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荆楚绮丽男 / 第十三章 惊魂 2

第十三章 惊魂 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韩非掀起棉布帘子,得了信的荀况已起身相迎。
  屋里升起了两盆炭火,撩开门帘,暖意扑面而来。
  虽然是初次见面,彼此都早已仰慕对方,因而亲切更多于陌生和客套,双方寒暄后,并肩坐下。
  “李斯韩非,你们都过来见过宋大夫。”
  这算是正式的介绍,荀况教导。
  宋玉起身扶起两位少年:
  “不必多礼。”
  “你们也坐下,今天不用用功了,参与我和宋大夫的聚会吧。”
  荀况亲切地安排。
  两位少年相视一笑,面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
  李斯是楚国人,早就听闻宋玉的名头,韩非虽然是第一次到楚国,但早就读过宋赋,也是心仪已久,现在能亲耳聆听两位先生的训教,自然是难得的机会。
  宋玉也暗暗赞道:韩非、李斯少年识礼,谦逊好学,又有名师教诲,日后前程无限,定成大器。
  屋外大雪飞扬,屋内两位学者正谈得兴浓意切。
  荀况一点都不谦让,开始评点:
  “宋卿,你的辞赋旖旎纷彩,铺陈华美,与屈原先生相比较,有不及也有过之。”
  这正是宋玉拜访他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了解别人很容易,而了解自己却难得多。
  宋玉很想知道,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真正的差距在哪,但一直无人能高屋建瓴地挑明。
  今天能有机会当面领教,所以宋玉恭敬地说:
  “愿听先生赐教。”
  荀况开始评价:
  “屈原先生之辞,婉转深情,妩媚绵密,但又古朴如彝鼎,清秀似芙蓉,宋卿你在情、致、色三个方面是不及屈原先生的。”
  这象是老师批改作文,毫不留情地指出你与高手之间的差距。
  宋玉服气地点头。
  “宋卿敌得过屈赋的,亦有三个方面:气清、骨峻、语浑。《招魂》一篇可证。”
  做老师的,会把学生的一点优点放大,让学生能得到阳光和雨露,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说着他抽出一卷,这正是宋玉的《招魂》篇。
  “某有一处不明,《招魂》辞赋,设下那么多的迷惑,它到底是为谁招魂?”
  荀况那又睿智的双目,直盯着宋玉。
  宋玉十分佩服老人的眼力,至今国内还没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人们都以为招魂是招熊横之魂,宋玉明招楚王,暗悼屈子,因畏惧子兰势力,难以明言,只得把悲愤隐于字里行间,却没有瞒过眼前的人。
  宋玉并没有正面回答,讲了一个故事:
  “昔日南冠客为敌国所俘虏,他不得已,为敌国国君献曲表演,众人都认为是欢愉之音,谁知道他弹奏的每一曲都是思乡之音呢?”
  双方相视一笑,答案都在心中。
  宋玉开始羡慕这两位年青人了,能有这么一位老师,博才多学,见识惊人,想不成材都难。
  想到自己年青时同他们一样,千辛万苦来到国都,希望能找到屈原先生而终不得相见,命运为何如此错待自己?眼前的这位老人,激起了他的思念之情:
  “荀先生,宋玉以后能经常来聆听您的教诲吗?”
  作为楚国第一文臣,能俯下身子,仍然向着别人学习,这让荀况非常感动:
  “言重了,过几天我就要回兰陵了”.
  李斯早就忍不住了,朗声道:
  “春申君几天前派了人来,辞了先生。”
  宋玉惊讶,李斯继续说:
  “宫中有人诬陷先生,说先生名气盛大,不利于新君,春申君也不明事理,听从了诬陷,倒是多送了些锦帛。”
  宋玉将探询的目光移向老人,他沉重地点点头。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