以收获了。猎物打到了,放火上烤或煮。引申为,谁,什么。
【译文】
孔子谈论季氏在大庭广众之下惩罚处罚义人义事的行为时,说:“颠倒黑白处罚惩罚义人义事这种事情居然敢明目张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来,这种人还有什么残忍的事他做不出来呢!”
【3-2】
三【1】家者以【2】雍【3】彻【4】。子曰:“相【5】维【6】辟【7】公【8】,天子穆穆【9】,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1】三:多。
【2】以:因为。
【3】雍:最早是指用来收集雨水的大水缸,大容器。后来演变为,大家供养为大家看管度量衡、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的君(公务人员),把供养的生活用品放进雍里,由君(公务人员)自己去取。再后来,演变为,公务人员的工资、薪水。
【4】彻:拆。
【5】相:为砍树的人在旁边长个眼,叫相,指帮忙,这里指帮助君的人(公务人员)。
【6】维:照看火的人,帮忙看着火,这里指帮助君的人(公务人员)。
【7】辟:评判,司法。
【8】公:君原来是度量衡,君变成了人以后,公就替代君成了度量衡。公的特点是,对谁都一样,公正平等。公最初就是指度量衡,后来才演变为其他意思。
【9】穆穆:朝廷从众家收上来的税。穆:庄稼的收获。穆穆后来用来表示庄严肃穆,正是从这里而来。那些自己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拿了别人的供养,应该严肃对待,要去明道,要去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
【译文】
当局因为弥补费用不足,将多家房产强拆,财产充公。孔子听说了以后说道:“朝廷的使费及官员们的薪俸,应该从朝廷的税收中出,怎么能这样强行让这几家出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1】何!人而不仁,如乐【2】何!”
【注释】
【1】礼: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古时候,有写在纸上的,更多是潜规则。礼是人类堕落后,人有了问题以后,人为地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人们认为这些是符合天道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人类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良心良知做人,就不需要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这些规章制度是在人不能按照良心良知做人的情况下,暂时约束人一下,从而帮助人去找到自己的良心本性的。
【2】乐:也叫约,是乡俗民约,潜规则,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的地步,是大家共同约定的规章制度。后来演变为乐曲的谱、符号,成为演奏曲子需要遵守的规则,成了让人听着舒服的曲子。人们按照乐的规定去做,就会喜乐,就会发自内心地高兴,就会得到幸福快乐。古代没有真理这个词,古代的“礼乐”就是指现在的“真理”。。
【译文】
孔子说:“正是因为人们迷失了本性,披着一张人皮,不说人话,不做人事,破坏了公正平等的天道法则,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大家为了维护正义,惩洽这些不说人话不做人事的人,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和各种各样的乡俗民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