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重生卫仲道 / 第十九章 卫宁出游

第十九章 卫宁出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想到了这里,卫宁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运道。居然认了卢植当老师,这可是汉末之时,公认的忧国忧民第一人,甚至后来还因此配享从侍孔庙的待遇。有自己的老师在,自己想法的完善就有了可以请教的对象了。卢公的为人可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是世家子弟就将家族的命运凌驾于国家之上。
  双手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先的思路先缓一缓。“事情再多也要一步一步做,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再谈其他。”卫宁如是想到。自己刚回过神,便看到旁边一个青色的身影静静地帮自己调亮油灯,更换香炉内的檀木。卫宁第一次发现,小丫头绿萼还有这样的一面,无事的时候便默默地陪在自己身边。卫宁不由小声叫了下小丫头,“绿萼!”“啊……”哐当!
  “少爷……”看着地上打翻的香炉和绿萼泪汪汪的眼眶,“前面的一切就是错觉啊,还是一个毛躁的小丫头。”卫宁心想。“好了,别哭了,把地上拾掇拾掇就去歇息吧。”卫宁安慰了一下小丫头,就走回榻上休息了。
  另一边,蔡邕和卢植日头刚偏西便回到了洛阳。这两日休沐,卢植和蔡邕才得以归家,明日开始便要回东观继续修书。趁着今日尚早,二人赶紧各自回府交办一些事务,明日起便最少五日不得着家了。
  汉律官员告假分为三种:予告,赐告,归宁。予告即事假,但是不得归家;赐告即病假,可以归家修养;归宁是丧假,家中死人才能请假。
  蔡邕和卢植都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令之下的少府官,所以居所也很近,两人的马车先到卢植家。蔡邕与卢植道别后便回了自家府邸,马车到了蔡府门口就掉转车头回河东了,到了日落之时城门戒严,车就走不了了。赶车的驭者可是接到了大总管卫三的命令,车到了之后不许停留,立即出城。
  却说蔡邕和女儿一起回府之后,将蔡琰送回了闺房,自己回到了北院书房。照例询问了一下可有访客和拜帖,这是蔡邕最多碰到的事情,也是他为数不多需要处理的俗务之一。
  蔡府的下人答道:“拜帖倒是没有,就是昨日卫府管家送来了礼物,已放在老爷房内。”说完用手指了指靠墙处一个架子上摆着的琴匣。然后又道:“卫管家说这是卫府家主送给老爷的重礼,要大人亲自开启。小的不敢自专,只好等老爷回来。”蔡邕扭头一看,墙边案几上放着一个紫红相间,刻着飞凤纹的红木匣子,外形和现在的电吉他盒有些相似。
  蔡邕已经有些猜测了,但还是让人将琴匣抬到案上。蔡邕缓缓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将琴匣的按钮旋开,慢慢打开了盖子。黑木云纹,隐隐透着绿光。摸了摸琴弦柔韧有力,从琴身上能闻到一股微微的桐木清香,这是需要八百年以上的古桐木才能发出如此的香味,此琴就是与“绕梁”齐名的“绿绮”古琴。
  蔡邕抚摸着光滑的琴身,幽幽一叹。自己的这位老友,说精比谁都精,但是要恨,你还真恨不起来。撺掇着自己把女儿许给了他家,可事情还未成就直接把视若珍宝的“绿绮”悄悄送了过来。明明知道他的意图,可是却又不能不领他的情。“罢了,这也未必就是坏事,看着卫小子其实还不错,又有卢子干的教导,也不会差到哪去。”
  蔡邕心道:“‘绿绮’在手,怎么也不能辜负了珍宝。”于是便屏退了众人,焚香净手,将琴轻轻摆到了案上。先试着弹了几个音,校了校古琴的音准,再用松香调了音色。蔡邕这才开始弹奏起来。或许是想到了此琴的来历和自己今日的遭遇,蔡邕不自觉的便奏起了《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绿绮”独特的音色加上蔡邕高超的琴技,依稀再现了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年鸾凤相会的情形,竟引得无数鸟雀驻足,落于蔡邕庭院之内,痴而忘飞。
  随着《凤求凰》的曲音缓缓落下,群鸟再次振翅高飞,而蔡府众人也逐渐恢复了常态,但是今日听琴的感觉相信会存留在他们心中许久。蔡邕自己也觉得此曲恐怕是自己这一生弹得最好的《凤求凰》了,下一次,未必会有这样的心境和体会了,毕竟自己也年近半百了。
  不过弹了一曲之后,心湖确实宁静许多。蔡邕将“绿绮”放回琴匣内,小心摆到平日放琴的琴架上。自己踱步走回书房,开始翻阅一些史籍书简,为明日的东观校书做准备。
  翌日早上,河东安邑卫府,卫宁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今日开始可就是崭新的一天了。”卫宁心道,在床边的铜盆上洗了把脸,换了一身白衣。到铜鉴前理了一下衣冠,便迈着小步走出门去。
  一到门口,就见卫五已经站在阶下拱手而立。估计是等了有一阵子了,额头微微发亮,隐隐冒汗。见到卫宁出来,就立马上前,附到卫宁耳边道:“少君,主君已在北厅等待,你赶快过去吧。”
  卫宁一看日头,不算太晚啊,也就刚刚辰时末。卫宁也没犹豫多久,便奔着父亲的书房走去。刚到北厅,已经看见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在等着自己。因为父不亲子的儒家传统,父亲很少陪自己和哥哥吃饭,今日也是破例了。
  卫宁走进房间,给父亲和兄长问了安后,父子三人难得一起吃了餐饭。饭后,卫父才道:“今日,你便自己离家求医,我怕你母亲难过,就不让他给你送行了。”顿了顿又道:“多余的话卫父就不说了,此去一是求医,二是历练。汝虽年少,但颇为早慧,遇事也机敏。唯一可虑者便是经历浅薄,当多听多看,多问少言。汝可明白!”“是,阿父。”“为父就不送你了,让大郎送你一程吧。”说完,卫父就转身走入内庭了。
  卫宁疑惑的看着自己兄长,卫觊笑道:“阿父,阿母皆舍不得你,不用担心,家中有我,汝放心自去,卫五和高顺已经在府门外候着你了。”说完便率先走了出去。卫宁紧紧跟在卫觊身后,一路走到府门外,看见丫鬟绿萼,卫五,高顺,还有二十来个护卫身着短襟,褟袴。
  三人见我们出来,皆行礼问安,倒是护卫目不转睛,面不改色。“不愧是能教导出‘陷阵营’的强将,光军纪这一条就是顶尖的水准了。”卫宁心道。“高师兄何时回府的,昨日好像没见你回园。”高顺正色答道:“昨日选士未归,今日五更方带领部曲自城外庄园回府。”
  “厉害啊,保密工作做得不错,难怪老爹非要高顺能走才肯放行。”卫宁越发佩服道:“一路之上就有劳师兄了。”“不敢,请少君登车。”说变便扶着卫宁登上了印有卫氏标记的马车。和平时的马车不同,这次的马车是特制的,四轮,前后左右以钢板拼接,四面以锦布遮挡。
  见到卫宁上了马车,卫觊也登上一匹白马,一行众人朝着城西缓缓行去。不到两刻钟,便看到城西的城门了,卫觊隔着马车窗帘对着卫宁说道:“小弟,到这里为兄就不便远送了,你一路保重,要多加小心。”“大哥只管放心,小弟省的。”
  兄弟两话别完,卫宁就坐着车往城外驶去。卫觊驻马观望,直至见不到一众人影方才掉转马头返回卫府。
  卫觊走后,卫宁一行人便加快了行驶的速度,汉时到了今朝,山野便多有匪患,,为了以防万一,高顺便定下了只走大路,不抄捷径的出行方案。而且卫宁一行,人马众多,不能停在一处小地,如乡里亭驿皆难以有足够的房舍入住,而且安全也无法保证。因此每日设定了行程和所到之县,宁可少走也不急于赶路以至无县投宿。
  按照当时马车的时速大约是十五里左右,一日最多也就行驶个一百二十里。所以今日他们要从安邑直接奔往解县,时间颇紧,不得不加快了速度。还好河东这一路上一马平川,终于在酉时之前赶到了解县。此时城门未关,但是出入人员颇多,因此卫宁一行也不着急进城,就在城门处稍微歇息了一会。解县是个中县,地方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来往的人看到如此大的一行私人车队,不由都多看了几眼,猜测不知道是哪个贵族公子哥出行,以往除了征发的骑兵队伍,从来没有那么多的马队出入。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