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同一时间,深感大事不妙的宦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做各种积极的准备工作,以防止被杀。
他们花大价钱贿赂大将军何进的弟弟的何苗,请求他说说好话,求求情。
何苗收了钱,赶紧跑到大哥何进面前,跟大哥忆苦思甜。
何苗对何进说道:“大哥啊!我们一同从南阳到京城洛阳,都是贫寒出身,如果不是靠着宦官我们怎么可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宦官控制内省,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为的就是防止某些不怀好意的读书人过于密切的接触皇帝,国家的制度怎么能够轻易改变?”
看何进不为f所动,何苗继续说道:
“一旦改变宦官和士大夫的平衡,想要再改回去,那可就是覆水难收了。大哥为了国家和自身着想,还是应该考虑考虑和宦官和解吧。”
宦官又跑到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那里,同时暗地里塞了几箱金银珠宝给她。
舞阳君收了钱,找到女儿何太后说道:“大将军专杀皇帝左右,这是要独揽大权,是要削弱国家吗?”
于是,何太后找到何进多次为宦官说好话。
宦官集团的首领张让的儿媳妇本身就是何太后的同母妹妹,大家都是亲戚,彼此都对对方有很强的联系。
张让的儿媳跑到宫里,向她的母亲和姐姐哭诉,说是大哥要让她家破人亡,这究竟是为何啊!大家可都是亲戚啊!
何进听到这样的话,心理同样不好受。
权倾天下究竟是为了啥,非要搞个众叛亲离吗?
在连番的亲情攻势,以及利弊的权衡之下,何进诛杀宦官的思想动摇了。
袁绍一看,这苗头不对啊!
如果再不让外戚宦官火并,何进要是真的掌握朝政,出身名门的他岂不是要一辈子给这个出身屠户的大将军做狗,当然自身的个人荣辱不重要,那家族的大计如何才能成功啊!
于是,袁绍威胁何进说道:“我们跟宦官的大仇已经构成,水火不容的形势已经再清楚不过了。现在是我们抓住主动权,你不动手留着这个隐患未来一定生变,到时候如果宦官翻身,你看他们有没有那么好心。”
袁绍虽然是何进的谋士,但谋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
听完袁绍的话,何进感到了一阵凉意,一半是来自宦官的,另一半则是来自自己阵营的士大夫。
何进权衡之下,既然快得罪换宦官了,那不能再得罪士大夫了,于是他妥协了。
他升任袁绍为司隶校尉,假借。并且,还让他全权处理宦官的事情。
同时任命自己的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配合着点袁绍。
袁绍行事刚猛,而王允曾因为宦官索贿事件,差点导致自己命丧黄泉,与宦官有深仇大恨,最近刚刚回到朝堂之上。他们要怎么对付宦官,那肯定是不言而喻了。
袁绍命令属下的亲信去监视宦官们的一举一动,又催促董卓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自己要进京到离洛阳不远的平乐观。
何太后一看现在主事的是袁绍,顿时有些害怕了。
她把十常侍,小黄门等一众有权有势的宦官都遣散回家,只是留几个与何进关系亲密的宦官在皇宫众。
宦官们全都跑到大将军府去谢罪,请求饶自己一命
这些宦官们曾经权倾朝野,如今要去向自己曾经扶持的对象讨饶,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何进见到自己曾经低下四都要巴结讨好的宦官前来请罪,便打趣地说道:“天下汹汹,为的就是你们几个啊!董卓等人快要带兵赶到京城了,你们还是早早告老还乡,回去安享富贵吧!”
当时士大夫袁绍就在何进身边,希望何进当场把这些曾经残害士大夫的几个宦官通通砍了,拿去喂狗。
但何进不忍心,就是不听袁绍的话,对宦官动手。
其实何进心里也开始盘算了,他想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他觉得士大夫集团恨宦官,实际上不过是恨张让赵忠等十二个常侍。
只要把这十二个从皇宫内清除出去,然后再安插一批跟自己关系好的宦官进入宫廷,又有自己的妹妹何太后在内坐镇。那自己权倾朝野,就会万无一失。
这样做,对何进有个好处。
一,让自己的家里人觉得自己不是忘恩负义之徒;
二,给自己阵营的士大夫集团一个交代;
,保留宦官势力与士大夫相互平衡牵制。
这样的事情要是能成功,对自己来说可谓是一举得。
可惜,袁绍这个汉末争霸前期的主角可不想见到这样的局面,他要的可是汝南袁氏以及士大夫集团的全面胜利。
于是,他给各州郡发文书逮捕宦官家属以及附庸,诈称这是大将军的意思。
本来天下苦宦官久矣,各地出身士大夫的州郡官员,纷纷借机击杀宦官家属。。
这下可让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起来,何进认为自己可能上了袁绍的当了。
于是,作为权谋家的何进立刻调整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