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常年的战争已经消耗了此时中东各国的资源和实力。即便是在最为繁荣的埃及,由老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引领的奢侈之风又继续在埃及统治阶级中蔓延了开来。为维持王权对庞大帝国的统治,法老们更加完善了埃及的军事、官僚制度。他们在全国各地派遣王子、总督和军队以控制本土和新拓展地,而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经济基础才能维持,于是更加繁重的压迫便不可避免了。平心而论,由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和平局面的形成所给予的新环境是非常适合经济发展的,而事实上在拉美西斯二世上台前后埃及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社会财富的增长并没能持平国内的贫富差距,而国家积累的财富也没能继续投入到埃及的社会经济领域,它们或成为了维持争霸战争所必须的军费,或成为了上层贵族的奢侈品,或成为了法老高大而威严的神庙及雕像。当整个社会内部出现过大的不平衡时,危机便不可避免了。
尽管理论上埃及是应该能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但历史却不会赐予他过多的机会。
不只是他,还有整个中东已有的文明。
在公元前10世纪前的地中海东岸居住着一支被称作“海上民族”的群体,其主体是腓力斯丁人,其中也可能有少数来自希腊等地的民族。他们的文化程度可能并不高,甚至大部分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他们来自何方,属于何种,迄今尚难以考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13世纪以前,他们只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航海游牧者,穿梭遨游于东地中海之间,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因为陆地上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已经被瓜分殆尽了,这群流浪者们所拥有的,便只是那广阔无垠却又危机四伏的大海了。
但尽管如此,只要你愿意努力,什么逆境下的蝶蛹都是能破茧而出、绽放异彩的。
腓力斯丁人做到了,尽管给他们的成功垫脚的,将是中东大陆上无数的生命和他们及其祖先们所创造的无数文明。
公元前13世纪之前的时候海上民族便在东地中海地区开始了海盗活动。然而,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更极端的方式来获得生存,于是他们开始了由海盗向陆盗的转变。恰在此时,可能有一支腓力斯丁人在一次掠夺中袭击了一个赫梯部落,然后,从那里获得了一项改变历史进程的技术。
那便是冶铁术。
于是乎,赫梯人赖以为霸的秘密武器遭到了曝光,海上民族开始依样画葫芦地制造了许多铁质武器,而冶铁术也随着他们群体的游弋而不断扩散开来。最先获利的当然是腓力斯丁人为主的海上民族自身,因为有了更优质的武器,于是他们开始掀起了对中东诸临海国家的毁灭性袭击。
至今我们已无法找到能完整描述海上民族侵袭中东沿岸的记录,唯一能较为确定的一段记载是来自埃及人,资料显示他们曾两度与海上民族交手:第一次是在约公元前1230年的时候,第二次是则在约公元前1198-前1166年在位的一位法老统治期间。根据已出土的铭文显示,第一仗埃及人大概是取得了胜利的,文字上说他们杀死了敌人8500,俘虏10000;至于第二次,虽然可以肯定是赶走了入侵者,但大概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因为从这以后埃及国内的矛盾便开始被强烈激发,包括奴隶、自由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在内的下层人民开始广泛起义,王权也遭到了上层贵族的不断侵袭。至公元前1085年,大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这标志着第20王朝的终结和新王国时期的结束,其文明由此进入了后埃及时期。
然而,与老对手赫梯相比,埃及绝对是幸运的。面对掌握了自己冶铁术的海上民族,与埃及亚述长期争霸对峙的赫梯人已经找不出足够的力量加以防御了。约公元前12世纪左右,一度雄霸中东的赫梯帝国遭到了肢解,曾经作为统一体的赫梯国家被打散成了一群零星的小邦,从而彻底在中东地区的舞台上失去了声音。
再到公元前8世纪,这些残存的国家被亚述人所一一消灭,“赫梯”一词从此成为了历史的绝唱。
除埃及和赫梯外,还有一个文明也在这次劫难中遭到了重创,那便是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由于海上民族的侵扰,希腊人苦心经营的航海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大受打击。无法从海外获得利益的希腊各邦在此情形下不得不回头于本区域内进行竞争,而相比埃及西亚,希腊地区的自然资源又极其有限,所以各邦与邻近地区以及各邦之间便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发生在约公元前1200年的希腊联军(以迈锡尼邦为首)与邻近的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富裕城市特洛伊(也是希腊城邦)之间的一场耗时10年的战争。此战双方耗尽了几乎全部国力,而希腊人似乎也只是在最后通过一个装满士兵的木马混入城内里应外合而侥幸赢得了胜利。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几乎将特洛伊人屠杀殆尽的半个世纪后,希腊遭遇了北方一群处在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民族——多利安人所灭绝。由于多利安人的文化实在过于落后,所以他们甚至没有在新征服的地区建立起国家,于是在公元前1100年至前800年间,希腊各地重新回到了原始社会阶段,宫殿不再兴建,金银不再流通,甚至连文字也没能继续使用下去。当时的人们只能通过语言而将自己的历史代代相传,直到希腊重归文明的公元前9世纪才被一位名叫荷马的盲人艺人汇编成为了两部伟大的史诗文学,所以人们便将这段历史称之为了“荷马时代”。
尽管遭遇重大挫折,中东地区却没有在废墟中倒下。而不久后,我们将会看到一束更为璀璨、更为光辉的文明花朵,在亚非两大陆之间绽放开来。
本章完。
日期:2012-07-0220:57:26
第十二章埃及-西亚-希腊(8):曙光
“(铁器)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历史的诅咒是威力无比的。在海上民族通过武力将冶铁术从赫梯人的隐瞒中发掘出来后不久,赫梯帝国便灭亡了。然而,历史的脚步着实是踏着旧帝国的尸体而前进的。由于海上民族在东地中海沿岸的横扫,冶铁术也随着他们的征战而流落到了中东各地,甚至后来灭亡了迈锡尼文明的落后民族多利安人都开始普遍采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
铁器推广的意义是显著的。在铜器时代,人类以落后的生产工具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有限的,而一旦他们对本地区的开发达到极限时就不得不转入激烈的相互斗争当中——竞争是一直存在的,但如果在大家相互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时,周边还有大块的未开化地时,这些竞争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可是,如果仅凭铜器乃至木石骨蚌工具是不可能开辟新的殖民地的。所以只有在生产能力提高的情况下人类的竞争才能在根本上上一个层次,历史的发展才能在根本上上一个层次。
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人群之间的联系加强。人类本是群居动物,相互之间以最开始的血缘为纽带集合成群,然后血缘纽带开始逐渐转向地域纽带,这是因为人类的数量增加了,同时相互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所以同一血脉的一大群人之间的共同利益会遭到削弱,而同一地域内共同生产生活的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则会得到加强。当然,在早期,血缘纽带的联系仍然是紧密的,因为在人类历史早期,一个血缘氏族一般都居住在同一块地域,其生产生活一般也是一同进行的,所以在早期人类历史上,地域纽带是寄生在血缘纽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