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盟军大营。
“报,盟主,斥候来消息说是董贼准备撤退迁都洛阳!”
听闻此言,刘凰不禁站起身道:“盟主,此次董贼迁都,我等应趁势而为,诛杀此獠,光复汉室呀,若是此时不攻,就算可以立新君于洛阳,但董贼西有潼关天险,若是久攻不下,那我大汉岂不一分为二呀!”
“殿下,陛下被逆贼杀害我等也想马上诛杀董贼,可我军此时正需休顿,不可贸然动兵呀!”
“公主殿下说的甚妙,那董贼焚烧宫室,谋害天子,至使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社稷危急存亡之刻,怎能按兵不动呢!”曹操也出列说道,只见袁绍无动于衷又说道:“那董贼摄于十八路诸侯之势,为避锋芒,才有这迁都西遁之举,汜水关一战,董军战败,兵无战心,我军士气正盛,此时一战,则天下可定呀,我们怎能疑而不进,坐失良机呢!”
“孟德休要再言,现诸侯兵马具已疲困,若是董卓这时以逸待劳,我军岂不是要吃这大败呀!”袁绍听闻此言,断然到。
这时众诸侯皆附和袁绍:“不可轻动呀!”
看着这些诸侯的样子,刘凰不禁心中冷笑,这些以大义之名的诸侯,终于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可能现在只有自己和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还心向汉室了吧,也可能8连自己都不算是吧!
只见曹操怒哼了一声喝道:“竖子不足与谋!”说完便走出账外。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诸位心中皆无汉室,孤真是羞与于尔等同席!”说完也领着大跨步走出账外。
“殿下,本府没想过这袁本初竟如此贪恋这盟主之权势,以至于连大汉社稷都抛于脑后,唉!”说完便深深的叹了口气提议道:“本府见那孙文台也有忠汉之心,不若我们三家联合追击董贼,殿下看如何?”
“孟德兄此计甚妙,孤这就邀请这位孙文台到我齐营一聚商讨三家联军之事,到时必定诛杀逆贼,匡扶大汉!”说着便向躬身一谢。
齐军大营。
这时屋外风风火火的走进一人,早已等待许久的刘凰和曹操一起迎道:“文台兄终来也,我们三家之联军可成也!”
见到两人前来迎接,孙坚赶紧回了一礼道:“坚来晚了,让殿下和孟德兄久等了!”
“文台兄莫要客气,此等大事一朝可谈也!”刘凰挥挥手道,然后又对一旁的月华,也就是刚刚被封为公主贴身侍卫长的月华道:“月侍卫长,给文台兄看座!”月华一直贴身服饰在公主左右,刘凰和陆达学习武艺的时候,月华也基本会在一旁跟着练习,虽然已经被提拔为公主府文书的月华姐姐不希望她一个女孩子家舞刀弄枪,可是在自己妹妹的强烈要求和考虑到公主殿下也需要自己一位女性护卫陪在左右,这位深爱月华的姐姐还是妥协了,而练着练着陆达却发现这个有些软萌矮小的宫女竟也有如此天赋,虽然比不上自己这位主公的天生神力,但也是武学天才了。
额跑题了,言归正传,孙坚在坐下之后刘凰就向两人说道:“孟德兄,文台兄此次我们三军讨董为陛下报仇,你二人可有意见?”
一旁的孙坚率先说道:“追击董卓之事乃是天下大义,可我江东子弟已在那汜水关流了太多鲜血,殿下,并不是本府无心助殿下为先皇报仇,而是我这些江东儿郎想念家乡,无心再战呀!”孙坚轻拍两下桌子带着哭声说道。
“放心吧,两位兄长莫忧,孤怎会让两位自家子弟白白流血呢,待吾等三军诛杀董卓之时,我必奏请天子,与二位共治天下,两位兄长可否满意?”刘凰见孙坚向自己讨要出兵的报酬,只好画饼道。
两人虽知刘凰是在给他们俩画饼,但深知联军攻入长安已经之时,便就算只是画饼那也会成真的,毕竟自己手中掌握重兵,有何愁没有权利呢,其实刘凰又怎能不知两人心中想法,可是若没有曹操,孙坚的支持,自己万余齐军又怎能与那董卓的西凉铁骑交锋呢,虽说刘凰像将这腐朽的天下重建,可是若以乱世来推翻这江山,那,那,那这大汉的子民又有何过错来承担这重建的代价呢,改革是艰难的,这何尝不是对于改革者的磨难呢!残忍呢!
次日,三军齐聚齐营大帐之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孙曹两军粮草不足,所以虽然两人加起来兵力要比齐军强,但是只能被捏住了要害的二人还是识趣的将主导地位交给了刘凰来指挥,当然军令三人已经在昨日一聚之时商谈妥当,只不过现在交由刘凰宣布而已。
“文台兄,你率领一军攻击洛阳,追击董贼后军!”刘凰递出一枚令箭说道。
“坚听令!”说着便上前一步将令箭接过。
“好,那孟德兄率领一军由新城包抄董卓左翼!”
说着,又递出第二枚令箭道。
“操听令!”说着也上前躬身接过刘凰递来的令箭。
这些微的差别虽不大,但忠汉之心却是天差地别呀,刘凰想起昨日自己提出与他们二人共治天下时这位乱世枭雄的表情,无奈,悲伤还是对这巍峨大厦的渺茫未来而迷茫呢,忽然感觉众人的目光皆具于自己,她赶紧回过神来说道:“孤自领一军由河内郡包抄董贼右翼!”说着便自领一令箭然后说道:“两位将军还有何意见!”
“操并无意见,吾必诛杀董贼,报效朝廷!”
“坚并无意见,吾必诛杀董贼,以安天下!”
两人赶紧大声说道。
“那孤就祝两位将军马到成功了!”见二人痛快回复,刘凰抱拳道。
等两人率军出征之后,齐军大营。
袁本初拒绝出兵讨伐董贼之后,其四世三公之威望虽还是庞然大物,可仰慕他的忠汉之人却对他失望至极,连带着其他诸侯的忠汉部下也纷纷对自己的主公失去恭敬之心,而这时站在刘凰下首位的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名曰沮授,听到传令兵说这位原本在韩馥手下任职的沮先生前来投奔,她那是真是喜出望外,飞快跑出帐外,甚至连一只鞋子跑丢了她都没有感觉出来,跑到沮授面前,拉起欲要下跪行礼的沮授,激动的哭着说道:“公与来投,吾何愁不能匡扶汉室,汝乃吾之子房也!”而那时这位公与先生见这位齐国公主竟然如此对待自己,随即哭着道:“殿下如此厚待,吾必定效仿高祖之张良,萧何辅佐殿下恢复汉室!”要说刘凰为何听到这位公与先生前来投靠便喜出望外,其实是这位虽然在三国里面的名气没有三家谋士那么大,可成就却不输任何一名三国谋士,他劝袁绍以“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和“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两条计策平定天下,当然这位本初公并没有听取第二条计策,后果大家就都知道了吧,袁本初败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手上,最后殒命于建安七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