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热带历险记 / 第7章 白昌巴沙

第7章 白昌巴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老头子”潭温光和尚铁德他俩寒喧了几句,用双手郑重地接过文明棍,抽出里面暗藏的宝剑,察看两眼,然后又拧开棍头一块暗螺栓。
  原来这根棍子处处是机关。
  螺栓拧下来,从里面掉出一个小纸团,还有一小块黄澄澄的物体,那是一块球状黄金,俗称“疙瘩”。
  潭温光将黄金疙瘩捏在心里,把纸团展开——是一封书信,读了一遍,然后朝着北方,鞠了个躬,说道:“老家的爷们,始终惦记着咱们,谢过了,乡土乡亲,就是我们心里的根呀。”
  语调里很感慨。
  这时,于丙茂看见,院里做着活的工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和潭温光一起,朝着北方鞠躬。人人脸上肃穆虔诚。
  这场景,令人感动。
  漂泊在外的人,其实心底那最后的想念和寄托,就是故土和老家。那是他们温暖的源泉。
  潭温光把尚铁德和于丙茂领进一间小内,屋内一张高高的方桌上,借着一块画像,那是个头戴旧式圆帽的老人,一绺白胡子,于丙茂也不认识是谁。
  潭温光在前,尚铁德和于丙茂在后,朝着画像三拜。
  “我这就算是加入帮派,入伙了么?”于丙茂心里嘀咕。
  不管怎么说,找到“组织”的感觉毕竟要踏实一些。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抱团取暖是最可靠的方式。
  行礼完毕,他们来到另一间房子里,坐下来聊天,潭温光问起大陆、广东一带的最近情形,尚铁德感慨地说:“不瞒温兄,险恶已极呀,日本军占了全省,烧杀抢掠,百姓都在水深火热,做亡国奴。我们村里逃难的,被杀的,二百多人了。”
  潭温光点点头,“日寇猖獗,要亡我中华,昨天,我和这帮弟兄们,都参与抗日捐款了,大家能出多少出多少,好多人都捐了一个月工钱,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为了抗日救国,哪怕勒紧了裤带,也得捐。”
  尚铁德说:“我也捐。等避过了风头,我就回到广东去,继续参加抗日,多杀几个鬼子。”
  “很好,”潭温光夸赞了他一句,有意无意间,瞅了于丙茂一眼。
  于丙茂有些脸红,赶紧表态,“等我……找到事由,赚了钱,一定捐十万块钱。”
  潭温光笑笑,“有心就好,多少无论。我会帮你们在这里找个工,先赚份钱养活自己罢。”
  “谢谢。”
  于丙茂觉得——潭温光这个“老头子”并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平素脑子里的“帮会”大佬完全不一样,他更象一个普通朋友,老实憨厚的兄长。
  但是令于丙茂没想到的是,潭温光给他找到的工作,却是当“理发师”。
  “丙茂,你会理发么?”
  “理发……小意思。”
  尚铁德瞪了他一眼,“老于,不要吹牛,实话实说。”
  “嗯……虽然我没干过,但是这没啥,练练就会了。我肯定能成新加坡理发手艺最高的。”
  “对,”
  没想到,潭温光竟然夸奖起他来,“丙茂说得对,凡事怕苦练,咱们在外面混时光,敢想敢干,最要紧。我找的这间理发店,低档的,顾客都是劳工贫民,用不着多高的手艺。丙茂,看样子,你吹牛没啥问题吧?”
  于丙茂乐了,“吹牛,马马虎虎,算是行家里手。”
  潭温光又说:“理发馆的老板是马来人,你千万别说‘不会’两个字,那样要当一年学徒,赚不着工钱,直接就上手干活,当月领薪,才能过日子。一边吹牛,一边苦练,就这样,一定行。”
  于丙茂信心百倍地搓搓手。
  这事,没啥说的,事情就是这样。
  确实,潭温光说得对,如果当一年学徒,那就坏了,等于白给理发馆打工。至于——练练就会,真的吗?
  ……
  尚铁德也在潭温光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在一所中学当工友。
  两个人开始了南洋生活。
  潭温光找了两个椰子,让于丙茂用剃刀练手艺。
  理发,当时已经发明了手动理发推子,但普通大众依然还是用剪子和剃刀,这比推子困难多了,锋利的剃刀搞不好就把脑袋割出口子来。专门考验手指手腕上的功夫。
  用剃刀在椰子壳上慢慢切削,找“剃头”的感觉,削来削去,便觉得技痒,他对尚铁德说:“我来给你试试。”
  “行。”
  尚铁德坐在凳子上。
  于丙茂拿着剃刀象削椰子壳那样,去剃头发,一会功夫,就在尚铁德脑袋上割开了七八道小口子,血顺脸往下流。
  “喂喂,”尚铁德不满意地说:“你在我脑袋上切菜呐。”
  “疼吗?”
  “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好不容易剃完了,照照镜子,尚铁德哭丧着脸说:“老于,你这手艺,能把八个理发馆都给赔黄了。”
  潭温光倒是鼓励他,“别灰心,手术都是练出来的,我再给你找俩椰子,用心体会,记住,宁可剃得跟狗啃似的,也尽量别把人家脑袋割伤了,手腕用力要匀,明白吗?”
  于丙茂反复练习。
  天热,心急,身上的汗出了一层又一层。
  白天练,晚上也练,于丙茂拿出了“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把椰子皮削了一层又一层。
  ……
  次日临近中午,于丙茂继续勤学苦练,尚铁德走过来说:“走呀,胖嫂要请客。”
  “我没空,要练剃头,你去吧。”
  “走罢走罢,”尚铁德劝道:“也不差这一时,胖嫂很热情的,还带了丈夫女儿,非要请大家喝一杯,别让人家失望。”
  连说带劝,于丙茂跟着尚铁德来到“白昌巴沙”,其实就是一溜大排档,露天支起棚子,摆上长条桌,炒菜煮饭,热气腾腾。
  在于丙茂的观念里,请客,总得要到饭店吧?怎么就在这种市场似的大排档?
  原来,象新加坡这地方,到饭店去太贵了,普通人家请客,就爱在这种露天排档,随意、便宜又方便。周围卖云吞面、炒粉、海鲜粥、鱼饭、甜品……想吃什么都有。
  胖嫂果真带着丈夫和女儿来了,令于丙茂想笑的是,她丈夫是个瘦小枯干的人,跟胖嫂正好形成对比,她女儿是个中学生,在南洋女中上学,长得象父亲,瘦瘦的,一双大眼睛。
  “呀,老于,老尚,”胖嫂穿了件无臂裙,露着肥硕的肩膀头子,高声大嗓地嚷,“快来快来,今天咱们喝个醉。”
  大家一阵寒喧,不多时,刘玉洁也来了,她撑着一柄洋伞,穿着纺绸旗袍,打扮得象个贵妇人模样,涂了脂粉口红,模样俏丽,在熙熙攘攘的大排档间显得鹤立鸡群。
  “老于,”刘玉洁兴奋地跟于丙茂打招呼。
  于丙茂冲她笑,心里却有些惭愧,自己是个穷汉子,住板棚,学剃头,和刘玉洁这样的人站一起,有点不自在了,不象从前在轮船上,大家都是旅客,如今——贫富差距显出来了。
  胖嫂点了白切鸡、烧鸭头、酱排骨、烤鱼……大都是广东菜,要了两瓶同样来自广东的米酒。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