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雒阳,光和七年,三月,南宫,宣德殿。
数年未见的汉帝刘宏,略显苍老,一脸疲惫的席坐殿堂。
何进拿着朝板向刘宏禀告着近期消息。
“启禀,陛下,近日,巨鹿反贼张角,张宝,张梁兄弟,已经侵略巨鹿,幽州刺史郭勋,冀州刺史皆被黄巾叛贼所杀,广宗,东郡,南阳等地守军,节节败退……几位贵胄宗亲,都惨死于乱刀之下……”
刘宏在咳嗽声中询问道:“各地有多少叛贼?”
“现在各地已经数十万众叛贼,他们头缠黄巾,攻城掠夺,其势汹汹。”
何进禀后退回自己的位置,皇甫嵩突然就了冒出来,上表道。
“陛下,如今黄巾势大,朝廷兵少,恳请陛下,能拿出西园钱财犒劳士卒,招募军队!同时应当重新选任各州刺史,郡守,解除党锢,任用党人。”
朝堂诸公瞧着,这硬刚刘宏的皇甫嵩,都在下面小声低语,袁隗,杨赐等身居高位者,都微微侧目瞧着刘宏。
瞧着满堂诸公大臣,刘宏微思片刻,用尽量使声音洪厚些。
“卿,所奏,准!”
“诸公,平叛讨贼,你们可有良策?”
司徒袁隗,缓缓说道:“依臣之见,应派北地郡守,皇甫嵩领兵讨贼!北郡守,常年征战,可以当此大任。”
“陛下,臣推举谏议大夫朱儁,他胸有才略,可助陛下破敌!”太尉杨赐拖着年迈的身体,伏身拜下。
殿堂上大部分朝臣,看见两大佬都发话了立刻齐声附议。
“臣等附议”
司空张济眼巴巴看着袁隗,杨赐举荐大才给刘宏,自己却不敢吭声,原因之前他所举荐的豫州,南阳等地郡守,官吏,现在不是弃城跑路,就是投降了,整的他现在提心吊胆的,感觉自己随时都要掉脑袋。
“皇甫嵩,朱儁。”
“臣在。”
“现任你等为,左右中郎将,领兵讨伐叛贼,你等速速发兵,不得延误。”
“遵旨。”
汉帝刘宏在咳嗽声中唤道。
“卢植。”
“臣在。”
“现任你为北中郎将,命你速速发兵冀州,讨平张角。”
“臣遵旨。”
任命毕后,何进出来禀道:“禀陛下,今黄巾势众,朝廷兵少,陛下当下诏令州郡,自行招募兵勇,讨平叛贼。”
朝堂上大臣们听闻此言,皆相互对视一眼,并未说些什么……
刘宏用尽全身力气说道:“爱卿所言极是……咳咳…即刻诏令各州,自行招募兵勇,不得有误。诏告文武大臣,皇室宗亲,缴纳钱粮,以资军需。”
“吾皇圣明!”
朝会后,刘宏擢升何进,任命为汉军最高统帅(大将军),封慎侯,率羽林左右军及北军将士,在首都驿马车都亭,布防戒备,修理武器,护卫京师;并在函谷关、太谷关、广成关、伊阙关、轩辕关、虎牢关、孟津、小平津,八个关隘,分别设立驻军都尉。
三月七日,汉帝刘宏,下诏赦免天下所有奸党党人,召回放逐到边疆的党人的妻子儿女,只张角不包括在赦令之内,这道诏令是有史以来最快的,毕竟关系着士族利益。党锢之祸没了,朝堂自然都是上下一心,征调全国精锐部队,平灭叛贼。
不得不说汉帝刘宏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决定使的汉帝国这台老旧,还能在各方的输血下勉强运转起来,但也是最后一次运转了!
旬日之间,朝堂上各方势力都动员了起来,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商量对策如何挽救摇摇欲坠的汉帝国,士族开始出钱出人,刺探情报,武将开始厉兵秣马,出谋划策。
汉帝国的武将与士族一旦合作,基本都是稳赢,一方有经验,一方有钱粮。
对士族来说汉帝国是不得不救的,一是刘宏都解除党锢了,所以我们还是有机会的。二是我们士族会跟黄巾军合作吗?不会的,除非我们疯了!原因我们是士族!合作也得是士族合作士族,跟你一个底层出身的庶民有什么可以合作的?
而且汉末有学问的才子却为数甚少,这些人大多数出身世家,累世显贵,门第之见根深蒂固跟根本不可能屈尊降贵投效黄巾贼寇。
仅有的少数寒门士子像郭嘉,徐庶,戏忠之流大多都是刚正不阿,心怀天下之辈,心中多少还怀有汉室,不至于流落于贼寇,又怎么可能来帮着流寇来治理地方,在汉室正统名份没有寿终正寝之前,即便是枭雄曹操也无法改变麾下名士如荀彧,荀攸等人忠于汉室的决心,刘备汉室之胄也只能在曹丕篡汉之后才登上帝位。
现在汉室虽然衰微,却并非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没有机会能推翻汉帝国。
支持张角的无非是些落魄寒门与心机不纯的地方豪强,都是些想乌鸦变凤凰的人,能成为士族的人哪个不是身居高位,已经在乌鸦之上的层次了,何必跟着黄巾军干这种,不切实际的事?张角做不了皇帝,士族不会答应!
而且在黄巾起义前其党锢之乱没有解除之前,光和二年(179年)十二月任职司徒的杨赐,经历许生、许昭等人在会稽起义,看出来了张角的威胁,便刘陶商量对策。同时奏禀过汉帝刘宏,只是刘宏置之不理罢了。
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
这无非是一场中等豪强,部分小士族与落魄寒门们组织的一场搏弈,以命相博。博的是庶民们的命……
黄巾军起义,本来就是不切实际,数十万人反贼?
黄巾起义虽然有数十万徒众,分为36方,一方一个将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声势确实浩大。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卖药,哄骗别人入会出身,嘴头功夫,忽悠能力应该都是非常过硬的。但是对于行军布阵,战略战术却基本都是一窍不通。
张角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也都没有任何军事天赋。黄巾军作为起义的农民军,缺乏盔甲武器,又没有正式的军事训练,更加谈不上足够数量的合格各级军官。
东汉虽然已经是末年,但是主力军团全部都在,没有受过任何损失。结果就是天下精兵强将集结,发五校、招募三河精勇数万多人。披甲持锐的精兵对只有农具布衣的黄巾军,战斗力一眼就能看出高下之分。
黄巾军还不懂得运动战,一味死打硬拼,更加急速了自己的败亡。一战仓亭,被斩首7000多,随后又战,被斩首3万,淹死5万,损失车辆3万,大量部众家属被俘。随后在曲阳再次决战,又损失十多万人。
在自己还弱小的时候,就急匆匆的与汉军进行正规主力决战。如果让刘邦刚刚起义就冲过去与秦军主力决战,还能有后来的汉朝吗?就是我军在初期,也是尽量避免正规阵地战,主力会战。
而是应该发展根据地,利用运动战,寻找战机,逐步打击对手,发展自己,锻炼队伍。张角们则过于着急,在自己还很弱小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的多次与汉军爆发主力战,面对着解除了党锢的最稳后勤,最猛将领,迅速败亡也就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