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武昌城朱由检离开前留下王承恩配合军检司李邦华甄别降卒,统一整编,原部队全部打乱,新兵全部送入武昌军营集训,再分至各营。
至于刘国能、袁可路等军官则被送入南京临时军事学院(前国子监)进行洗脑,学习儒家“忠于君主、舍生取义”的核心思想;顺便学习孙子兵法,学习烈焰军军阵。
刘国能他们是新明朝第一期军事学院军官,对此刘国能是激动滴!因为从军事学院出去后,就是汉军游击以上军官,正儿八经的儒将(被儒家思想毒害的将领。)
与刘国能一起的,还有汉军中经过此战要被提拔的将领,如李凉也在这一期学员中。
当刘国能穿上那朝思暮想的赤红铠甲时,高兴的睡不着觉,整天就穿着那身铠甲,穿上这身铠甲,母亲不再责骂他!所有士卒不管是不是自己部下都对自己无比尊敬,眼神里透着自己曾经的那种羡慕。
让刘国能感到不一样的生活,让刘国能特别自豪,尤其汉军之中所有人都犹如亲兄弟,让刘国能感到十分温暖。
军事学院军事教官为陈奇瑜、洪承畴、周遇吉;军事学院儒学教官为温体仁;军事学院洗脑教官为王承恩,军事学院兼职院长为汉王。
阵容强大,新朝的核心大臣都参与任教,可见朱由检对军事学院的看重。
这将是未来烈焰军军官必须进修的学院,没有进修军事学院别想当武官当将军。
武昌受降之事被安排的井井有条,朱由检快马赶回南京,开朝议政,很快定下联盟李自成共讨建掳的国策。
出使西安的使者为兵部尚书杨嗣昌推荐的周元忠。
此人南京本地穷困书生一枚,能言善辩,在汉军驻守南京后,每日挑灯夜读,等待汉王开科举士,梦想做一名新朝官员。
机缘巧合下被杨嗣昌赏识,收为幕僚,从此成为新明核心圈边缘人物。
朱由检一边派出使者同李自成议和,一边秘密增兵山东,山东原驻军七万,朱由检调武庚统帅五万大军秘密北上,山东德州一线兵力突破十万。
南京招收新兵五万、正在热火朝天的集训中,半年后即可参战。
武昌降卒十万,也正在紧急集训,这批降卒毕竟是当过兵的,对于战阵很熟练,需要的是学习汉军的战阵,三个月的样子即可奔赴战场。
不要害怕降卒反叛,因为他们不会。
跟着张献忠混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黑摸摸,穿的都是破衣烂衫,加入汉军后穿的新衣服,吃的都是白米饭,如果你是重步兵或重骑兵还顿顿有肉。
最要紧的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家里人在家里辛勤劳作,眉开眼笑看着自家土地的粮食。
他们反叛个鸡毛,反叛汉王不就是反叛自己吗?
如今汉军的总兵力突破三十万,更是掌握着大明最富庶最繁华的江南之地,可谓国富兵强,最令朱由检开心的是迫击炮已试射成功,迫击炮小分队已组建完毕。
共有十门迫击炮,炮弹一百枚,就是炮弹制作需要太多时间,一百枚炮弹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更是消耗五万两银子,这让朱由检很郁闷,太烧钱!
自己根本用不起迫击炮,所以迫击炮只能在关键时候使用,那打出去的都是银子啊!
主要是现在的科技水平太落后,制作炮弹全是人工,提炼精铁也是人工,一耗时间,二耗银子。
在周元忠意气风发前往西安时,北京建掳朝廷正在激烈争吵,以豪格为首的势力支持对李自成开战,以代善为首的势力支持对汉军开战。
各自有各自的理由,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大玉儿,顺治帝福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豪格的理由是:李自成的势力都在北方,我大清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一统北境,再举兵南下,进而一统天下!
这个策略没错的,和朱由检的策略一样,朱由检就是先一统南境,再兴兵北伐一统天下。
代善的理由是:李自成不足为虑,顺军虽拥兵百万,但都是乌合之众,而汉军实力我方不得而知,但有传闻,不论是西军还是顺军还是以前的明军对阵汉军从未有过胜绩。
中原北地连年灾害,民不聊生,根本无法为我大清提供足够的物资,反观南地,非常有利于汉军的发展养精蓄锐,一旦给予汉军充足的时间,日后必会成为我大清最大的敌人。
到时候谁灭谁还不一定呢!
针对代善的理由豪格提出反对意见:如果我军南下对汉军开战,李自成乘机攻我京师如何是好?山西可是离京城很近呀!而且山西驻有顺军十五万,不把家里打扫干净,如何对汉军开战?战线一旦拉长,我军根本无法及时回援。
各自都有道理,多尔衮皱着眉头看着争吵的两股势力。
在多尔衮心里是比较认同代善策略的,毕竟当年通州城外一战,他始终觉得非常古怪,当时的明军一支重骑兵将已方蒙游骑杀的丢盔弃甲,可是这些年再没见到那支部队,那支部队去哪了?
围攻大明京城时,那支精锐之师也没出现,难道他们已被皇帝解散了吗?怎么可能?
大汉奸范文程也是站在代善一边的,因为他和多尔衮有同样的疑问,只不过多尔衮想的是重骑兵,而范文程想的是燕云十八骑去哪了?
天下虽大,但是势力就这么多,燕云十八骑一直没出现,去向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汉军,他们属于汉军!
多尔衮也明白,那支精锐重骑兵隶属汉军。
想明白这里的多尔衮自然知道不能再给汉军时间休养,汉军是一支猛虎,一定要将它扼杀在摇篮中。
“传大顺国和谈代表觐见!”多尔衮站在龙椅一侧大声下达命令。
听到多尔衮的命令,豪格一脸怨毒,汉奸代表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也是一脸疑惑,难道真要拉长战线去打汉军吗?有必要吗?反正我大清实力最强,先把身边的灭了呗!
在这些汉奸眼里,八旗兵最厉害,满万不可敌,一统天下的只能是八旗兵。
“外臣大顺国丞相牛金星参见大清国皇帝陛下!”
牛金星面容平淡稳如泰山站在皇极殿之中,拱手作揖道。
身上带有一股大国的气势,好像他不是来求和的,是来受降的。
从一个小小的举人,一跃成为一国丞相,牛金星是飘的,尾巴是翘的,眼里是目中无人的。
“李自成想要和谈,他的诚意呢?”多尔衮坐在龙椅一侧,眼睛斜视牛金星,对牛金星的态度十分不满。
“我皇不是要和谈,而是要救尔等!如若尔等继续同我军作战,最终得利的只能是伪汉!我皇的诚意吧!自然是双方罢兵休战,仅此而已,难道尔等还需要其它东西吗?尔等有这个本事吗?我大顺拥兵百万,战将千员,万箭齐发之下,遮天蔽日犹如蝗虫过境,我皇是不忍让伪汉得利,这才想罢兵。”
“你…”多尔衮被气糊涂了,他没想到这个傻缺嘴巴这么毒,态度这么嚣张,尼玛这是来议和的还是来宣战的?
其实牛金星内心也是惶恐不安的,他之所以如此,就是想要在李自成面前表现一下,不丧权辱国拿下和书,有此成就日后在大顺的地位就稳啦!
早在牛金星出使北京之前,李自成就授意他,只要和谈成功,可放弃山西全境,命令李定国退守潼关,李自成确实是被建掳打怕了,他想让汉军和建掳两支猛虎去撕咬,自己在旁边等机会。
同时牛金星的眼光也是毒辣的,他与傅宗龙二人一起待在殿外,建掳却先宣他,很显然这是忌惮汉军实力,想要先打汉军,既然如此!牛金星不介意借汉军的军威逼迫建掳和大顺议和。
不得不说,牛金星能成为大顺国丞相,还是有一定本事的,如果是别人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就看出建掳心里的想法。
“听闻,李自成曾在河南商丘与山东菏泽两度与汉军开战,能否说一说汉军战力如何?军力如何?士气如何?与我大清八旗勇士相比如何?”
大棒槌豪格神助攻,站出来打算嘲讽一下牛金星,他这话一问,多尔衮就暗道不好。
为什么?因为牛金星现在代表大顺国,不可能说汉军如何如何厉害,顺军多么多么弱,那太丢脸,牛金星只能贬低汉军夸大顺军,这才能保住大顺国的脸面。
如果牛金星真这么说,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代善的支持者会瞬间转变阵营,支持豪格。
因为汉军连顺军都干不赢,怎么干得过八旗,既然干不过,那就先收拾身边的顺军,再南下。
果然!牛金星不负众望,眉毛跳动之下,脸不红气不喘开始吹牛皮。
“汉军乌合之众尔!先说当年商丘一战,我皇围困明将孙传庭与河南商丘孤城,连番苦战,士卒十分疲惫,这群乌合之众突然杀出来从背后偷袭,我皇威武,率领疲惫之师奋力苦战,杀敌无数最后从容撤退!再说山东菏泽之战,我皇率领大顺天军,一日攻破菏泽,进入山东境内,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济南府,无人能挡,劫掠银钱无数,最后在汉军倾巢出动救援济南之下同样从容而退,汉军不行!实在是乌合之众,和山匪土寇无异!”
牛金星说完仰头挺胸,好像他说的真的是事实,大顺军乃无敌之师,只是干不赢八旗兵而已。
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汉奸武将看着趾高气扬的牛金星纷纷冷哼一声,在他们眼里牛金星就是个跳梁小丑,他们有点期待汉军代表傅宗龙待会如何表演。
听了牛金星的话,吴三桂等人更是兴奋,汉军连顺军都干不赢,打他们不是撵鸭子一样吗?八旗老爷一统天下指日可待,自己王爷的宝座算是坐稳啦!
“行啦!行啦!滚下去!”看着满朝官员的变化,多尔衮十分郁闷,没想到好好的计划,被牛金星这个二货给搅合黄了。
“嗯?敢问大清皇帝陛下,议和之事?”
牛金星就是来议和的,差事要是没办好,回去得挨罚,吹牛归吹牛,正事还是要关注的。
多尔衮很想丢一句:议尼玛议!
最后还是压住怒火表情和蔼面带笑容道:“容本王与大臣商量之后再知会贵使!麻烦贵使先回驿馆歇息!”
“传傅宗龙觐见!”
气糊涂的多尔衮现在想听听傅宗龙说些什么,汉军又有何诚意。
傅宗龙步入大殿,看着物是人非的皇极殿,眼眶不自觉有些红润,心道:“陛下!早晚会带兵打回来的!”
“外臣傅宗龙代表汉王跪拜大清国皇帝陛下,汉王恭祝大清国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好!好!”大棒槌豪格看到傅宗龙一进来就是五体投地行跪拜礼,显然把自己当做大清国的臣子,看得豪格哈哈大笑。
“哈哈…”满朝官员纷纷大笑,当然除了代善、多尔衮、范文程。
这三人惊讶于汉王的胸怀!这样的人不是胆小怕事之辈,就是绝对的奸雄人物。
“平身!”皇太后大玉儿也露出笑脸,抬手示意傅宗龙起身。
“你们家王爷想议和,可有和策?”
多尔衮皱着眉看着傅宗龙,在多尔衮心里此人的能力远超牛金星,此人城府极深,胸有韬略,绝对是个能臣干吏。
“启禀大清国皇帝陛下!大清国摄政王爷千岁!我家王爷掌管着江南与山东等地,带甲不足三十万,南边有带甲百万的大西国张献忠,西边有带甲百万的大顺国李自成,北边有天下最勇猛的八旗勇士,我家王爷每日心惊胆战,谁都不敢惹,谁也惹不起,只求归附天下最勇猛的八旗,得到八旗的保护,为了表示诚意,我家王爷愿意每年供应八旗勇士粮三万担!只希望八旗老爷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让天下一统,让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
“嗯!可以啊!三万担刚好解决我军出征李自成的粮草问题。”
“是啊!相比李自成,汉王的诚意够足!应该和汉王议和,同李自成开战!”
“是的!”
傅宗龙话毕,朝堂上穿着僵尸服的官员们纷纷低声议论着,基本上全都站在豪格一方,支持豪格的主张。
这是朱由检授意的,先示弱敌人,卑躬屈膝,待和李自成谈妥之后,双方共同发兵。
“报!岳托贝勒八百里加急前线战报!山东德州汉军大量增兵布防,现已囤积超十万兵力!岳托贝勒请示陛下旨意!”
就在朝堂官员纷纷表示愿意和汉王议和时,山东德州增兵的事被正在北直隶带领大军的岳托上报朝廷。
五万大军突然增兵德州,怎么可能瞒得过建掳斥候呢。
“傅宗龙,汉王这是何意?”多尔衮听到消息,嘴角上扬露出阴狠的笑容,终于有把柄对汉军开战了吧!
满朝文武纷纷怒目看着傅宗龙,如果傅宗龙解释的不好,估计会被当场打死在这皇极殿。
“诸位!这不是很正常吗?外臣早已将李自成使者前来龙都议和之事禀报我王,我王为了以防万一增兵德州实乃无奈之举,只是为了百姓们能多一点撤退时间,打我军是肯定打不过八旗天兵的,跑又跑不掉,只能靠人数混日子这样子!”
傅宗龙佯装十分畏惧十分害怕说着这话,内心是郁闷的,甚至有点想吐,他在想陛下怎么会让臣说这么反胃的话啊?陛下是从哪学的这些装龟孙的话语的,还龙都!还天兵!
看着傅宗龙那害怕加上谦卑的态度,就连多尔衮都渐渐动摇,想着:看来汉王只是三国历史上的大耳贼,满口仁义,实际上一无是处,胆小怕事。
范文程也开始动摇,心道:“难道我错了?朱由检不是汉王?那燕云十八骑去哪了?朱由检去哪了?哦!估计是带着护卫跑路找个地方做土豪去了吧!也对十八人能干嘛?”
豪格以及吴三桂等汉奸们则是趾高气扬,接受着傅宗龙的谦卑,接受着自己率领的士卒为天兵这个所谓事实。
傅宗龙看着众人的神情变化,内心冷笑不止,暗道:“一群庸人!说几句好话就开始自醉,自以为是的家伙!陛下才是真龙天子,总有一日你们都会看到事实。”
又连续过了几日,北京朝堂一直在商议,最终豪格代表的势力掌握大权,决定与汉军议和,双方以山东德州为界,罢兵(啥罢兵从来就没打过)。
建掳主力全部调往大同、通州一线准备向李定国部发动攻击。
而周元忠抵达西安后与李自成的议和宣告破裂!
因为李自成认为,建掳只是外来势力,他们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是汉军不一样,汉军是自家势力,和汉军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最重要的一点,在李自成心里能一统天下做真正皇帝的就是汉王,其次才是自己,在这种形势下,李自成怎么可能和汉军合作?李自成做梦都想汉军消失,那他就是真正的帝王,汉家的帝王。
简单来说,李自成的这个想法和大部分人一致,八旗兵多次入关都是劫掠一番就离开。
就连南京朝廷,温体仁等人也是这样认知,起初朱由检提出联盟李自成讨伐建掳时,温体仁等人都是懵的!好说歹说才被朱由检说服,没想到李自成撂挑子了!
李自成是不会和汉军合作的,他只会借住多尔衮的势力先灭掉汉军这个威胁,张献忠根本入不了李自成的法眼。
至于建掳,李自成认为他们早晚会退回关外,即使不退,到时候只有自己一面旗帜,数千万汉家百姓不愿当奴,就只能跟着自己打建掳。
当消息传到南京时,朱由检是愤怒的,破口大骂李自成愚蠢!
因为李自成的愚蠢,朱由检不得不自己吃下自己种下的苦果,下令山东将三万担粮食送往北京,继续装孙子。
原本这只是忽悠建掳的,朱由检根本没想过要给粮食,现在不给不行啦!李自成不合作,不给的话,建掳就该打自己啦!
同时朱由检将武庚调回武昌,准备先灭南明再灭张献忠,现在朱由检必须和建掳抢时间。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是无法和建掳决战的,朱由检只能按照以前制定的国策做事。
先一统南方,再兴兵北伐,和建掳决战!
武庚同志得到命令后,又带着五万小弟浩浩荡荡南下,内心满是郁闷,他很想打建掳,打建掳啊!眼看都到建掳眼前,又撤退啦!
孙传庭又何尝不是呢?不仅没得仗打,还要担任建掳的粮草官,哇靠!
在北京,傅宗龙并没有着急回南京,而是在此处打听皇后的消息,希望能找到皇后的凤体。
皇后的消息他没打听到,倒是打听到一群忠臣良将被关押在前锦衣卫诏狱中。
这是傅宗龙买通汉八旗士卒打听到的消息。
河北巡抚郑崇俭卢沟桥大败,誓死不降,多尔衮敬畏其为忠勇之人不忍将其杀害,关押在诏狱中,每日好吃好喝好招待,耐心劝降。
锦州总兵祖大寿被吴三桂忽悠,誓死不降,破口大骂外甥吴三桂,并当场与吴三桂断绝关系,吴三桂因为自己母亲的关系,不忍杀害这个舅舅,于是祖大寿也被关押在诏狱内。
锦州参将曹文诏同样跟随祖大寿誓死不降,被关押在诏狱内。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御史老狗,特别有汉族风范,誓死不降,和这群武将一样被关押着,只是光时亨的待遇没那么好,天天被揍!已经奄奄一息。
礼部尚书黄道周破口大骂建掳,因为黄道周一代大儒的身份,多尔衮不敢杀他,只能把他关押在诏狱之中。
诏狱内关押的忠臣良将实在太多,足有两百多号大小官员。
明宗帝(周王)、庞皇后、垂帘皇后张嫣、诚意伯刘孔昭、等皇亲勋贵则被关押在周婉儿曾住过的南宫别院。
至于杀害嘉定伯周奎的杨夫人和周不凡,那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周不凡既然搭上尚可喜和孔有德两个大汉奸,天天干爹干爹的叫着。
那是因为周不凡这小子把自己母亲杨氏送给两个汉奸享用,而杨氏也是乐在其中。
原本骆养性准备将杨氏和周不凡秘密抓起来送往南京的,就因为这两货搭上孔有德和尚可喜,骆养性硬是无法行动。
诏狱之中,那些忠臣良将看着黑乎乎脏兮兮的牢房,每日以泪洗面,江山沦落至此,是吾之过。
他们在牢房中期待外面出现一个民族大英雄,拯救这汉家江山。
当他们听说左良玉拥戴福王在武昌登基,建立南明时,无数人喜极而泣相拥而泣。
嘴里大喊:“大明不亡!”
傅宗龙得知这一消息后,四处搜集消息,列出官员名单,策马狂奔离开北京一路南下,想求见陛下营救这批忠臣良将。
不为别的,因为南京朝廷缺官员,缺忠臣!诏狱内的这群人都是被建掳“友情筛选”的可用之人。
尤其是曹文诏,这人可是训练骑兵的一把好手,汉军重骑兵要是交给他,那战力绝对能提升几个档次。
历史出名的关宁铁骑就是曹文诏一手训练出来的。
那时候的朝廷穷啊!没钱啊!就在那种情况下,曹文诏都能训练出战力强悍野战不输建掳的关宁铁骑,更别说国富兵强的汉王势力。
还有郑崇俭,此人可是训练步战兵的一把好手,历史上,郑崇俭依靠一万步兵对战李自成四万骑兵,既然完胜!大胜!弄得李自成非常恼火。
现在朱由检手里可用之人太少,就周遇吉,武庚,李定国还没在自己身边。
而陈奇瑜、洪承畴等人只会指挥,决胜千里,对于训练士卒他们也不会,一窍不通。
所以当朱由检看到二百多位忠臣良将正在受苦时,紧急召开朝会,商量如何营救他们。
去北京武力救人,太难,难如登天。
因为不能派重兵,兵力一多那还不如直接攻城呢,兵太少又没多少用,恐怕救不出来吧!
就在百官一筹莫展时,德川雄一带着小坤兴蹦蹦跳跳出现在皇极殿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人不能多会引起北京的戒备,燕云十八骑只有十八个人不多吧!
人太少战力会有影响,燕云十八骑战力强悍恐怖,去北京救人绰绰有余。
于是在朱由检一声令下,十九骑奔驰而出,曾经想要娶周婉儿的商人李显,成为燕云十八骑的带队人,不知不觉中这货正在走向一条通往大英雄之路。
带着十八人跑到北京城救人,这不是英雄吗?
正在诏狱之中以泪洗面的忠臣良将们,即将迎来他们的光明大道!
当然光时亨例外!朱由检是不会用他的,至于黄道周,虽然之前跟自己有矛盾,但黄道周确实是个忠臣,朱由检是有风度的。
至于王应熊、陈演等人现在在哪儿,朱由检真心不知道。
至于南宫里面那些皇亲,朱由检恨不得杀了他们,还救呢!要不是因为他们瞎搞,婉儿也不会“死!”
“祖总兵!您这是在?”诏狱内,郑崇俭看着正在墙上拿着石子涂涂画画的祖大寿问道。
“分析形势,依据眼下局势,陛下(南明福王)完全是在夹缝之中生存呀!我大明危矣,奈何臣深陷牢狱无法为陛下效力!”
祖大寿泪眼朦胧,看着自己在墙上画的武昌附近地形摇头叹息。
“哎…都怪那个昏君!如果早早的调集重兵剿杀伪汉,何至于此!现如今江南富庶之地尽入伪汉之手,而伪汉呢?握有强兵,国富民强既然不打建掳反而打陛下,此等反贼人人得而诛之!”
礼部尚书黄道周痛心疾首道,他早知道汉军是心腹大患,他也知道大明要想东山再起必须掌握江南之地,现在一切都完了!都怪朱由检那个昏君还有温体仁那个谗臣。
诏狱内一干忠臣良将看着眼下的形势纷纷小声抽泣,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毒害之人呐!
“如果汉军是我大明的官军就好了!大事可期!大明河山不亡!”
突然诏狱内不知是谁嘀咕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