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圆润 / 第208章:江湖是江里打水的壶

第208章:江湖是江里打水的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颜如玉早晨离开韩王府,一路打听刘娥下落,没有一点消息。中午回到静月庵与员明大师打听,却有了下落。汴京城南清风庵十几天前来过一位极美的小娘子,说是要剃度出家。见她身怀有孕,清风庵未肯收留。她一直住在附近,每日去庵堂吃斋饭。
  此时,窦青铜也回到静月庵。颜如玉将救刘娥原委说与窦青铜,二人随即纵马奔向清风庵。
  清风庵是汴京城最大一座庵堂,尼姑人数过百,员明大师就是在这里剃度的。清风庵因此地有名的清风岭而得名,岭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若不是到附近,根本看不到山脚的清风庵。
  国人办事喜欢找熟人,窦青铜也不例外。找到清风庵执事,原来的静月庵住持慧琳大师。
  慧琳大师一见窦青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听闻施主挺身而出解救静月庵,贫尼致谢了。”
  窦青铜见礼道:“慧琳大师,不必客气。静月庵供在下一个月斋饭,还没致谢呢。今日前来,向您打听一位有身孕来投庵的小娘子,您可知下落?”
  慧琳大师微笑道:“阿弥陀佛。这件事你要问她。”
  她身旁有一位五、六岁小尼姑,瓷娃娃般粉白,十分俊俏可爱。
  “施主说的可是刘娥姐姐?”小尼姑声音稚嫩,却说话有板有眼。
  颜如玉很喜爱她,弯腰将她轻轻抱在怀中问道:“就是她。你知道在哪里么?”
  小尼姑看颜如玉极美,伸手摸颜如玉脸问道:“施主好美,刘娥姐姐也是好美。我若是长大有你们美就好了。”
  慧琳大师嗔怪道:“出家人在于修行,总是在意自己的一副皮囊做什么?”
  小尼姑对颜如玉偷偷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对颜如玉挤眼睛。意思是离开慧琳大师,到外面说。
  窦青铜道:“大师。在下请她做向导,去找刘娥小娘子,请您行个方便。”
  慧琳大师道:“她大名李菡萏(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菡儿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乳名叫她菡儿,还没有法号。带她去,菡儿知道刘娥小娘子住处。”
  二人抱着菡儿出了清风庵,窦青铜问道:“菡儿,你能背一首菡萏的诗么?”
  “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盘倾……后边忘啦。”菡儿又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
  窦青铜接着道:“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菡儿渐渐跟着窦青铜一起背完诗。
  窦青铜道:“菡字含义是吉庆、幸福、欢乐。是你爹娘希望你幸福的意思。”
  “爹娘都死了……再也看不到了……呜呜……”菡儿说着一撇嘴,流下泪来。
  颜如玉给窦青铜一个大大的白眼,乱说话惹小孩哭,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她掏出丝帕为菡儿擦泪。哄菡儿道:“菡儿不哭,菡儿不哭。以后姐姐陪着你,每天陪你玩,为你做好吃的糕饼,好不好?”
  “真的么?”菡儿顿时停了哭泣,泪珠儿还在眼中。刚刚还梨花带雨,转瞬又认认真真问颜如玉。
  颜如玉与窦青铜对视一眼,这菡儿怎么小精灵似的,得理不饶人的。也是个吃货。
  颜如玉喜欢菡儿,就答应道:“只要慧琳大师放你走,姐姐就收了你好么?”
  “好喂——好喂——”菡儿举起两个小小粉拳欢呼。然后说道:“慧琳大师一定会答应的,我在佛堂里每日胡闹,他们都说看到我头疼哩。”
  “哈哈哈。”窦青铜大乐,这孩子太好玩了。对颜如玉道:“师姑,这孩子是个沾人的。如今沾上你,你就带着吧。”
  颜如玉笑道:“那又如何?我不是没带过小孩。吕博英到华山时九岁,一直到十八岁都是跟我的。这回有了菡儿,恐怕又无法行走江湖了。”
  菡儿得意说道:“姐姐,没有壶怕什么?慧琳大师屋里就有,一会我给你拿一个。”
  颜如玉与窦青铜都笑得不行。窦青铜道:“姐姐说的是江湖,不是茶壶……哈哈。”
  “江壶……是什么壶?是烧水的么?”菡儿一脸不解,眨巴眼睛看着颜如玉。
  “江湖啊……就是……去江里打水的壶……”颜如玉一边笑一边说。
  窦青铜道:“菡儿你别听姐姐胡诌,江湖就是皇帝也管不到的有人的地方。”
  菡儿认真说道:“皇帝也管不到,那就是庵堂里呀。这里没有皇帝。”
  颜如玉道:“对庵堂也是江湖。”
  三人拐过一片树林,眼前是三户人家。林边有一条小溪流过,一位小娘子正溪水在洗衣。
  “快看。刘娥姐姐。刘娥姐姐——”菡儿喊道。
  “菡儿!”刘娥站起身,抹一下额头汗水。刘娥美如静静的白山茶,美而不艳,是娇娇弱弱的身材。她刚有孕三个月,并不显得腰粗。
  菡儿挣脱着下地,自己先跑过去,对着刘娥笑。然后说道:“刘娥姐姐,哥哥姐姐来找你。”
  窦青铜走上前摸一下木盆里的水,起身看着刘娥说道:“如今你有孕在身,这水太凉,会坐病的。”
  刘娥鼻子一酸,几乎要流下泪来。自己半月前还是丫鬟女使侍候,眼下的心酸谁来关心呢?忽而有人嘘寒问暖,心下感动。
  颜如玉道:“我们是受赵元休的拜托来找你,跟我们走吧。”
  刚刚的心酸还未撤去,刘娥柔柔问道:“姐姐。去哪儿?”
  颜如玉见他十五六岁的娇柔模样,柔和说道:“韩王殿下受官家管束,不能接你回府。以后就与我们在一起吧,相互有个照应。”
  “那他……”刘娥欲言又止。已经泪珠莹莹。
  窦青铜道:“不要管他了,以后我们会照顾好你的。”
  刘娥沉吟片刻道:“好吧。奴家与刘干娘说一声。”刘娥弯腰要端木盆。不成想被窦青铜抢个先。窦青铜倒掉盆中水,只剩几件衣物。一手端着,一手递给刘娥一个十两银锭说道:“感谢人家收留,总要付些酬资的。给。”
  刘娥目光感激看着窦青铜,忘了接过银子。
  “走啊。别愣着了。”在窦青铜催促下,刘娥接过银子,二人去刘干娘家。
  刘干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矮胖妇人,云帕包头、褙子肥大。身旁女儿倒是瘦弱,十四五岁,褙子也是肥肥大大。看来刘干娘女红也是不甚趁手。
  “刘干娘,家里人来接我了。这是寄宿与饭钱,请您收了。”刘娥将银子塞给她手中。
  “拿这个做什么?咱们都是姓刘的,就当又多了一个女儿又如何?拿回去。”刘干娘很淳朴,推辞银钱也是诚心诚意的,又塞回到刘娥手中。一旁女儿刘川儿从没见过这样大银锭,急的话到嘴边又没法说。只能鼓着腮帮子运气,暗自埋怨娘亲,家里正缺银钱还要往外推?
  窦青铜道:“现在咱家不缺这点银钱,只是聊表寸心而已。你就收了吧。”
  刘娥将银锭塞给一旁刘川儿:“妹妹收着。”
  刘干娘脸上一红,自己从未收过人家谢资,而且是十两一锭的。看刘川儿眉开眼笑模样,是不会撒手的了。
  刘干娘只得红着脸说道:“惭愧啊,住半月还要钱。”
  刘娥万福致礼:“应该的。给您添不少麻烦。”
  刘干娘胖脸笑盈盈道:“刘娥生了孩儿,一定要知会我一声。我侍候月子去。”
  “一定会的。多谢刘干娘,奴家走了。”刘娥致礼后外走,又恋恋不舍回头望刘干娘几眼。
  “一定知会我——”刘干娘憨憨笑着道。又私下里嘟囔一句:“我看小娘子一定不是凡人,美的跟朵花似的,哪能在这荒僻之地埋没呢?”
  “放心吧。到时候我驾马车来接你。”窦青铜回道。
  刘干娘与刘川儿送出门外。刘川儿悄悄说道:“娘,你差一点就推了银锭子,可是十两呢?多傻!”
  刘干娘瞪她一眼道:“众人添柴火焰高,人帮人才日子好。哪能有点恩惠就要银钱?那不是路都走绝了么?”
  刘川儿嘟着嘴道:“娘,您说的我不懂。反正我就知道没银钱,干什么都不成。”
  “滚!拿着你的银子滚屋里去。没人情的东西。”
  “滚就滚!银子!嘻嘻!”刘川儿拿着银子乐颠颠进屋,先藏起银子再说。十两啊!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