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明建国前夕的促膝而谈。
“二弟,前几****和伯温商量,建国后,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朱元璋说道。
“大哥登基建国顺应天理、民意,念义只愿像往常一样做大哥帐下小卒,不求名利。”念义说道。
“果然和我想的一样,当时和军师商量时,我就说你会断然拒绝的。”
“还是大哥了解我。”
“我现在有一事,想征求一下二弟的意见。”
“大哥请说。”
“你是文武兼备,不知你是想做一个文官,还是武将。”朱元璋说道这儿,停顿了一下。“你做一个文官,可惜了你的一身武艺;你做一个武将,又浪费了你的才华。”
“那大哥的意思是?”
“我是希望你做一个文官,为我出谋划策。建国之后,治理国家的事务多于军事事务,我身边武将较多,缺乏的还是有谋略、有政治头脑的人。”
“大哥,那伯温、宋濂他们都可以的。”
“能出上力的也就他们几个,其余的人则缺乏一定的治政经验。建国后,不仅仅要加强军事,更要注意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需要的人太多了。”
“哦,原来是这样呢。”
“那二弟,你做文官如何?”
“大哥,我......”
“二弟,有啥事尽管说,今天就咱兄弟两人,还有啥犹豫的。”
“大哥,我不想做文官,也不想做武将。”
“为啥,难道兄弟不想留在我的身边?”
“没有,大哥。我想随三弟四弟他们为大哥开疆拓土,扫除元军之扰,为大哥排除后顾之忧。”
“军队中三弟、四弟他们就够了,二弟,就留下来了吧。”
“大哥,三弟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呆在他身边,他还能服从管教,四弟拿三弟没办法。”
“二弟,你啊。”
“还有一事儿,在随大军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我也可以广泛搜罗人才,让他们为大哥效力。”
“二弟,请受我朱元璋一拜。”
“大哥,你别这样,念义也是尽自己微薄之力罢了。”
“二弟,大哥知道你不求名利,你说你喜欢应天的哪一块地方,我为你建一座大宅子,好让明月和你,还有两个孩子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大哥,这就更不必了,我和明月一直在外面,两个孩子又跟着自己的师父学习,要大宅子也没有用啊。”
“二弟,等以后总归有用的。”
“大哥,那就等以后再说吧。我的那个宅子好着呢,就不需要再大的了。”
“哎呀,那个宅子当初只是一个短暂的栖身之所,现在你还住哪儿,以后别人怎么说我朱元璋,自己当皇帝了,出身入死的兄弟还住在一个小宅子里。”
“大哥,那都是别人的看法,只要住的安心就好。再说了建国以后,百废待兴,花钱的地方多了。”
“唉,二弟,说理我怎么都说不过你。”
“大哥,就遵从念义的意思吧。”
“好了好了,二弟,你还记得我给你的那块玉佩吗?”
“在这儿大哥,我一直带在身边。”
“今后只要你拿着玉佩来找我,无论什么事情我都答应你。”
“谢谢大哥。”
正月四日,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这一年被称为洪武元年。汤和、廖永忠克福建延平,陈友定被俘,后被处死。月底,念义和明月准备前往军中,与徐达、常遇春汇合,继续攻打元朝残余势力。
离开应天时。
“念义,请留步,为何不说一声就要走。”刘伯温说道。
“原来是伯温兄。”念义说道。
“娘,为何不给孩儿说一声。”鸿远说道。
“还不是你那个狠心的爹,说是让你知道我们要离开,肯定会伤心难过的。”明月说道。
明月知道刘伯温和念义有话要说,就带着鸿畅到旁边说话去了。
“念义,为何要离开这里呢?”
“伯温兄明白,我这个人还是喜欢军中的生活,洒脱自由一点;再者,你也知道我那三弟,脾气大,我想除了大哥和我就没有人能关注他了,现在明朝刚刚建立,大哥事务繁忙,没办法抽身,所以我就先去军中,看着点三弟。”
“除了这个,还有呢。”
“再没有其他原因了,伯温兄此言何意?”
“念义,你知道我为什么很欣赏你吗?就是因为你的这一点,淡泊名利,并且懂得进退。”
“伯温兄言过了,在下只是不适应繁文缛节罢了。”
“明朝初立,人才匮乏,我想念义兄此去,定当是我朝的一大遗憾。”
“伯温兄,此言差矣。身在庙堂为臣,在军中亦为臣。”
“念义,勿怪。我只是觉得你留在朝中,比在军营中更能发挥作用。”
“伯温,谬赞了。朝中有伯温兄在,我大明可繁荣昌盛、稳固发展。”
“哎。只是孤掌难鸣,知音难寻。”刘伯温说了一句,长久地看了念义一眼。
念义向伯温见了一个礼。
“临行前,我还有两件事需要劳烦伯温兄了。”
“念义,请讲。”
“一个是我的孩子鸿远,还在才九岁,不懂事情,让现身费心了。”
“这个你大可不必担心,鸿远虽年少,但机灵乖巧,不会给我添麻烦的。倒是我有这么一个弟子,实乃我的幸运。”
“伯温兄太抬举小儿了。”
“那第二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我想让伯温兄给景濂兄带句话,告诫他务必注意言行。”
“我明白了。”刘伯温说道。念义和刘伯温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只需要简单几个字,就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明月,我们该走了。”念义说道。
“爹,你就没有什么话给孩儿说嘛。”鸿远说道。
“没有呢。”念义说完后就上船了,鸿远在那儿嘟囔着嘴不说话。
“你这个爹当的。鸿远,来让娘再抱一下,不要怪你的爹爹,他啊,私底下老是念叨你,只是嘴上不说罢了。”明月说道。
“娘,我懂。”鸿远说道。
“还有就是要多听你师父的话,别给他添乱,知道吗?”
“孩儿知道了。你也给哥哥带句话,就说弟弟想他了。”说到这儿,鸿远就哭了起来。明月不想让鸿远看到她掉眼泪,就上船了。
“鸿远,好孩子,你的爹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也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刘伯温安慰小鸿远道。
船,驶向了远方,留下一个老人和孩子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