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燕春 / 五十六章

五十六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世子,姚府的拜帖已经送达了。”
  赵禄言点点头,挥挥手,下人退避,沉思起来。
  此次来京,父亲赵成乾安排了几项要务,首先来这燕京天府看看这风头如何,第一拜见不是太傅严松,而是右宰姚开复,因为姚家出于蜀地,更后还要拜访沐王,另与几家世子也需好好交流一番等等,事事详细,尤其这拜访右宰与沐王之事,更是重中之重,赵成乾提了又提,以此赵禄言不但带了酎金前来,队伍中携了重金、宝物。
  暗叹了口气,总以为老太后死后,燕国中央以压地方之势不说形势颠倒,也会有所缓解,可此一番动作,却让他心孤意怯。
  ----
  酎金之事,诸王本有打算拖一拖,与中央打一打太极,探一探里面的态度,哪知道不动则已,动则惊人,一套连削带打,分割离析,上军势压之,下断其财路,八王松散联盟,不攻自破。
  离燕州最近的锦州锦王先是退缩,后济王也顶不住压力,更别说瀛王一直也孤立与八王之外.....
  都不想坐那出头鸟,不过一成酎金而已。
  只是虽说事成,一时间八王却是人心惶惶,鬼魅丛生。
  国祭将近,诸王世子遣臣会与燕京天府,又是风云际会。
  ----
  陈貂寺手下暗子刚与其汇报完燕京中情况,陈貂寺就往未央宫而去。
  八王世子遣臣入京,正值国祭,由不得他不谨慎。
  燕国初立,太祖封七子为王,镇守天下,一是为了王朝气运压制各地世家的意思,另可能也报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思,若中央有失,藩王有继。
  燕朝虽然八王无诏书不得入京,但却没有如防贼一般防着各位藩王,所以也没禁止内臣与外王的往来交际,但是其中分寸拿捏,自有各家掌握。
  世事日久,诸王尾大不掉,文帝政苛,还有压制,自先帝却又有苗头。
  诸王有守土之责,各处天南海北,而每次国祭正是诸王代理交流最频繁的时候。
  老人来到了未央宫外,殿内,赵瑞正与王知行问政,说是问政,不过一个在讲,一个在听,老人默默走到了赵瑞身后,眼神瞧向了前方端坐的王知行。
  处理酎金之事,虽然老人全程没有参与,但是作为徐太后最后给王知行的难题,却是老人一手操办的,连赵瑞都不知。
  整个处理之事,人员往来,老人心知肚明,可对于王知行这份答卷,老人心中还是有些不太看好,治大国如烹小鲜,上来就烈火猛油,总觉王知行处事太过操之过急。
  老人年纪大了,经历的多了,看得通透,徐太后不谓就是要造成王知行这太宰与诸王对立,可是对于徐太后遗留的这个问题,他也是无从下手,毕竟多年他更多是作为一把手中的刀而存活着。
  王知行声音渐停,老人也在沉思中脱出,只有赵瑞还保持着一脸认真之色。
  “听说君上前几日出宫去了?”
  听得王知行的问声,赵瑞脸色尴尬,“座师也听说了。”
  王知行点点头,赵瑞慢慢转向身旁老人,老人摇摇头,表示不是他说的,赵瑞局促不安又望向了王知行。
  王知行略作沉吟后问道:“不知君上所行如何?”
  “啊这?”赵瑞难以启齿,不能说只为了顿吃的,跑了趟醉仙楼中,花费了千两白银吧。
  王知行瞧向赵瑞,又问道:“有何观感?”
  赵瑞微微低头,不敢直视。
  王知行轻叹了口气,赵瑞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敏而好学,温良恭俭,但就是这性子,实在是有些懦弱了。
  难得能扯起一个笑脸,王知行道:“君上能多出去走走也好,见一见这市井繁华,民间琐事,燕京富十三州,犹有饥民不腹,燕国兴盛不在这一本本案牍之上,而在百姓之疾苦。”
  他不否定,赵瑞走出这皇城看看,毕竟当年徐太后的圈养之法,他就是最大的反对派之一,而在王知行心中,造成赵瑞如此性子的原因有二,一是久居宫中,二是就是哪位强势的徐太后,也许多出去看看能变变赵瑞的性子,也不无可能。
  赵瑞点点头,本以为会是一番说教,哪成想今日却不同以往,再说他对外面也是一直好奇。
  王知行看向赵瑞欣喜的脸色,又嘱咐道:“不过不可拉下课业,需知君王贪弊,国之将妄,尤其政业上,更需多加用心,需知。”
  赵瑞使劲的点点头,“是是,不过国政之事不有座师吗?”
  王知行皱眉,想再说什么,这时,殿外一个宫侍走了进来,禀报道:“启禀皇上,太宰大人,宗司祭酒纳兰不意殿外求见。”
  赵瑞先是看向了王知行,又对宫侍吩咐道:“宣。”
  宫侍领命而出。
  王知行按下了心中话,为纳兰不意此来解释道:“应该是来与君上禀报国祭议程。”
  赵瑞这才惊觉,竟有到了国祭之期。
  话说着,纳兰不意走了进来,还是那套邋遢朝服,不过今日却是红光满面,正应了那句人逢喜事精神爽。
  自赵瑞主持国祭以后,虽说他还是没逃出宗司这个衙门,不过庆王病毙,他的唯一知己赵成储,天上掉馅饼捡了个大祭酒的职位,他在宗司的生活也舒服了很多。
  “臣下拜见君上,拜见太宰大人。”
  纳兰不意与二人见礼,刚刚起身,坐着的王知行就站了起来,对着赵瑞道:“若无事,为臣就先回天禄阁了,今日案牍批阅后,我再叫人给皇上送来。”
  赵瑞立马起身道:“敬送座师。”
  高台上,微微弯腰,高台下,坦然恭礼。
  纳兰不意艳羡不已,更是对着从他身边而过的王知行挤眉弄眼,可惜王知行错身而过,对他置之不理。
  殿内只剩赵瑞、纳兰不意和赵瑞身后赵和三人。
  殿中老人,却是已随王知行而出。
  ----
  “太宰大人,请留步。”
  王知行向身后慢步而行的老人看去,疑问道:“陈总管?”
  老人一拱手,笑道:“耽误太宰大人了,不过老身有事一说。”
  王知行面无表情。
  老人看向左右,近身一步道:“夜间,会有宫人送案牍于太宰大人处,另太宰大人以后若有什么事,也请招呼老身一声。”
  老人说完这不着边际的话,又拱手而回。
  只剩下王知行沉默不语。
  瞧着老人慢悠悠踱步向着殿内走去。
  刀是需要人持的。
  这就是徐太后给予王知行答卷后的馈赠。
  ----
  严府,严书华急匆匆闯进了父亲花房,太傅严松正为自己心爱的盆栽剪着枝。
  岁数不小,却没个定性的严书华刚进来就火急火燎道:“父亲,您这不儿戏吗?”
  老头瞥了眼这不孝子,懒得搭理,手中剪刀确稳的很,剪下了一节碍眼的枝丫。
  严书华那着急冒火,看严松那却稳如泰山,不仅又急道:“怎能把八王世子遣臣一起请来家中,内臣宴请外王,可是犯了忌讳的。”
  严松这才瞧向似有长进的儿子,“哦?但八王世子遣臣,皆都送来拜帖,你说如何,莫不是要把人拒之门外?”
  严书华暗道,父亲莫不是老糊涂了,看向左右,花房内只有跟随他父亲的老管家,才小声道:“那肯定不行。”
  严松耸拉着眼皮扫了一眼鬼祟的儿子,严书华几步走到了严松面前,弯着腰附在严松身边道:“八王势大已久,根深蒂固,不能得罪。”
  停顿了一下,严书华瞧向严松脸色,只见严松点点头,复而又道:“可父亲此次也算是大张旗鼓,虽是给足了八王的面子,但平惹非议,与我严家声名不利。”
  严松一乐,你这么多年败家子败出来的名声,我严家还有能让人说啥好听的?
  老败家子严书华抿了抿嘴唇,看着父亲嘴角勾起的笑意,不禁鼓舞,继续道:“我觉的与八王之人会晤之事还得私下来,但人言事不密则失己身,这事也得找一个妥帖的人办。”
  严松又是哦了一声,好似真的从严书华的话中若有所得,自言自语:“确实如此,那这事谁去为好呢?”
  嘀咕了一句,就默不作声,又侍弄起了盆栽。
  严书华舔着这个大脸在严松面前,眨了眨眼,可老父亲眼神那打到过他的身上,严书华恨不能以身作树,替代了老父亲手中盆栽。
  眼见父亲有上句没了下句,严书华毛遂自荐道:“这事要不就儿子去吧。”
  严松貌似没听到,而是又问道:“书旗?”
  身后老管家还没回话,严书华却急回道:“父亲您糊涂了,老二在江州又没回京。”
  严松又问道:“书杰呢?”
  “老三人不跟着商队出塞了吗?”
  有了严书华的提醒,老人似乎想了起来,可往下又没有了言语。
  严书华不得不又道:“父亲?”
  严松低眉问道:“你想去。”
  严书华喜不自禁的点点头。
  严松问道:“那不知道你要和八王的人密谋什么事?”
  这倒是严书华没想到,刚听的消息自己就跑了过来,不对呀,不应该是我严家要与八王会晤吗,父亲这话怎么把自己单蹦出来。
  严书华纨绔,脑子可却转的飞快,灵光一现道:“在老太后薨后,朝堂上王知行一家独大,父亲贵为四朝元老,我家更是六家之一怎能容他开那一言堂,此次国祭正好,八王有使来京,我们内外联络,确实与他好好比嚯比嚯呢。”
  严松若有若无的轻点头道:“然后呢?”
  再然后严书华可就没有了,但也不能坐蜡,可惜然后了半天,确实没有然后了,求助性的望向父亲,眼前却是明晃晃的剪刀,严书华吓了一跳,摔倒在地。
  严松笑道:“然后就是我严松荣登太宰,把持朝政,这以后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严书华总感觉父亲笑的阴沉,不过还是点点头。
  严松一摔手把剪刀扔到了严书华的旁边,骂道:“滚,国祭期间你给我去祠堂禁足,没我命令不许出来。”
  严书华又不知道哪里惹了父亲不快,连滚带爬跑出了花房。
  花房内,老人看着满园春色,心中却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