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绍圣 / 第五十六章 今上昏聩

第五十六章 今上昏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向太后从延福宫内出来,面上的哭过的痕迹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一直留守在门外不曾遂诸同僚离去的刘安世一惊,赶忙上前。
  “太后,您这是……”
  太后摆了摆手,声音中充满疲倦,“摆驾回宫吧!”
  “那官家……”刘安世心中有极为不好的预感。
  “官家有他自己事情做,公卿们还是不要再去打扰了吧!”
  “太后,这……”
  不待他说完,向太后便自顾上了马车,言简意赅地对驾车的小宦道了句:“回宫!”
  风很大,不住地吹撩着刘安世的袍子,灌入他的四肢。
  他呆呆地僵在原地,不知道太后为何出来时竟是这样一幅模样。
  难道说官家竟是连太后也说之不动了吗?
  是夜,开封城万家灯火。
  相比起街上呼呼的北风,吕大防的府上却是暖意盎然,一派生机。
  如今官家待在延福宫中不见百官,朝中所有大小事都要由他一言而决,手底下的官员们都等着他的动作,看他要如何劝官家放弃亲征,并给他们补发太皇太后的遗爱。
  书房之中,政事堂的一众相公尽数到齐,同来的还有御史台及司谏院的御史、谏议们。
  依宋朝的体制,这台谏是处于皇权和相权之外的第三股独立势力,本职便是上喷皇帝,下纠百官。
  放在以前,台谏曾不止一次地将宰相们拉下马,和政事堂向来是水火不容。
  然自元祐以来,这两大系统之间的配合竟然逐渐默契了起来。
  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只要他们联合起来,朝廷之中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绕过他们。
  他们,代表的就是整个士大夫官僚阶层的意志,进而控制整个天下的形势。
  世人常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天子居于庙堂不可临尘,只需扮演一个决策者就行。
  他们提出的治国方针,施政理念官家可以有否决的权利,但绝不该有亲自下场砸盘的心思!
  术业有专攻,皇帝居于深宫垂拱而治,天下的治理有他们。
  如此方能使天下太平!
  在经历了仁宗朝那般,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士大夫拥有近乎整个王朝所有大小事务的话语权之后,他们已经习惯了如此。
  后来神宗的改制只不过是一个他们疏忽的例外,大意了。
  他们无比的确信,在元祐更化之后他们再次钩织起的一道无形之网定能保证能将官家绑缚在他们的马车上。
  但今日,官家似乎有些不受控制了。
  刘安世看着房中的众人,第一个开口。
  “诸公,事到如今,我等只好发动百官前往延福宫前请愿了!”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
  以此劝谏官家,即便失败了仍旧是一件美事,极为荣耀。
  台谏官向来进退一体,一致对刘安世的话表示认可。
  苏颂听闻太后也被官家气得面带泪痕,心中早已愤懑不堪,“老夫赞成!”
  刘挚也当即点头,“可!”
  苏辙见状也投了一票赞同。
  场内只剩下范纯仁和吕大防二人还未表决,但结果已经显然。
  于是范纯仁也点头道:“我无异议。”
  只有吕大防一人皱着眉头,一副久久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吕公还在犹豫什么!”,刘安世不满道。
  所有人可都等着他这位带头大哥的意见呢!是进是退您倒是说句话啊!
  “唉!”吕大防有些烦躁地挥了挥袖袍,枯燥的老脸上满是愁容。
  “我等如此行事,这可是大宋以来头一遭啊!”
  在他们之前敢对皇帝直言而谏的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可却从没人敢号召百官联起手来对抗皇帝啊!
  以一己之身顶谏皇帝,那是千古流芳的忠臣。
  而伙同百官齐上,一个操作没搞好就容易弄成了逼宫,那可是要被后人指着脊梁骨骂,遗臭万年的!
  是以不到最危急的时刻,他都不想如此行事。
  “再等几日吧!等朝中舆论再发酵几日。”
  “吕公你……”刘安世气得险些摔门而出。
  他们今日到此本就是为了商议如何才能阻止官家继续胡闹,这方案都拿出来了,大家也都同意了,结果你这个当家的居然临阵怯战了!
  此后两日,朝中不断有大臣前往延福宫求见官家。
  就连皇后和朱太妃也曾亲自到场。
  然而不论是谁来,官家也不让人打开那道紧闭的大门。
  这样的事情自然立马就传遍了东京城的大小茶楼酒馆,成了说书先生们的又一谈资。
  “话说官家欲携十万大兵踏平唃厮啰,活捉夏国国主太后!但相公们不同意,为此使出浑身解数……”
  原本因天气寒冷而变得生意冷清的茶馆又变得稠人广坐,不少好事者议论纷呈。
  “我支持官家!夏人屡屡犯我大宋,咱们早该打回去了!”
  “得了吧!以官军的实力拿什么打?再来一次五路伐夏么?”
  “我说你们两个,这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官家要亲征,这怎么可以!”
  不光如此,此刻就连国子监中的学生们对此也是痛批不止。
  他们来此读书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位列朝堂之上参政治国,如今看到官家如此地不顾国体,甚至忤逆太后,排斥朝臣,岂能忍受?
  “官家太不懂事了!”
  “他这是为一人之欢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学子们可不比官场上那些磨炼成精的老油子,向来是有话就说,从来不藏着掖着。
  国子监祭酒郑穆及时在院中现身。
  “肃静!”
  “祭酒来了!”,众学子纷纷闭嘴,投以期盼的目光。
  郑穆是当世大儒,学识渊博、擅长讲说,很受他们的尊敬。
  如今官家如此行事,他们想听听这位师长的看法。
  “诸位学子,我儒家向来以为天下谋福祉为己任,横渠先生曾言: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上昏聩,不听谏告,不尊孝悌,不守祖规,不行仁义!”
  “官家失此四德,老夫必舍身前往相劝,诸生何人愿与吾往?”
  学子们喜出望外,这可是他们展现自身的大好时机!
  “我等皆愿与先生共往!”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