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收复台湾以后,郑成功改台湾城为东都,彰显了他矢志不渝抗击达虏的决心。
尽管荷兰人还有最后一两处据点没有拔出,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开垦台湾。
郑经也没有阻止,而且他从父亲起的名字中感悟到了另一层含义。
他亲自带领朱霸、万礼、何延彬等人巡视新港、目加溜湾、肖垄、麻豆、大目降、大武垅、他里雾、半线等地。“见其土地平坦膏沃”,适合屯田养兵。
当时台湾地广人稀,高山族和台湾汉族同胞“计口而种,不贪盈余”,土地利用率很低,便于移民垦荒。
他对高山族同胞“赐以烟、布,慰以好言”,严禁部卒侵犯他们的利益。视察归来以后,郑成功立即召集各提督、镇将和参军议事,在会上说:“大凡治家治国,以食为先。
苟家无食,虽亲如父子夫妇,亦难以和其家;苟国无食,虽有忠君爱国之士,亦难以治其国。今上托皇天重庇,下赖诸君之力,得有此土。
然计食之者众,作之者寡,倘饷一告匮,而师不宿饱,其欲兴邦固国恐亦难矣。故昨日躬身踏勘,揆审情形,细观土地,甚是膏腴。当效寓兵于农之法,庶可饷无匮,兵多粮足,然后静观衅隙而进取。”接着提出具体部署:“留勇卫、侍卫二旅以守安平镇、承天二处。
其余诸镇,按镇分地,按地开荒。日以什一者了望,相连接应,轮流造更。是无闲丁,亦无逸民。插竹为社,斩茅为屋。围生牛教之以犁,使野无旷土,而军有余粮。其火兵则无贴田,如正丁出伍,贴田补入可也。其乡仍曰‘社’,不必易;其亩亦曰‘甲’,以便耕。
在视察过程中,各处台湾的汉族移民和高山族同胞列队欢迎,更使他感到民风淳朴。
台湾高山族族长和郭怀义将军并列,一直在为郑家军顺利攻取台湾而祝贺着。
高山族族长面带笑意的看着郑森,说道。
“郑大帅此举顺天承运,赶走危害台湾的荷兰人,与我们久受荷兰人欺压的台湾人民来说,实属救命之恩,请受老夫一拜。”
说完,他做出一个下跪的举动,似乎就要跪下,一旁的郑经看了撇撇嘴,在心里直骂他老狐狸。
郑森不知其然自以为他是真要下跪,连忙扶住他,不让他跪下。
“使不得,使不得,族长您是要折煞我呀?”
听他这样说,他也顺水推舟起来,但拉过一旁的小姑娘,带到身前,
“娜依,还不见过郑大帅,如果不是郑大帅的军队,我们高山族还不知道要被荷兰人欺负多久呢!娜依快点跪下,谢谢郑大帅的救命之恩。”
娜依原本是个被高山族长宠坏了的丫头,在族中,高山族长对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原本她也不想对一个陌生人下跪,但一想到对方以后可能是她的……她心里就如同有一只小鹿一般,直乱跳,也顺便跪了下来,扎扎实实的磕了一个响头。
“娜依替爹爹和高山族全族百姓谢谢郑大帅救命之恩。”
说完她还悄悄撇了一眼站在他身旁的那个小男孩,见他五官端正,长得煞是好看,不由得脸蛋变得红扑扑的。
郑经正好瞧见了这一幕,他心里正纳闷着。
“好几天没照镜子,难道哥又帅了?”
郑森连忙也将她扶起,而此时高山族族长又说话了,
“娜依呀,你不是常和父亲说仰慕郑大帅风采,想要亲自去见见,这里你郑伯伯就在这,你还不说点什么。”
高山族长的话,让郑森有些蒙,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而娜依听了爹爹的话,脸蛋更红了,都红到了脖子根处。
“郑伯伯,娜依想去郑家做一个丫鬟侍女,侍候……郑小少爷。”
“什么!侍候我?”
郑经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了出来,只觉得这丫头是不是吃错了药,他们明明只见过两面。
“该不会这小丫头片子对本少爷有什么企图吧!”
郑经菊花一紧,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他想到的是鹿鼎记中的那个建宁公主,然而再看看娜依小丫头,越看越有点像。
就在郑经心里默默念叨父亲不会答应的时候,父亲突然别有深意得看了他一眼,然后说了一句,
“可以,侄女想到伯伯府里玩儿,当然可以,不过,侄女在我府里,谁敢把她当做侍女,哈哈哈!”
这下轮到郑经尴尬了。
————
看看南明那边的情况,
五月初十日夜间,朱由崧同马士英等逃出南京后,原来的意图是避往浙江杭州。不料途经溧水县时遭到当地土兵的拦截抢掠,混乱之中,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带领勇卫营兵拥簇着弘光帝奔往太平府(府治在当涂),太平府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闭门不纳。
黄道周在奏疏中说:“恭闻皇太后陛下自五月十一日与圣驾分离,南渡溧水,过独松关,遂涉余杭,东至临安。”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又写道:“实五月十有上与慈禧宫(即邹太后)同出都门,马辅以其母与圣母同为乘舆,渡溧水,为土兵所掠。马辅之子统家兵八千人遽拥上西行。马家父子知之,上与慈禧宫邈然不知也。抵杭之日,诸士民从马辅求圣驾,马辅但云:‘圣驾亲征,早晚奏捷,何皇皇为?’熊给事雨殷就坐中责马辅:‘亲征重事,何首辅不知,而专属之乃子?’俛首无以应也。”
可见马士英是同弘光帝、邹太后一道逃出南京,行至溧水后才东西分窜。某些史籍记初十日晚上朱由崧在太监卢九德的唆使下秘密出逃,马士英、阮大铖第二天早晨才得知皇帝跑了,匆忙收拾细软逃离南京,是一种讹传。
黄得功在击败东犯的左梦庚军后领兵屯驻于芜湖,对京城的变故一无所知,皇帝的突然驾到使他大吃一惊。问明缘由后,他不胜感慨地说:“陛下死守京城,以片纸召臣,臣犹可率士卒以得一当。奈何听奸人之言,轻弃社稷乎!今进退无据,臣营单薄,其何以处陛下?”
尽管他已经意识到朱由崧张皇失措,无可救药,仍然决定效忠到底,把这位昏愦的皇帝迎接进自己的军营。据说,弘光在芜湖曾下诏“郑彩、黄蜚、方国安、杜弘域、卜从善皆晋伯爵,大铖、大典拜左、右相,共统师扈上回銮,复为守御(南京)计。然已无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