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唐一曲远 / 第二十二章 李亦之见

第二十二章 李亦之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道长可以直说了,丽质的身体是不是?’待看着三小的背影消失,长孙问道。
  ‘小殿下想来是遗传了王妃的气疾。’在长孙的绝望中,高辰吐出了这几个字。
  ‘贫道开的药方,也可以给小殿下食用。不过最好还是用贫道师弟食补的法子,平常也注意些。’高辰补充了一句。
  ‘师兄看我干什么?’自天策府中出来,高辰一直在盯着李亦看。李亦忍无可忍的问道。
  ‘你说得都是真的?’
  ‘什么都是真的?’李亦不明白这没头没尾的问题。
  ‘对秦王妃说得生育最佳期,还有气疾不宜生育。’
  ‘我说是真的,师兄信吗?’李亦略带嘲讽笑问道。
  有些事情不经鲜血渲染,不历锥心之痛,又怎会相信?即使有人将事实摊开在面前,也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是真的。’看着高辰李亦肯定了自己所言的真实性。想了想又说道‘她若不听吾言,难多四旬。’
  ‘唉!你之言恐不为世俗之人所接受。’高辰想来是信任自家师弟的,但是想到自己尚且需要时间来缓缓,何况那些凡俗之人。
  ‘本座从未指望世人能接受。’李亦端坐一旁说道,冷然的声音可见说话之人心境。
  这世间之人多数蒙昧,人云亦云,屈于权势,畏于人言。又岂能寄希望于世人自悟?若要推行一道,必将以大智慧大毅力,乘九天之雷,秉世间之威权而下,若夏之洪水没尽异说,如春之细雨灌溉幼苗。
  无大破安得大立?上不行下安得效?或于世界他处可能,但是在这个上行下效的社会是不可能的。
  李亦又怎么会寄希望于改变世人那想法,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改或者不改与李亦又有什么关系?
  长孙,不过是看着=在些许的渊源的份上,李亦才出言提醒的。至于信或者不信?那不在李亦考虑范围之内。那剩下的人更不在李亦的考虑范围之内。
  ‘无情也没什么不好不是吗?’透过马车的窗口,李亦看着那湛蓝的天空,讽刺的笑道。
  也许在有些时候,不被人伤的最好方法便是去伤别人,毕竟恶人鬼也怕不是吗?毕竟这世间好人难做不是吗?毕竟这世界无人敢议论恶人不是吗?
  身而为人何必善良。
  身而为人最重要便是保护好自己,不能再一次遍体鳞伤,不能再一次了。
  李亦低头看了看自己握紧的手,仿佛下了决心一般。
  高辰李亦为秦王妃长孙氏诊治广为人知,只是长孙氏到底所患何病却难为认知。
  东宫崇文殿中大唐太子李建成正处理着日常政事。随着皇帝日渐衰老,越来越多的国家事务压到了李建成肩上。虽是事务繁杂,关系错综,但作为家族嫡长子,自小便是按大家族家主的标准培养的,再加上东宫属臣的帮助,那堆到东宫的事务倒也废不了什么功夫。
  其实对于帝王当然还有太子来说,多数的时候是国事易而家事难。如今的李建成也不例外,天策上将秦王殿下李世民也是自己一奶同胞的二弟野心勃勃。
  野心勃勃?什么时候这个本应该是用于乱臣贼子的词语何时用到自己的同胞之弟的身上呢?是晋阳之后?还是刘文静死后?或者是在母亲去后吧?
  这帝王家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咒呢?生而为王者自相残杀,后来的皇家也自相残杀?杨勇与杨广随国公时何尝不是兄弟情深呢?那现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会是下一个杨勇和杨广吗?
  ‘还有何事?’批阅奏折多时的李建成抬头看着座下之人说道。
  ‘父亲!’想到说些什么却终是难以说出口,李承道低头站于殿前。
  ‘你想知道什么?’李建成叹了口气,问道。
  ‘父亲终究是不愿告诉儿子?’李承道抬起头盯着李建成看。
  ‘这是为父与你二叔之间的事,与你和承乾无关。’李建成继续手中的奏折。
  ‘儿子何时说与承乾有关了?儿子只是好奇祖父为何对紫阳真人的两个徒弟如此礼遇?了解紫阳真人与我李家的渊源罢了。还请父亲告知。’李承道说道。
  ‘紫阳真人,为父知晓的也不多。’李建成挥手示意殿中的内侍出去。‘他应该事我李家早年的一位先辈后来云游天下,道行高深,于朝堂民间声名甚高。不过他与李家渊源之事,随着老辈的故去早已无人知晓。现今朝堂之中或许只有裴寂了解一二。’李建成说道。
  ‘紫阳真人竟是我李家先辈!’李承道很是惊讶,显然未曾料到竟是这个结果。‘也难怪祖父如此善待紫阳真人的两个徒弟了。’
  ‘紫阳真人原有三徒,王巍,刘邺,高辰,前两者于你祖父年纪一般,也是少年之是的好友了;高辰年纪尚小,与你四叔的年纪一般,当年在长安之时,没少祸害府中的花花草草。’李建成为自己的儿子介绍起紫阳真人的徒弟,不觉想起当时高辰年少的顽劣笑道。
  ‘当年高道长曾住在府中?’李承道皱着眉头显然有些难以置信。‘若是曾经住在府中,二叔怎么不认识他?’
  ‘你二叔没见过高道长,也没见过王刘二位道长。世外之人云游天下少在一处停留,当年紫阳真人暂住长安之时为父尚且年幼,再后来就是你祖父带着你二叔上任去了,只留为父在老宅照看家人。后来晋阳事后,紫阳真人仅仅停留一日便离去了,为父当年忙于事务还是偶然听闻。’李建成转过身来说道。
  ‘父亲是说紫阳真人当时在晋阳?’
  ‘是啊。若无紫阳真人,你真当岐晖岐大道长真能倾尽他楼观之力助你祖父?’李建成看着自家的傻儿子笑道。‘那李亦也是紫阳真人的徒弟,按理来说你们兄弟唤他一声师叔祖倒也不为过。’许是想到那日李亦问李承乾应该唤自己什么,李建成不由的也看起自家儿子笑话来。
  ‘按理您该叫那小李亦什么?’李承道黑着脸反问道。你儿子我唤人家师叔祖,那么作为老子的你辈分又能高倒那里去?
  ‘咳咳。’好像自己的辈分确实没高到哪里去。李建成咳了几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神态自然的又返回座位上批阅奏折了,示意李承道你可以走了。
  ‘儿子告退。’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信息的李承道退出了崇文殿。
  刚出殿门,李承道便碰上了前来觐见太子的朱尔焕和乔公山,李承道并未在意便离去了。
  ‘竖子无礼!’回府的李世民听到了长孙转述的李亦所言,李世民胸中难掩怒气骂道。
  长孙急声安慰起李世民,这安慰的语言当然不过是李亦年少不懂事,胆大妄言,不知天高地厚。
  ‘原本想让他做承乾的伴读的,看来是我看走眼了。’李世民抱着娇妻说道。
  ‘他本是紫阳真人的高徒,又怎么会久留凡尘甘为伴读。’长孙开解了李世民几句。
  ‘我儿身份贵重,将来不可言。他不过是山野道童罢了。若为我儿伴读,当真是抬举他的。’作为父母谁不偏向自己的孩子呢?至少在言语在面子上都是偏向的,李世民也不例外。
  ‘不过高道长给丽质诊脉,发现丽质确实患有气疾。由此来说,那小儿的医术确实不凡。’长孙对李亦的医术还是赞赏的。
  ‘他医术自然不凡。三皇姐能捡回一条命来,还多亏了他呢。’李世民似是赞赏,似是遗憾的感叹了一句。
  ‘小儿终究是小儿!毛都没长齐呢?哪里明白什么生育之事?又怎会知道女子身体何时成熟何时衰老?’李世民对李亦提出的女性最佳生育期之说嗤之以鼻。
  当然若是李亦要是知道李世民不相信这最佳生育期是因为自己这毛都没长齐的年纪的话,可能也许大概会哭死在卫生间吧。
  太极宫政事堂内。裴寂,封德彝,陈叔达,裴矩等人或者是等相正在讨论安排即将的春狩,李渊出行之时的路线方针。
  后宫之中尹德妃曼妙的舞姿依旧迷人,美酒佳人的迷乱之间是皇帝难以清明的眼神。
  长安城中百姓依旧是为了生存而努力着,比如说小商人孟临风正担忧着前几日相认的老乡李亦。
  武德七年的春季到来的和以往一般,平凡而宁静的日子便是如此一天一天的过去;只是这是如往常一般的幸福的小日子,或者是说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当然知道的人不想说,不能说;不知道的人,不用说。
  终南山山上的李亦连日以来喷嚏连天,只能自我安慰是有人思念了,只不过仅仅是不知何人思念罢了。
  一方面是不想让别人猜到自己夜间干了些许的违法乱纪之事,一方面也确实悄悄的数数了这偌大的大唐会思念或者是会偶尔念叨念叨自己的又有几人。
  结果是肯定的,也许只有师父师兄了。这里不得不可怜一下被李亦遗忘的孟临风小同学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