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英雄列传 / 第五章:袁术,黯然的称帝闹剧

第五章:袁术,黯然的称帝闹剧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
  作为袁逢的嫡子,比起作为庶子的袁绍,心理上有一种优势,所以袁术曾经多次说袁绍是自家的家奴。
  袁术非常难写,因为后来三分天下的曹、刘、孙三家,都曾经和袁术有过恩怨,所以这位很可能是汉末群雄之中被污名化最严重的,想要透过一盆盆的脏水找到历史本原的样子,实在是太难了。
  2、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与臧洪、张邈并称的汉末大侠,侠名还在臧洪和张邈之上,但是袁术行侠的事迹没有任何的流传。
  只有陆绩偷橘子的故事,能够看出袁术对于弱者的体恤。
  原故事是这样的: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这个故事说陆绩年幼之时就有孝心,被袁术称赞,似乎没有问题,但文中说陆康“与袁术交好”,却是严重不符合事实了,陆康在陆绩四五岁的时候,就因为政见不合,和袁术刀兵相向,被袁术麾下大将孙策围攻,最终陆康死在了这场持续两年会战之中。
  所以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在庐江会战之后发生的事情,陆康可能已经去世,陆氏家族并没有受到袁术的清算,不过孤儿寡母生活不易,才会发生陆绩偷橘子的事件。
  3、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
  董卓进入洛阳,希望获得各豪族的认同,所以用后将军的高官拉拢袁术,但袁术与董卓政见不合,从兄袁绍更是在朝堂之上与董卓拔剑相向,所以袁术逃出洛阳,在鲁阳竖起大旗与董卓对抗。
  不过在孙坚引兵北上之前,讨董联军一直处于连战连败的境地,王匡、曹操等相继惨败,袁术麾下的豫州刺史孔伷还战死了。
  孙坚到来之后,扭转了局势,袁术也趁势命孙坚斩杀了董卓任命的南阳太守张咨,占据了富庶的南阳郡。
  说袁术在南阳横征暴敛,祸害百姓,很可能是事实,因为袁术以南阳之地,先征董卓,再战袁绍和曹操,兵戈连年,物资、兵员都出自南阳,赋税肯定是很重的。
  汉末的第一大郡南阳,先被袁术占据,袁术之后又是张济和张绣叔侄,再到后来又成了刘备与曹操征战之地,百姓的确很苦。
  4、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瓚;绍与瓚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
  董卓退出洛阳之后,关东群雄就因为袁术和袁绍的兄弟之争陷入了内讧之中,规模甚至超过了讨董战争,一定程度上,比起董卓,袁家这哥俩更像是汉王朝的掘墓人。
  5、吴书曰:时议者以灵帝失道,使天下叛乱,少帝幼弱,为贼臣所立,又不识母氏所出。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绍等欲立之以安当时,使人报术。术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故外讬公义以拒绍。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原详思之。」术答曰:「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引军入陈留。
  董卓杀害少帝刘辩,对于拥护刘辩的关东群雄是致命打击,袁绍不愿承认董卓拥立的献帝刘协,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所以袁绍造势,声称献帝刘协并非汉室皇家血脉,“无血之属”。
  袁绍立刘虞,可能是当时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刘虞正当盛年,作为幽州牧,拥兵数万,还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自身实力强大。
  有人说袁绍立刘虞,是想拥立一个傀儡,若真是那样,袁绍会像董卓一样,拥立一个小孩子,方便控制。
  那个时候,汉室宗亲满天飞,想找个好控制的孩子很容易,何必去拥立那个自身拥有很强实力的刘虞。
  不过袁术不同意,尽管袁术也是从来没有承认过献帝刘协,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坚决反对另立新君,而且反应很激烈,直接带兵进入陈留,攻打袁绍,挑起了一次大会战。
  《三国志》这里认为袁术是想要自己当皇帝,所以不愿意接受袁绍等人另立新君,但袁术称帝是后来连战连败之下,没有目标没有归属感之时的昏乱之举,这个时候的袁术,不知道有没有称帝的野心。
  袁绍此前委派周昂为豫州刺史,在袁术的后方狠狠地捅了一刀字,袁术有可能只是心中怀恨,所以对于袁绍的提议十分反感,不但不同意,反而直接掀起了两大集团的主力决战。
  6、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
  匡亭之战的规模,很可能不在后面官渡之战之下,当时关东最大的几个诸侯都被卷入,袁绍一方有曹操,有刘表,袁术一方则有陶谦、公孙瓒和田楷。
  袁术战败,损兵十余万,从此在与袁绍、曹操等人的角逐之中处于下风。
  值得注意的是,袁术的大本营南阳郡,此战过后落入张济、张绣等人之手,所以匡亭之战的过程,很是扑朔迷离,可能占据长安的李傕等凉州众将,也有卷入。
  7、术以馀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臣松之案英雄记:「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瑀字公玮,下邳人。瑀既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如此,则温不为术所杀,与本传不同。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
  正如前面所说,袁术被污名化极为严重,所以病死的陈温,在《三国志》上也成了袁术手上的血债。
  袁术实力受到重创,被打出了中原,只能南下经营扬州,积蓄力量准备反扑。
  8、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三辅决录注曰:日磾字翁叔,马融之族子。少传融业,以才学进。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台辅。献帝春秋曰: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备军中千馀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留之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李傕郭汜等人派马日磾来拉拢袁术,被袁术拒绝,并扣押马日磾,马日磾死在了袁术处,本来是一件是非很难说的事情,但既然袁术被严重污名化。
  9、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陈珪和陈登后来与曹操里应外合,坑死了吕布,而无论是吕布还是曹操,都和袁术不睦,所以陈氏父子不肯受袁术拉拢,更多是为了陈氏家族的安危。
  10、兴平二年冬,天子败於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蜅之符命,遂僭号典略曰: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
  袁术的称帝,更像是一种挣扎,与袁绍、曹操的交锋连战连败,甚至于刚来徐州立足未稳的吕布都能暴揍袁术,曾经是中国最有实力者的袁术心头的苦闷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自从董卓之乱后,汉朝的朝廷先后被董卓和李傕郭汜把持,李傕郭汜内讧之后,又落入了曹操之手,对于袁术来说,曹操和董卓并无不同,这十年时间,朝廷都是控制在敌人之手。
  没有归属感,又连受打击的袁术终于不再以汉室忠臣自居,而是竖起了自立的狼牙旗,也终于彻底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袁绍、曹操、吕布、孙策围攻的对象。
  “代汉者,当途高也”,这个所谓的谶语,肯定不是出自袁术之手,这个应该是后来曹操为了给自己儿子曹丕的篡汉自立而造的势,安在已经彻底污名化的袁术的头上的。袁术字公路,只有“途”,没有“高”,“当途高”是阙,又叫象魏。
  11、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九州春秋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避乱扬州,术登城见而悦之,遂纳焉,甚爱幸。诸妇害其宠,语之曰:「将军贵人有志节,当时时涕泣忧愁,必长见敬重。」冯氏以为然,后见术辄垂涕,术以有心志,益哀之。诸妇人因共绞杀,悬之厕梁,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殡敛。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
  当时袁术能够控制的地域只剩下扬州,扬州六郡九十二县之中,倒有四个郡在孙策之手,袁术一称帝,孙策与之反目,庐江太守刘勋也和袁术划清了界限,等于袁术是凭借一个小小的九江郡,与几大诸侯为敌,他的迅速败亡也是很正常的。
  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九江郡还遭遇了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造成了大饥荒,袁术陷入了无兵无粮的窘境。
  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斩之。舒邵说:“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这么做。我情愿以自己一人的性命,从灾难困苦中救出百姓。”袁术受感动,下马拉着他的手说:“仲应,您只想自己享有天下美名,而不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吗?”
  12、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魏书曰: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绍阴然之。吴书曰: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日暮穷途,一代枭雄黯然落幕。
  说袁绍接受了袁术的帝号,应该也是曹操对袁绍的污名化,袁绍要称帝,自己称就是了,袁术的这个帝号,没有地盘没有兵马,对袁绍来说毫无价值。
  13、妻子依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勋,复见收视。术女入孙权宫,子燿拜郎中,燿女又配於权子奋。
  袁术之后在江东立足,这一点比起袁绍之后被曹操斩尽杀绝要稍微好一点。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