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臣贼子 / 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点了几个刺头的名字后,权万纪朗读了一遍李正写的那首悯农诗,作为今日课上讲解。皇帝三令五申让皇子们挂于书房的诗,讲解一下也是顺了皇帝陛下的意。就在讲解的过得中,坐在下面的李正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知在忙活些什么,权夫子看到后轻咳两声,以示警醒,可李正是个老实人吗?初到国子监到处都是不认识的人,如果不打听如何知晓呢。拿出他的羽毛笔,旁边东阳公主对他这支羽毛笔很感兴趣,美目撩人心怀,含情凝睇。台上夫子讲他自己的诗,李正也没心思听什么,无聊的在纸上乱写: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在这个年代虽然没有分什么科目也没有正式的下课,但是却有中场休息时间,夫子在台上说道,大家休息一下,别走远了,一会儿回来咱们继续讲解悯农。话声刚落,只见房遗爱,尉迟宝琳等人帅先起身走向庭院,李正也跟着他们后脚走出。先到处看看熟悉下新环境。东阳公主没有出去,眼睛瞟着李正桌上那支羽毛,忍不住好奇的拿在手中左右端量,她亲眼见过李正就是用的这个写字,为何到了她的手中却不能用呢,随手拿起李正桌上那张纸,看完后满脸怒气,这个登徒子,年纪不大怎么能写出如此下流之作,整个学堂里就她一个女子,这诗句不是写她还能有谁?不过单单看这首诗,写的还真是不错,父皇说这个小子才情一斑,如今看来父皇没有看走眼。只是这首诗若被其他同学看到,让她这个公主的脸往哪放!索性把那张纸揣入怀中坐了回去,时不时的痴痴的笑笑。所不知道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一旦谁先产生了好奇之心,通常这种情形是会蔓延的,此时的东阳不知道,而李正更不知道。房遗爱一伙人围在一起正在说某个烟花柳巷的酒,其味香纯可口,女子婀娜多姿。李正入耳过心,情窦初开哪个男子不怀春?正听的入迷,远处的李恪向他走了过来,正兄如果喜欢,来日恪做东,请正兄品评一翻如何?我了个去,这位可是皇子,皇子邀请他去喝花酒,主要是他跟眼前这位皇子不熟啊,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人毕竟是堂堂皇子,第一次邀请也不好抹了人家面子不是,索性拱手道:承蒙殿下邀请,正却之不恭了。二人相谈甚欢。敢情李恪这个人不错,谈吐之间不失礼节,也没什么架子,自已一个农户家小子,李恪没嫌他身份低下,要知道,这里可是古代,阶级成份分明,能做到李恪这样属实不易。当然,李恪也不是傻子,他从出来就在暗地里观察李正一言一行,想要了解一个人,先投其所好,要不然还真是没什么好的理由接近李正。
  等到再次进入学堂之时,夫子依旧是讲着自已那首悯农,李正表面上目视前方,心里却在冥思。他在想房遗爱说的那种酒,真的有那么香纯吗?而那里的姑娘是否也是国色天香,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已写的那几句诗词不翼而飞,东阳貌似也没在听讲,小眼睛时不时的瞟李正一眼。多么枯燥的学堂,仿佛又回到了前世的学生时代。这半节课漫长而无味····
  与此同时,李世民收到边境来报,大至内容是,突厥人越境抢掠大唐境内的物资,放火杀人无恶不做,李世民深夜叫来李勣,房玄龄还有太子李承乾商讨,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大唐跟突厥打仗太过艰难,路途遥远不说,单单大唐边境的地质条件有多恶劣,等到大唐兵马抵达边境之时,早已是人困马乏,这样一支军队还谈什么打胜仗?君臣四人商讨半夜也没拿出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来。第二日上朝,李世民把问题抛出来,让文武大臣同朝商讨此事,然而仍无结果···
  次日一早,李正坐着马车,感受着刚制作的坐垫带来的舒适感美的唱起了流行歌曲: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所以我很珍惜不敢大意,用尽所有力气小心地爱你,唯恐弄丢你一切来不及,仅爱你这件事就足够美丽,我多次流下幸福的泪滴,容忍你的胡闹你的不讲理,爱不容易我会永远守护你······车夫听了之后大气都没敢喘,心想,这李家小子白日晴天满嘴这么下流的吟唱,成何体统~路过宫门时正好看到了李恪,只不过,李恪的心情仿佛不大好,简单打着招呼,李正让马车回去,二人一前一后的行走在去学堂的路上。殿下今日看似心情不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防说出来大家开心一下。李恪···
  李恪大体说出关于突厥入侵一事,李正这才收起心情思滤:想不到这场惨烈的战役还是来了,这场战斗最终是大唐胜,但负出的代价却让人胆寒。
  大唐的军队长途跋涉,跑废了多少马匹,死了多少人,做为一个穿越者,他不想再次看到那些历史,对于这场战役他是了解的,但在此之前,他要先捣鼓一种东西出来,随既:殿下,正有一事相求,还请殿下协助。李恪静静的看着李正:正兄,恪如何帮你?李正把制作马蹄铁的材料说了下,还要李恪帮忙找铁匠,这件事刻不容缓,李恪以为抽时间搞就行了,没想到李正要的这么急,于是二人来到学堂跟权万纪请了假,直接去了兵部,差人找来材料后,问了下李正是不是这些东西,李正拿在手里看了看,是铁就行,之后二人又来到铁匠处,李正现场画好图纸,递给了铁匠问道:照这个样子打出四个,能做出来么?铁匠笑呵呵的回道,小郎君放心,小人在宫里打了三四年的铁了,这点活计难不住小的,小郎君稍等,费不了多少时辰。二人就在旁边坐着闲聊了起来。李恪不明白李正这是要做什么,还这么急,而李正卖了个关子,让他坐那等着,说此物若做出来有大用,大到利国。李恪一听也老老实实的等着。半个时辰不到铁将拿着四个马蹄铁走了过来,李正看完感觉很满意,拉着李恪走出铁匠处。
  吴王殿下,你府上有马匹吧?李恪点了点头还是不明所以,二人一道来到吴王府,李正也没啥闲心情到处乱看,李恪找来下人,按照李正说的分别把四只马蹄铁镶到了马蹄上。李恪还是没明白,牵着马走了几步,除了有咔哒咔哒的响声外也没啥不同的,这次他终于忍不住开始询问李正,此乃何物,镶在马掌上有何用处,李正一五一十的说着马蹄铁这个东西可以经得住长途跋涉,耐磨,目前大唐马匹只要脚掌踩变形,整匹马都会被放弃,如今有了这宝贝,大唐的马只需要周期性的换马蹄铁就可以了,刚解释到这,只见李恪慌慌张张的与李正道别,亲自骑上马往太极宫方向行去,李正一脸黑线,不就个马蹄铁嘛,至于这么心急火了的?他知道李恪去干啥了。自已就坐在吴王府等他,这时下人们见他坐下,给他斟茶倒水····李世民这时正为了突厥的事情表一筹莫展,突见李恪一失常态的跑了进来,太监还没来得急禀报,李恪已经脆到李世民面前:请父皇移驾到门口,儿臣有东西要献给父皇。李世民也纳闷了,这小子从前都是冷静沉着的个性,怎么今天这么鲁莽,心里也是好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李恪如此不顾礼数。二人来到门前,李恪抬起马的前蹄,父皇请看,儿要献给父皇的东西就是这个。李世民此时的表情跟当时李恪的表情一样不明所以。接着,李恪娓娓道出这东西名叫马蹄铁,又说明了用处,李世民听后大吃一惊,想起大唐以往每年损失的马匹,现在有了马蹄铁,这是多么大的造化,不管何人发明,加官进爵位,想到这里问李恪,此物何人所造?
  回禀父皇,马蹄铁是李正想出来的,把从一早两人相遇到制作马蹄铁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李世民心想,又是这个小子,怎么最近总是听到这小子的名字。不管怎么说,此等大事,真的是利国利民,不赏不是朕的个性。拟旨,高公公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只听李世民道:李家村李正,心系苍生,为朕的军队发明马蹄铁,拯救大唐物资功不可没,朕特封李正为县候,官六品,吴王府客卿,再赐府邸一座,纹银千两。高公公一听,这小子的运气简单太逆天了,入宫这才几日,皇上竟封他一个六品县侯,此子不凡,幸好当初没有加以脸色。李世民回了太极宫,高公公跟着李恪回了吴王府给李正颁旨。六品县候官不大,但是自已以后见县太爷时不必行礼了。因为,县太爷是个七品官,哈哈,李正乐了,想不到自已的官运这就开始了,回家后老爹老娘肯定开心庆祝啊···
  二人感觉呆在吴王府没啥意思,索性结伴来到朱雀大街飘香苑,迎客的女子看到两位少年郎眉清目秀,眉飞色舞的把二人请到一处雅间,酒水,果盘和点心应有尽有:
  二样公子稍等片刻,奴家这叫去把她们叫过来服侍``
  李正还是第一次逛青楼,心里有些忐忑,不大好意思。而李恪表现的却是自然,就像来到自已家一样,看样子这小子没少到这地方来消遣,起码,他不缺银子···唐风开放真的一点不假,在唐朝,男女问题可不是一般的开放,也许,处于盛世的人安乐惯了,吃饱喝足后的人们,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他们能干什么?风流的男子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逛逛青楼无伤大雅。老鸨给他二人带了两位女子上来,一边一个开始倒酒,嘴里嗲声嗲气的说着贴心的话,李正就这么看着自已身边的女子伺候自已,他不懂得如何说,也不知道能不能动手,破天荒的头一次逛窑子,他没经验,李恪不解的看李正有些放不开,伸手把身边女子搂在怀中,坐在自已的大腿上,手里拿起酒杯:来,喝了这杯热热身。哈哈哈哈,李正看到这里明白了,李恪这是在给自己打样!同时也理解了李恪那句哈哈哈是个啥意思,赤裸裸地嘲笑啊!身为一个穿越者,不管干啥也不能掉了份,于是抬手就在女子屁股上捏了一把,捏完后手还没离开,变成掌才能充分感受到那份弹性,随着身边女子娇羞楚楚可怜的叫声,李恪这才看到李正的手段竟是花丛老手:看不出来正兄你不但诗情过人,对此道也不甘人后,想必正兄也是精于此道吧?
  马马虎虎不值一提,比起殿下,正自叹不如。吴王您别闲着啊,喝,正敬殿下,二人饮了个满杯。这个时期的酒,其实度数并不高,相当于后世的红酒度,这种酒喝起来只会涨肚子的程度。二人喝的七荤八素后,李正让两位女子退下,一本正经的跟李恪讲起了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有这么一个小国,长年累月的发展起来后,越来越不知道饥饱,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的去大国抢东西供自已国家使用,长此以往,大国的国王发现在他们的小动作,于是针对小国的国家内部调查了一翻,得知小国的国王有两个兄弟,且每个兄弟的权力都差不多,表面上,这两个兄弟对这个国王很尊敬,但暗地里谁都觉得自已可以独挡一面做这个国王,大国的国王知道后派斥候乔装过去游说挑拨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然后再花重金送礼给其中一个兄弟,取得信任后又告诉他,如果可以跟大国合作,大国的国王会封他为小国的国王,每年朝贡即可,这个兄弟听后真动了心,有国王在,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国王,不如就跟大国合作,自已也能顺理成章的作这里的国王,于是,斥候把消息传回大国后,大国派遣少量兵马就把这个小国打败了,而当初答应的事情也变成的事实。李恪听到这里茅塞顿开,再一次没打招呼离开了青楼飞奔太极宫,因为他知道李正这是给他献策,而这个计策堪称绝世良策,到了太极宫后,太监仍是没来得及禀报李恪就进去了,见李勣也在,也不算外人,就把李正跟他讲的这个故事滴水不露的说了出来。李世民听完看了眼李勣,李勣拍着大腿道:皇上,此计甚妙,几近不战而屈人之兵,转过头问李恪,此计何人所出?李恪没有掩饰什么,把李正拖了出来。李世民一听又是这个李正,这小子二八年纪,竟能想出如此计策,身虽不在朝堂,却心系社稷,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当初见他有诗情,给他一场造化来国子监,现在一想这一切仿佛自已做的太对了。把值守太监叫了过来,吩咐太监去把李正找来见君,这下可把李恪吓坏了,李正他这会儿正在飘香苑呢,哆哆嗦嗦闭开李世民的眼睛,小声告诉高公公李正在飘香苑。可大殿如此安静,谁能听不到!李恪扑腾一声脆了下去:儿臣知罪,不该带李正去飘香苑,都是儿臣的错请父王责罚。李世民听完呵呵一笑,哈哈,这两小子年纪不大,竟然如此风流,这时李勣也笑了笑道:年轻人风流一点无伤大雅,无伤大雅啊!李世民看着李勣给他两说情,也没说什么,让李恪起来了。
  而另一头,高公公带着圣旨去青楼,你说扯不扯了,太监都能逛青楼,碍于官大,明眼人也不敢说什么,高公公心里那个苦啊,这小子去哪不好,非要来这种地方,害的他也被·····上楼传完了旨二从楼上走了下来回了皇宫。李正这是第一次来太极宫,内饰装潢的华丽那都不用说,就说上面那个龙椅,抬回上一世也值老钱了。他现在已经被封官了,但是太极宫这种地方,有些人几辈子也没机会进来。上前跪拜,臣李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世民一听乐了:小子哪里学来的奉承话,还万万岁,李正回道:电视上不都这么演吗?臣莫非哪句话说错了?李世民一时竟也答不出他错在哪里,他当然不会知道电视是个什么东西,也懒的去问。少年郎随他去就是。何况,这个少年郎给他出了这么大一个计策,该如何赏赐呢?有功就要赏这是他的原则。可是这时的李正完全不承认这回事儿,这小郎君一口咬定这只是个故事,不愿意领赏赐。如此年纪便知进退,此子不可多得。
  既然你不愿意领这个赏赐,朕先给你计帐,但是你的主子朕得赏,李恪一听连忙说,启禀父皇,儿臣现在什么也不缺,如果父皇非要赏儿臣,那也给儿臣计帐吧。李世民一听这话又乐了,这两小子倒是心照不宣啊,让朕同时欠着两个少年郎的情,有意思,真有点意思。好吧,你二人先退下吧,朕准启用李正的计策,跟李勣商量下细节问题。你们两个小子以后少去烟花之地,今日之事如果被魏征那老匹夫知道定然奏你们一本。一夜无话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