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祭 / 第十二章 一犯登莱 - 3

第十二章 一犯登莱 - 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八月末,宁远督师行辕
  “啪”,袁崇焕猛地一把将信函拍在桌上,“岂有此理!”袁崇焕怒斥一声,随即,挺身站起,背着手,焦躁地在房中来来回回地踱起步来......
  “大人,何事如此烦恼?”正坐在一边的程本直开口问道。
  程本直护送袁崇焕家眷,是前天才刚刚到达宁远。今日午后,两人正在花厅叙话,不一会儿,便有亲兵送来一封书信。
  “程先生,你且看一下那封书信。”袁崇焕用手指了一下桌案。
  程本直闻言,赶忙从桌上拿起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这封信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写给袁崇焕的,在信中,毕自严详细叙述了皇上让户部核发东江粮饷的前后情形,并就此事来征询袁崇焕的意见。
  程本直看罢书信,心里暗吃一惊,不由地脱口说道:“朝廷如此做事,这不是要把东江逼上绝路吗?”
  “是啊”,袁崇焕附和道,“今年七月,先是蓟门兵变,紧接着又有宁远兵变,皆是因欠饷而起,如今朝廷又要扣发东江粮饷,再过一个多月,海面便要封冻,如不能及时将粮饷运到东江,东江将士今冬只怕是难熬了......”
  “毛文龙虚兵冒饷,兵犯登莱,皇上震怒,这才下旨裁减东江粮饷,只是这样做,太过鲁莽,不仅于事无补,只怕还会激出变乱。”程本直说道。
  “是啊,我也正是在为此事忧心”,袁崇焕回到座中,满腹心事地说道,“我在皇上面前已许下“五年复辽”,崇焕正要大力整顿兵马、积极备战,此时,万不可使东江有什么差池!关宁与东江,一西一东,正可成犄角之势,奇正相依,方可共图进取。毛文龙或有大罪,然我东江将士何罪之有?倘东江生变,则大局尽坏,复辽大计便难再行了。”
  “大人所虑深远,如今看来,也只有赶紧上疏,向皇上陈说利害,并请毕大人等朝中众臣,一起设法挽回了。”
  “先生说的是”,袁崇焕点点头,继续说道,“只是朝中大臣,久在京城,他们哪里晓得边关的难处,户部和登莱道先后两次核查东江兵马,他们最终只肯以两万八千军兵为准核定东江粮饷,却不知东江还有数万辽民,也要全部仰赖朝廷。毛文龙未失铁山、义州之时,尚可安插辽民,屯田于陆上,每年可得十五万石军粮,如今陆上屯田之地尽失,军民全驻于岛中,仅靠这些粮饷,又如何能撑得下去?!倘再要将往年冒领扣除,那东江立时便要断粮了,然现在皇上已然下旨,认定东江只有两万八千兵马,这一点......恐怕已难以更改,我当还得再想他法,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程本直沉思片刻,随即说道:“现今皇上命户部以两万八千之数核定东江粮饷,兵数虽定,但每兵月饷尚有可商之处,大人何不建议户部,提高东江将士月饷,以弥补东江粮饷不足?”
  “先生是说......”
  “正是”,程本直见袁崇焕眼前一亮,知他已明白己意,只是还有些犹豫,便又进一步解说道,“关宁每兵每月定额一两四钱,米一斛,共计折银二两;而东江每兵每月定额仅7钱,米一斛,共计折银一两三钱,同是当兵吃粮,东江军兵,月饷尚不及关宁七成,虽说两军轻重不可并论,然如此差距,却也有些不公,东江将士心中更是愤愤不平,对关宁怨恨甚深,如今大人正要两面用兵,何不将东江月饷也提至二两,如此一来,则今年东江的粮饷便不会过于短缺;东江将士月饷提高,大人又待他与关宁一视同仁,也必然会使东江军心大振,于复辽定会大有裨益。”
  
  袁崇焕听罢,不由地想起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一段往事,宁远大捷过后不久,原毛文龙驻旅顺部将李矿、李钺兄弟因与毛文龙不和,率所部四千人来投宁远,毛文龙闻讯大怒,遂上疏参奏袁崇焕中军徐敷奏,诬他以大粮大饷蛊惑李家兄弟,煽动官军叛逃,后经袁崇焕奋力解救,徐敷奏方才脱罪,然关宁与东江两军自此便也结下怨恨。如今自己督师蓟辽,节制四镇,关宁、东江两军俱是自己部属,两军一西一东,恰如左膀右臂,奇正相依,不可偏废,此时,正该弥合芥蒂,两军日后才好通力配合、努力进取!
  想到此处,袁崇焕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崇焕这就给户部回书,尽力说服朝廷,提高东江月饷。”说罢,又叹了口气,“但愿皇上和朝中大臣能体察边关将士之苦,采纳此议,也不枉费我等一片苦心啊......”
  “大人,毛文龙疑与奴通,如今又兵犯登莱,似有不臣之心,大人对其不可不防啊,东江一旦作乱,其祸不小,大人还当早做处置。”程本直又提醒一句。
  “我亦知他种种不法之事,不过...现在我辽东当务之急乃是整顿兵马,再过两个月,海面封冻,东江便与我难以来往了,今年冬天之前,只可先安其心,不可激他生变,待来年春天,崇焕腾出手来,便要一劳永逸、彻底解决东江之患。”
  袁崇焕缓缓答道,两眼直直望向厅外,仿佛在那遥远的天边,正有一场风暴在悄悄酝酿,乌云不断地升腾、聚集、上下翻滚,时不时还有闪电在云中炸开,发出一阵阵短暂的光亮......
  京城百花楼
  “听我家老爷子回来说,皇上此番着实气的不轻,那杨国栋竟然告了毛帅十大罪状,皇上一怒之下,便下旨裁剪东江粮饷,最要命的是,皇上还要将历年冒饷也要彻底查清、全部扣回......”
  温大公子一口气便把朝堂上发生的事全都倒了出来,沈敏坐在座中,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张黝黑的脸,时不时隐在淡蓝色烟雾之后,越发显得有些阴郁。
  “大官人,这次毛帅是不是......做的也有些过于鲁莽了,擅离信地,兵犯登莱,这可不是小事,那徐尔一在朝堂上还想为毛帅辩解两句,也被皇上一通训斥,如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真是不好收场啊。”
  温言抓起案几上的茶碗,连喝了两口,继续说道:“如今咱们这个皇上,可不比先皇,什么事都要自己拿主意,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这次看来是真要与毛帅做些为难了。”
  “说实话,此番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家兄长何必要搞得这样剑拔弩张呢?”沈敏轻轻摇了摇头,一脸愁容地说道,“现在和皇上闹僵了,只怕后面还有更大的祸事啊......”
  “是啊,大官人,你得赶紧写信去劝劝毛帅,让他再多忍耐忍耐,何必跟黄中色、孙国桢、杨国栋这班人质气呢,在皮岛只管做个海外天子,悠哉游哉,岂不快活?”
  “说起孙国桢、杨国栋这二人,也确实可恨!前番本来已将杨国栋调往浙江,都是孙国桢从中作梗,才使我等白忙一场!这一次,又是这个杨国栋,带头发难,此二人,万不可再留,我定要将此二人赶出登莱!”
  沈敏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直射出两道凶光。
  “大官人,有何妙计?”温言问道。
  沈敏没有说话,先是和温言各点起一斗洋烟,又思索了半天,这才突然说:
  “阉党!”
  “阉党?”温言颇有些不解。
  “对”,沈敏用抓着烟斗的手狠狠一挥,“当今皇上最恨的就是阉党,我们要想彻底扳倒孙国桢、杨国栋二人,就必得告他们乃是魏阉一党!”
  “我们没有证据,又如何告他二人是阉党呢?”
  “大公子难道忘记了吗,几个月前,皇上命将所有颂阉红本一体封存,都送到了大内备查,二人有否红本,只需到宫中一问便知,上次王国兴在海上相会毛帅之事,便是那孙国桢向皇上告发,如今,宫中众人也是恨孙国桢、杨国栋二人入骨,也正要置他们于死地,我也早就听说,那杨国栋乃是魏阉干儿,当年曾打造了一只金马送与魏阉,还听说他在皇城岛上给魏阉建有生词一座,端的是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建成之后,杨国栋那厮还特意让他儿子前往祝发守祠。”
  “他二人果有此事?”
  “嘿嘿,大公子还不肯相信吗?此二人岂是善类?!不仅如此,我还要告他二人一个贪墨粮饷之罪!朝廷让他登莱为东江转运粮饷,可他二人却利用职务之便,每以“漂没”为名,大肆贪污克扣!只要我们向皇上参他一本,还怕他二人不被罢职问罪吗?!”
  温言听罢,大为惊讶,张大了嘴,好半天才又问了一句,“大官人要怎样去做呢?”
  沈敏侧身过去,拊耳向温言低低说道:“我等只需......”
  温言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妙!好!大官人果然厉害!”,二人说罢,对视一眼,又都一起放声大笑起来,“我就不信,他二人此番还能再逃出我等手心!”沈敏又恨恨说道,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让那帮言官们去替咱们办事,倒也不难,平日里,他们在大官人这里,也没少得好处,别看他们在朝堂上一个个都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背地里还不是一样吃喝嫖赌、风流快活,哈哈,哈哈......就说那个兵科给事中许誉卿,上次老家的夫人追到京城,要不是大官人替他遮掩、埋伏,那母老虎当时便能把这百花楼给翻个底朝天,想想那日许誉卿躲在床下的狼狈相,也实在是令人好笑啊,哈哈,哈哈......”
  两人说笑一阵,温言又有些疑惑地发问:“大官人,你说世人肯轻易相信我等的说法吗?”
  “这个...就是大公子有所不知了......”沈敏吐了个烟圈,缓缓说道:
  “世人哪里晓得什么是非曲直,他们从来便是“气人有,笑人无”,但凡别人有什么丑事,他们恨不能立刻就是落井下石、看你笑话,哪里还会去管什么真假?!自然是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非但如此,他们还会添油加醋,奔走相告,来帮你做事哩,什么公道、什么人心,都不过是些骗人的鬼话!世人,也统不过就是一群被人左右、受人利用的无脑痴人罢了。”
  “大官人高见,哈哈,哈哈......”
  几日之后,一份令人咋舌的揭帖便贴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从国子监太学到酒肆、茶楼,从士人学子到贩夫走卒,无论是酒意阑珊,还是茶余饭后,人们都在争相议论一个热门话题......
  “听说那杨国栋还给魏阉送过一个纯金的大金马哩,啧啧...这么大!哦,不对,这么大......”
  “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呢?”
  “嗐,你们是不知道,还不是孙国桢、杨国栋那帮人贪污克扣的东江军饷!听说啊....,这两人,运十船粮,四、五船都让他们贪了,回头就骗朝廷说是船遇到台风,沉到海里去了,嘿嘿,真黑啊......”
  “怪不得,我们打不赢鞑子,都是那帮当官的太黑了!那毛大帅受这帮贪官污吏欺负,真是大大的憋屈啊......”
  “可不是嘛,要是没这帮子混蛋,毛大帅早两年就灭了那小小鞑子了!”
  ......
  与此同时,朝中也是一片刀光剑影,言官们纷纷上疏,弹劾登莱巡抚孙国桢、登莱总兵杨国栋,二人为魏阉在皇城岛大建生祠,上表颂美,说什么“......厂臣忠诚贯天地,勇略震华夏!”、“......厂臣擎天巨手,翼运真才!”,还有什么“一腔忠义,四应才锋!”等语,乃是实实在在的魏阉一党!两人又以“漂没”为名,贪污克扣东江粮饷,贿金结纳魏阉!
  崇祯闻奏,命人取来颂词红本,当堂查验,并无虚言!崇祯自是龙颜大怒,当即传旨,令将登莱巡抚孙国桢、登莱总兵杨国栋二人撤职查办。
  没有想到,一场充满变数的冒险行动竟会有了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果,毛文龙听说查办孙国桢、杨国栋的消息,倒也心满意足,“哼!这个小皇帝也不过如此。”毛文龙心中暗想,自天启元年设立登莱巡抚以来,毛文龙已历经四任巡抚,而这四任巡抚,从袁可立到孙国桢,无论是在天启朝,还是在崇祯朝,没有哪一个不是败在他毛文龙手下,一个个不是被调任,就是被罢职,而这个孙国桢,更是任职仅仅一年,便遭查办。这一如既往的胜利,已经让毛文龙深深认定,只要他坐定皮岛,便没有人能够奈何得了他!
  然而,毛文龙还不知道的是,一旦你已习惯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那么,它下一次带给你的,便很可能将是一个致命的结果!
  罢免了孙国桢,没有多久,袁崇焕上疏朝廷,“为专以事权,请撤登莱巡抚。”崇祯随即允命。自此,辽东、登莱二抚俱撤,两地均由蓟辽督师一体管辖。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