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辈读书人就如此不堪!’显然李亦大逆不道,让魏征这土生土长的大唐人有些接受无良。
‘也不是啊。我是说那些假读书人,可不是说阁下啊!’沽名钓誉之辈岂可称为读书人,为国为民的才是吗。就是人少了些。李亦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试图解释。
‘这有什么不同吗?”
‘这有什么相同吗?’李亦反问道。
滑天下之大稽。不是所以读书的人都配称为读书人!或者谁又能真正来定义读书人,定义官员的职责义务?
没有。至少这大唐没有。
有人监察吗?
如果闻风见奏,鸡毛蒜皮,没事找事,眼睛盯着谁又娶了几房小妾,谁家又干了什么的御史也算的话,那就有。其他什么的,就靠自觉吧。
水平不如酒瓶,才气不如财气。这贵族社会中门阀世家,高低贵贱生而注定。寒门逆袭不过是一厢情愿,所谓科举为寒门而开笼统太过了吧。
有隋一朝开科举,以为事公平公正的一卷定终身吗?
不是!两榜取士,并非是明首创用来制衡南北朝堂势力而是皇权在门阀世家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让步的妥协。
隋文帝开创科举。是否是为了给寒门学子一个向上的机会不好置评,但出于皇权的角度的考虑更多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进而加强皇权。东汉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知识,西汉一朝的布衣将相格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想袁绍那样的四世三公,官宦世家
在魏晋时代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几乎是选官权赋予世家的合法化了。所以隋文帝时,朝堂上六成官员出自门阀世家。
为了改变这不利于皇权的局面,隋炀帝先后设立进士科扩大科举名额。然并软貌似这狠狠得罪了世家门阀,所以隋朝就被门阀世家抛弃了。
所谓农民起义?别开玩笑了!
李密?李渊?窦建德?王世充?
而现在的李唐皇朝的李渊一家子当年如何反对杨广的科举现在就会多支持科举。
无关人品仅为利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何况李亦本非那喜爱儒学之徒,不可否认的孔子是真正的大家,真正的有思想的人物。只是后辈无耻之徒玷污了老人家的一片向学之心。
‘小道冒犯一次,你不信,我不信,谁信吗?’
‘还知道冒犯,年少气盛也不可妄言。’魏征也莫名的看了眼李洛。
‘小道不过是山野之人,岂会久涉凡尘。就算胡说了也没什么。”李亦不在乎的说道。
‘谁信呢?’魏征嘴上不承认,身体还是很诚实的默认了。
虽是少年气盛,然而所说的也非是虚言。自己信吗?以心问心魏征不知道。那些高级朝臣也信吗?皇帝信吗?太子也许信?那又如何?
这官场终究是官场,在一群明白的糊涂的人的前,谁又敢揭开这遮羞布呢?也许只有李亦这傻孩子。
仿佛与泥沼中求生,所有人都想向岸上挣扎,所有人都不想让别人率先上岸,于是在一回回的消耗时间,消耗生命,一回回的等待着乱局的兴起。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泥沼碾压过头顶。
‘老夫不如矣。’魏征看着李亦那时而不着调,时而严肃万分的面庞。看着这稚气未脱的眉目,魏征仿佛有一种错觉。这孩子会是改变着变局之人吗?
‘小道不敢。’李亦站起身向魏征一礼道。
李亦个人觉得魏征十分有趣。也有一份敬佩,这敬佩无关私利,但为人品。对一个能专业找茬找一辈子,并且为国为民的狠人来说,光着份坚持就是能让没有信仰没有坚持的李亦五体投地的了。
‘你师父是?老夫以前这么没见过你?’见李亦腰间露出的千牛备身的腰牌,魏征突然问道。
这应该是个勋贵之后,再次也是世家子弟。想来是家中送到道观中历练的。
在魏征看来应该是哪位勋贵的后人,这进宫的腰牌可不是那五姓七望的世家子弟在意的,更不是皇家人愿意随便给那些世家子弟的。再加上刚刚那番言论,李亦那份傲气也不像个单纯的小道士。
所以李亦的身份也不出那几家李姓了。只不过令魏征好奇的是,这是那位高人收的徒弟?终南山自己也没少去?
‘小道玉决,师父道号不便。’李洛摸了摸自己的帽子,李亦不想现在掉自己的马甲。
‘那老夫也不好强人所难。’魏征看着李洛一直在摸着帽子傻笑,更加好奇这是谁家的孩子了。
‘不敢。不知大人为何会在此地?’李洛好奇的问道。
魏征现在不应该是太子洗马吗?不随着太子在长安监国跑到这里干嘛?
‘老夫身为太子属臣,自是为太子而来的。’魏征摸着胡须笑道。
‘...........’信你个鬼!不过与自己也没什么关联,李亦也不想知道为什么。‘大人自便,小道初至此地还想游览一番。’李亦笑道。
‘圣驾在那边。’临行前李亦给魏征指了个方向说道,便往远处小跑去。
‘还是孩子啊!’见李亦那活力四射(误)的背影魏征叹道,感叹之后魏征便向李渊所在方向而去。在魏征转身的时候,看见李亦在树上的刻的字脸皮不由又一抽。
‘到此一游,特此纪念!’
‘圣人,太子洗马魏征觐见。’守在远处的小太监向李渊报告魏征的到来。
‘让他过来吧。’李渊看着台下尚未分出胜负的比赛说道。
‘拜见圣人。’魏征向李渊弯腰拱手道。
‘免了。太子在长安可好?’李渊转过身来问道。
‘臣来时殿下尚在宫中处理国事。’魏征抬起头回道。
李渊听魏征的回答没有什么反应,想来长安发生的一切又怎么能瞒过李渊的耳目呢。
‘魏卿家也来看看。’李渊指着球场之上的众人向魏征说道。
魏征依李渊之言看向台下的众人,不禁眼角一抽,
裴相您年纪也不小了,不怕把腰闪了?
陈相您的年纪好像比裴相年纪还大吧?
安陆王你爸爸让我来监督你读书的,就你这样的要我怎么给你爸爸交待?一天天的不好好学习?
‘此球唤作太极球,甚是有趣。’李渊心情不错,故而向魏征说道。
‘倒是有趣。’魏征看了一会,也生出热血来,想亲自上场来一回。
‘自然。’李渊带了些许的傲娇的回道。
李亦发明的。没错!我家的!李渊内心澎湃中。
跟了李渊许多许多年的李福无语问苍天‘..............’发现这夕阳真好看!果然是专心事业久了,看着太阳都觉得眉清目秀的了。
魏征没有听出李渊言外之意,点头赞同道。
‘江南之事由李靖,李孝恭主理。军需不可出事。’李渊的思绪突然漂到了正在江南平乱的李靖,李孝恭身上了。
‘太子殿下早已备好。’魏征回道。
作为太子属臣,为太子说好话是魏征的义务之一。现在替太子诉诉苦,刷个好感‘突厥屡屡犯边,军需难备。殿下着几日甚是难安。’
‘太子幸苦了。’作为大唐的皇帝,大唐有几分家底李渊还不清楚吗?现在太子诉苦的事,李渊也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将军再厉害,也不能不让士兵吃饭啊!
李渊随即派人去慰问了太子。
‘太子殿下让微臣督促安陆王读书。’魏征说道。
‘让他放心吧。由朕看着呢,不会惯坏他儿子的!’李渊不在乎的说道。
笑话!朕这么大的一个皇帝还教不好一个孩子吗?
李福:太子殿下您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老奴建议您亲自来督促督促您儿子的读书的问题!千万别相信您父皇这么大的碗!
魏征:不相信您的是您的儿子!和微臣真没什么关心的!
‘殿下不是这个意思。’太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魏征还得强行挽尊道。
‘行了。老子是他爹!他什么意思老子能不知道。’李渊看着魏征尴尬的解释着,笑说道。
魏征.................您能注意一下您的自称吗?作为皇帝您应该称为自己为朕!朕!不是老子!您不是土匪!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渊确实是土匪,不过魏征现在不这么认为,以后也不会这么认为的。
‘我们赢啦!’李承训那稚嫩的童音散发在夜幕渐渐降临的场地之中。
‘我们赢啦!’几个小皇子,皇孙跟着起哄道。
‘二叔!四叔!我们赢来!’兴奋的李承训抱住了李世民的大腿叫道。
‘我们赢了!’李世民一把捞出自己大腿上的李承训,将他抛上了天空。‘咯咯咯。’被李世民抛上天空的李承训咯咯咯的笑着。
‘飞起来来啦!’兴奋的熊孩子。
火把早已点亮,校场的风渐渐刮起。胜者的一方言萧燕燕,当然败得一方也没有如丧考批。
裴寂,陈叔达等老臣们捋着胡子在灯光的映照下,欣慰的笑着。而作为三省六部队的主力,高辰现在只想找个疙瘩躺着,这实力悬殊实在太欺负道士了。
而高台之上的李渊看着李世民,李元吉将李承训的小皇孙抛来抛去,先是神色莫名后又开怀大笑。
下旨设宴招待两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